肺结节让我忧来让我愁(随笔)
刘方
岁月就像一条永不停歇的河流,匆匆向前奔涌,转眼间,曾经那个怀揣梦想、意气风发的懵懂少年,已然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退休后的生活,本应是悠闲自在、充满惬意的,可一次体检,却打破了这份宁静,让我陷入了无尽的忧愁与焦虑之中。
孩子们十分孝顺,时刻关心着我退休后的生活和身体状况,他们再三叮嘱,要求我每年都要去做一次体检。在社会上,各种声音也在不断强调老年人定期体检的重要性,专家们更是轮番上阵,忽悠着说老年人必须每年体检,只有这样才能早发现早治疗。在他们的“威逼利诱”下,我无奈地走进了医院。

本以为体检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一进医院,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如今医院的医疗设备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每一项检查都有着复杂的流程。在各个科室之间来回奔波,一趟下来,累得我气喘吁吁、精疲力尽。经过漫长的等待,我终于拿到了体检报告。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特意找了一位专家,想听听他的意见,看看身体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专家只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肺结节,不需要吃药,回家半年后复查”,便没了下文。这简短的一句话,却像一颗巨石,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
从那以后,我的生活便被“肺结节”这三个字彻底占据。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个病症,我一次又一次地走进医院,检查项目也从普通CT升级到薄层CT,再到三维重建CT。每半年就要重复这样的检查流程,枯燥又无奈。
闲暇无聊时,我习惯上网搜索一些信息,本想多了解一下肺结节的相关知识,可没想到,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各种“白衣大褂专家”的视频。他们众说纷纭,有的信誓旦旦地表示肺结节治疗很简单,只需三味中药就能药到病除;有的则强调微创手术对以后的生活没有影响;还有的声称肺结节没什么可怕的,大部分人都有,根本不需要任何治疗。这些截然不同的说法,让我更加迷茫和困惑,脑子被搅得一团乱麻,晕头转向。
回想起以前,我的身体一直好好的,吃嘛嘛香,身体也没有什么大毛病。可自从体检发现了肺结节,一切都变了。我开始变得寝食难安,原本香甜的饭菜,现在吃起来却味同嚼蜡;夜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满脑子都是肺结节的各种可能,怎么也睡不着。曾经规律、悠闲的退休生活,被这小小的肺结节搅得支离破碎。
我常常在想,如何才能走出这个阴影呢?我尝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重新拾起年轻时的爱好。我开始每天早起去公园打太极拳,在一招一式的缓慢动作中,感受身体的舒展和内心的平静;我也会在午后,泡上一杯清茶,坐在阳台的摇椅上,静静地读一本喜欢的书,让自己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暂时忘却肺结节带来的烦恼。
我还主动和身边同样有体检烦恼的老朋友们交流。我们聚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经历和感受,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在交流中,我渐渐明白,像我这样因为体检结果而焦虑的人不在少数,大家都在努力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我也告诉自己,要相信科学,相信医生。既然专家说目前不需要治疗,只需定期复查,那就按照医生的建议来。过度的担忧和焦虑不仅对病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加重身体的负担。
我知道,要彻底走出肺结节带来的阴影,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我会努力调整心态,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相信,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规律生活,未来的日子依然会充满阳光和希望。

简介:刘方,男,笔名,糊涂一郎,江苏淮安人。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小小说月刊》签约作家。作品散见各类文学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