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及枇杷叶
七绝 · 枇 杷
彭 城
小麦丰收枇杷黄,经风历雨蕴幽香。
掰开果粒尝滋味,五脏皆甜润腑肠。
辛丑孟夏望日趣题
七绝 · 枇 杷 叶
彭 城
阔叶长青翠色妆,寒冬洗礼入丹方。
郎中炮炙藏壶内,止咳祛痰定喘良。
乙巳孟夏中浣之八日题
诗评
这两首七绝以枇杷果实与叶片为吟咏对象,从自然属性、实用价值到生命哲思层层递进,展现出诗人对平凡事物的细腻观照与诗意解构:
一、《枇杷》:甜美的生命寓言
首句以“小麦丰收”烘衬“枇杷黄”,在时序更迭中锚定果实成熟的喜悦。“经风历雨蕴幽香”暗藏双重隐喻:既写果实历经风雨的生长历程,亦暗喻美好事物需经磨砺的普世哲理。后两句以“掰开果粒”的动作切入,由视觉转向味觉体验,“五脏皆甜”的夸张修辞,既写实(枇杷果肉的清甜)又写意(身心皆被治愈的畅快感),将自然馈赠升华为对生活本味的哲思——苦尽甘来,平凡中见真意。
二、《枇杷叶》:沉默的济世情怀
全诗聚焦叶片的“长青”特质与药用价值。“寒冬洗礼”四字陡转,在季节对比中凸显叶片坚韧品格,“入丹方”则将自然之物纳入人文关怀范畴。尾联以“郎中炮炙”的场景化书写,串联起从草木到药材的转化,“止咳祛痰定喘良”以直白语言点破实用价值,却在“藏壶内”的细节中暗藏温情——叶片以凋零之姿成就济世之功,恰似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于无声处见担当。
三、艺术特色与情感内核
1. 以小见大的构思:两首诗均从细微物象(果、叶)切入,前者写“甜”诉诸感官愉悦,后者写“用”指向实用理性,共同构筑起对自然生命的多维礼赞。
2. 时空交织的张力:《枇杷》以“孟夏”收束,在季节流转中见证成熟;《枇杷叶》以“寒冬”“孟夏”对照,跨越时空凸显叶片的恒常价值,暗合“草木有本心”的东方哲学。
3. 朴素中的温度:语言浅白如民歌,却在“蕴幽香”“翠色妆”等炼字中见诗心,于烟火气中传递对自然馈赠的珍视、对平凡生命的敬畏。
两首诗并读,恰如枇杷“果实养身、叶片疗疾”的双重功用,既予人审美愉悦,亦启人思考——生命的价值,或在甜美的绽放,或在沉默的奉献,皆可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