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上的蓝田集镇
清代时,蓝田白鹿原分属樊王里、兴化里、香稚里、明德里和至善里。樊王里、兴化里和香稚里位于鹿走沟东,明德里和至善里位于鹿走沟西。
由于明末清初的战乱和人口减少,这五个里的设立时间不一。其中,樊王里和香稚里出现得早,兴化里、明德里和至善里设立得晚。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民国重新划分政区,第一次设置乡镇政府。樊王里为白鹿乡联,兴化里和香稚里属孟村镇联,明德里为鹿走镇联,至善里为前卫镇联。
孟村镇联、鹿走镇联和前卫镇联的名称来自于孟村镇、鹿走镇和前卫镇这三个集镇,它们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
一
原上前卫镇的出现时间最早,设于前卫寨(见光绪《蓝田县志》至善里村子名单)内。
前卫寨村子得名于汉代。西汉武帝在焦岱大洋峪山梁上设鼎湖宫,派长水校尉领兵驻防将军岭,于白鹿原上前卫兵哨,“前卫”之名由此而来。历经朝代变迁,传承至今。村子位于白鹿南原地势平坦之地,南原乡民西北而去省城西安,必经于此,其具体路线是:经香村、炮里,下八里坡,到灞桥区的高桥村过浐河,再经马腾空、月登阁、咸宁路入西安。这条路线唐代就产生了。
明代时,就有出蓝田县城,上白鹿原,去前卫的道路。在清代,吴村庙—徐家河——前卫——巩村——香村——安岱坊——刘村——长安炮里一线,属于官马大道。前卫位于交通要道上,于是就成了农副产品交易的集市。白鹿原上唯一的塘铺也设在这里。
前卫镇是明清时蓝田产生的较早的集镇之一,因为周围集市较少,所以双日起集,以至延续到民国三十年代。根据民国《蓝田续志》,隔日起集的只有洩湖、普化、吴村庙、孟村、新街诸镇。
解放前镇上有聂姓的商铺,朱家的染坊,汪仁龙的杂货铺,田玉德的药铺,汪姓一度开有铁匠铺。两天一集,主要以经营粮食为主。
集日解放后改为二、五、八,一直到今。
1994年,前卫街成为新成立的镇政府辖地,随着各国有单位和店铺从吴村庙街的迁入,前卫镇街便兴旺起来。
二
鹿走镇位于吴村庙村。吴村庙产生于明代,和焦戴镇一起同属于焦吴里。焦吴里的名称就来自于吴村庙和焦戴镇。随着时代变迁,吴姓不知何时迁走,以至于后人有“无村庙”之说。后来樊姓迁来,又有王、李姓从鹿走沟,郭姓从牛心峪,文姓从将军岭,刘姓从渭南分别迁来。再往后,随着其他姓氏的人家迁入,村子逐渐变大。王、刘二姓是村中大户。
鹿走镇产生于清代雍正年间,雍正《陕西通志》中蓝田市镇中就有吴村庙镇的名字,嘉庆《蓝田县志》图上也被称为鹿走镇,属于明德里,也就是说村子和市街分属焦吴和明德两里。
鹿走镇的产生同蓝田到史家寨的西线道路开通有关。在明代,从蓝田到焦戴的嘴头,然后经石门到史家寨,要通过韩寺村—将军疙瘩一线。而清代时,从蓝田过白鹿原,经吴村庙到焦戴嘴头去史家寨的道路开通(见光绪《蓝田县志》)。这样吴村庙就成了一个联通蓝田和焦岱和前卫的交通枢纽,集镇由此形成。吴村庙街南北走向就说明了这个问题。为避免同前卫镇的集日冲突,鹿走镇逢单日起集。
吴村庙镇,最初为南北一条街,长约150多米,路东中部留有一10多米宽的豁口,有道路同村外相通。往后,主干北南两头建起房屋,呈丁字形街道;再往后,向西发展扩大,有路与北边和西边的村庄相通,形成了去前卫的官道。房屋多半是三合院、四合院,也有单纯的鞍间和厦房。临街门面房分布着各种店家商铺。
清末民国时期是鹿走镇的高光时期。镇上有中医堂、中药铺、山货店、日杂用品店、食品店、铁匠铺、豆腐坊和当铺等。其中名气较大的有王应南的“中医堂”、李姓人家的“选德堂”、文姓人家的“宝元堂”、王姓家人的“万发公”、陈志正的“西药房”、陈家庄人的“寿存德大药房”、龙渠寨人的“易盛福”以及“同发生”、“复信元”、“樊记客栈”、“沈记铁铺”、“面馆饭铺”等。
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全县改建为14个区。白鹿原蓝田辖区,更名为鹿走区,为蓝田第二大区。区政府驻吴村庙街,集市延续着往日的繁华,没为一四七逢集。
1956年改名鹿原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鹿原区被分为红旗一、红旗二两个公社。鹿走镇的名称渐渐被人淡忘。
前者驻孟村,辖东香村、孟村、白村、安村等乡,1961年分为孟村和安村公社,1984年改乡,1994后分别撤乡改镇。
后者驻吴村庙,辖吴村庙、香村两个乡, 。1961年改名巩村公社,驻地迁往巩村。吴村庙的街镇走向衰落。紧接着文革取消了街镇。
1984年,巩村公社改名巩村乡。1996年,巩村乡更名为前卫镇。吴村庙街上的单位、机构、商铺陆续移向前卫街,至今只留了一家国有单位——中国信合。
如今,吴村庙街的集日还在,但只是小规模的“菜市”, 由远近三五个村的农户参与,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昔日的风光历史。
三
孟村镇设在孟村。《西安通览》讲"此村原名樊家村,后孟姓居此亦名孟村。"当地人流传,孟姓聚族迁入柞水,故孟村现无孟姓。
孟村也位于交通要道上,明清时有从郭村—白村—新华—李家沟—大王——孟村——李华——长安南枝村的官道。
孟村镇产生的最晚,出现在嘉庆《蓝田县志》里。孟村街道呈丁字状,南边是东西方向的水安路,主街道从水安路往北的街道。
孟村的集市解放后改为三六九逢集,后文革中取消,再未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