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谁家,一树称王!
——记辽宁本溪关门山森林公园赏枫
作者:张铭玉
出于对陈毅元帅的敬仰,他的一些诗我都有收藏,如《梅岭三章》、《冬夜杂咏》中的“青松、红梅、秋菊等”。
1969年,我在四川达县参加三线建设,意外得到陈毅的诗:
题西山红叶
一九六六年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四围有青绿,抗暴共一家。红叶遍山隅,中右色朦胧。左岸顶西风,欢呼彻底红。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浅红与灰红,弃之我不取。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红叶落尘埃,莫谓红绝矣。明春花再发,万红与千紫。题诗红叶上,为颂革命红。革命红满天,吓死可怜虫。
按照相关规定,我们不能参加WH大革命、当地“GM组织”不能到我们这里“串联”,因此我对当时政治背景没有多少了解,没有读懂此诗的深层含义,只是喜欢“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伸手摘红叶,我取红透底”等句。看我们项目四周,山高林密,沟深石多,却没有“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的景色。好想往好想往陈毅诗中的美景!
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正式宣布“WH大革命”结束。三线建设政策有些调整,我被调回到沈阳原单位。
1995年十一假期,单位有人随他的朋友游本溪关门山回来,很兴奋地介绍关门山的红叶景观。说是,去年关门山已成为国家AAAAA景区。
古话说“观景不如听景”,可是我早已在读了陈毅的“题西山红叶”,想往着“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等美景,反而是“听景不如观景”!梦想哪一天能去本溪关门山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是,在工厂做技术的我,囊中羞涩,只能“听景不能观景”!
2006年,儿子有了一辆“东风小康微面”,还有孙女九岁,学习成绩优异,“十一假期”全家高兴,5人坐着7座小康微面,怀着对秋季枫林的无限憧憬,踏上了前往关门山森林公园的旅程。
关门山森林公园坐落于辽宁省本溪市南部,自往昔起,便享有“小黄山”的美名。它恰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双峰对峙,一阔一窄,一大一小,宛如一扇敞开欲关的大门,故而得名关门山。
双峰山门外有一个水库,水库旁硕大的停车场早已停了许多大巴、小轿车……。安顿好我们的“东风小康微面”,仰面看去,双峰山门后面,粗略可见:山峦起伏,山峰陡峭,似有利剑直插云霄。远远看见峰顶松树姿态万千,好似国画大师的山水画卷。
进了山门,左右的山坡上,松树林为主,山风过来,只见松树冠或舒展,或卷曲,宛如在翩翩起舞;听松涛阵阵,不由好似回到幼年,在珞珈山下听松涛。不同的是,这里松林间怪石星罗棋布,仿佛是天造地设的巨型盆景,气势又远不是珞珈山松林可比拟的。
水库上游,两山夹一河,听说叫汤河的,应该是水库大坝影响,水流极平缓。两岸山坡上,红叶不多,杂有黄色、绿色、青色,也有枯叶杂处其中。汤河水清澈透明,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在两山之间,形成一条五彩斑斓的五彩“池”。“池”水中漂浮着许多五颜六色的树叶,阳光洒在上面,池水折射出五彩的光芒,更加绚烂夺目。
有一段河岸,聚集游客较多。我们走过去,原来是那里两岸山坡上的秋色,配上汤河水中的倒影,吸引众多游客拿出当时十分先进的数码相机,有的拍留影,有的拍美景。等到有游客往里面走去,我们就挤过去,站到河边,指点对岸枫叶多一些的地方,让儿子给孙女拍留影。
往里面走去,树木繁多,千枝竞秀。尤其是那闻名遐迩的枫林秋色,仿佛是大自然打翻了画家的调色盘。越往里走枫树数量越多,虽然还不是连绵不断,但高矮不同,错落有致;杂处其中的山中各色树种,叶黄、或叶败、或绿意葱笼,美得让我不知今夕是何年,真是“听景不如观景”!
枫树,是一种独特的植物。它属于夏绿乔木或灌木。细看枫树叶子,它还不相同,我们看到,掌状五裂为多,少数品种呈三裂,也偶然有七裂的。叶片宽略大于长,边缘具锯齿状或波浪状,多为对生。有的枫叶不是诗中说的“红于二月花”,而是不同层次的黄。
关门山是中国著名的以枫树为主的国家旅游打卡地。通过风景区介绍,知道景区内枫树多达120多种。比较著名的有日本红枫、中国红枫、五角枫、三角枫、羽毛枫、青枫、元宝枫、血皮槭、鸡爪槭、地锦槭、秀丽槭、红翅槭、樟叶槭等。一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枫叶就像给整个关门山披上了一层以红色为基调的盛装,美得让人窒息。
漫步在景区内,耳边不时传来山鸟清脆的啾鸣声,宛如一首美妙的乐章。偶然可以看到彩蝶在树丛中翩翩起舞,仿佛是灵动的精灵。听当地人说,偶尔还能看到山兔、狍子等小动物从林中穿梭而过,今天可能是来看秋景,品“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诗韵的人多,小动物们回避了。始终没有听人说见到它们。
玩了多半天,休息时,忽然想到,单位多次组织游鞍山市的千山,我们看到,千山有多座寺庙,我们参观过几个。关门山这样的好山,必定有名刹高僧隐在某处。想打听到去处,若不远就去看一下。没有想到,有了解的人说,整个关门山没有一座寺庙。这里真是难得的清净之地!
一路走来,看到的基本是高不过二人的乔木或矮小的灌木,它们有的扎根于山坡上的石崖上,有的扎根于溪流侧伴的碎石中,有的扎根于我们漫步小径两侧的石头缝隙,不一而足。忽然听路人说,前面有条小溪的对面山脚旁有一颗“枫树王”。九岁的孙女顿时雀跃,我们快步向那里走去。
“枫树王”附近有介绍:枫王树龄超过200年,树种为槭树,叶片多角且颜色鲜艳,每年红得最早,落叶最晚,姿态飘逸,角数齐全,尤其是拥有罕见的十三角枫叶。这些特征使其成为关门山的象征,因此被封为枫树之王。
“枫王”是关门山的保护对象。景区为了保护这棵树,没有建庙祈求保佑,而是为其投保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保险!难得有心!枫王自是瑶台种,何需菩萨来保佑!
这里是被誉为“枫王”的景观。我们杂处在游客中围观,这株枫树当属“乔木”。“枫王”高约11米,树冠如垂天之盖,荫蔽数十丈方圆。其高度、形态均是“乔木枫树”中的王者!名副其实的王者!它的红叶姿态飘逸,被誉为“枫叶之巅”。秋阳斜照过来,满树赤霞流转,叶隙露金,确有“帝王气慨”。
都说“根深叶茂”,“枫王”高大叶茂,必定“根深”。看关门山地势,大多是石头;其它枫树,大都生长在岩石缝里。估计正因为如此,才难得见到高大枫树。“枫王”位于山脚、小溪边,它的根能达到足够“根深”,必然是得到天赐一个宝地(肯定不大)。岩石缝大且深,且有小溪补水充分。真的是“枫王自是瑶台种”!
很多游人都在拍照留念。我看了一下,就拍留影纪念而言,镜头里必定要有主题的人;若站在“枫王”附近拍张像,由于它的高大;取景时,照顾到人,只能拍“枫王”的局部,根本显不出“枫王”的雄姿。决定回到小溪那边。一家五口,有合影、有两三人的合影、有各自喜欢的形象照。九岁的孙女留下一帧倩影。
太阳西去,暮色渐浓。许多枫叶被镀上金边。忽然想起我多次对孙女介绍辛弃疾“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的“美”。看到孙女笑靥如花,随口念到:今秋关门山,如九岁孙女学绣,一处处,似胭脂瓶倒!孙女听到说,爷爷…,引得全家哄笑。
难怪来过关门山的人们都知道:“来到关门山,走在画中间,五步一处景,十步一重天。千姿百态风光好,画中人醉画中山,早知关门山色好,何必千里去江南。
有“深度求索deepseek”帮助,得一词:
今朝秋似 千峰燃火成阵
泼胭脂 染透层髻
算多情 偏遣得霜刀裁就
向溪亭 铺就锦屏云皱
昔时曾记 毅词引我寻胜
揽丹枫 笑拈红烬
轻松松 便吹落一襟幽恨
待重来 枫影岸边孤映
回到沈阳,我想到北陵公园很大,里面以松、柏为多,但是,其中树种繁杂,甚至连湖北省老家常见的桑树也有,这些桑树还高大、结桑葚。北陵公园里必定也有枫树。现在正是枫树叶红的时节,到北陵公园里寻到大小不一的枫树,却只在几颗大树从中觅得几个小枫树的叶红!回想起,百鸟公园附近马路的路边树也是枫树,只见叶黄叶枯叶落,从不见叶红。这才悟到,秋风中,也只有一定的环境,才能看到“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这等美景。本溪关门山的枫叶得到天时地利,实属弥足珍贵!
有友人介绍,《山海经》中有枫木来世的记载。于是在借阅的书中寻得《山海经·大荒南经》,明确记载:“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有注解称,蚩尤被黄帝擒获,杀害时其血尽染的械具被抛于大荒,最终在朱山上,血染械具化为枫林,秋则有红叶。
到关门山看到“枫王”,再看到《山海经·大荒南经》,我似乎看到了“枫王”的来世今生。
2011年秋,儿子已经把“东风小康微面”换成了沈阳产“中华”轿车。孙女14岁,读初中三年级,将迎来升高中的节点。读书有成,预祝她考上知名高中,借国庆吉日,全家再游关门山。
车到关门山停车场,哪里有我们的停车位置。看车牌,不论大巴、轿车,车牌告诉我们,它们来自省内各市自不待言,还有来自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北京、河北……的。“中华”轿车转了一会,终于找到停车的位置。我们不再漫步游玩,孙女带我们寻找照相打卡点,拉儿子给他们母女拍照。看她满满的自信、胜券在握的样子、幸福地跳跃在红叶铺就的山地上,我们相信她的未来必定是:
如花道路待我走
似锦前程笑相迎。
我们老两口也时不时被他们三人手机拍进去。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2024年,我们老两口竟然八十有五了!还没有人问“年过八五,尚能饭否”?只有自己知道,脚力大不如前,老了!
儿子早已把沈阳产“中华”轿车换成了湖北产“东风风行”5座SUV;这几年,孙女拿到美国罗格斯大学2个硕士毕业证书,并且得到一家心仪公司招聘入职。却因为“疫情”,几年没有回来。这年9月下旬,她回来看望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一家欢乐中,又打算去关门山。
儿子听前几天去过关门山森林公园的朋友讲,今年气温高过往年,关门山红叶大概要过几天才好看。他们还介绍,关门山森林公园在后面开发了新游玩区,有游船、漂流、木排游、时光隧道……等等。也有不少红叶景观可以寻到。
国庆放假7天,决定延到节日后的几天,10月8、9号起大早出发。路过关门山时,见停车场实在是车满为患,连国道左侧都停了许多汽车。遂决定不去关门山,改去关门山新游玩区。依路牌指引,拐进一个山沟,进去不久,右侧一条小溪,它的对岸山坡有点点红叶、黄叶,不少人停车下去拍照。正犹豫要不要下去看看,后面有几台小车呼啸而去,儿子一脚油门跟了上去。
“东风风行”一路爬山,右侧还是那条小溪,对岸山坡还是有点点红叶、黄叶,不少人停车拍照。“东风风行”右侧窗外,枫树叶是黄红相间,随着爬山,眼前渐渐变幻着“红肥黄瘦”。红越来越肥、黄越来越瘦。
到一处停车场,知道新游玩区到了。有中巴接送上山,待我们老两口走到中巴旁时,见我们行动不便,就有人指引我们开车走另一条路再往上走。随着“东风风行”往上爬,沿途红叶眼见增多。到一个停车场。又有一个登山游览车起始车站,我们下车,换乘游览车再往上去。
站在游览车终点,远眺,看我们“东风风行”停车的停车场,那么远、那么小;抬头,我们只在半山腰,据介绍,上面山顶有观景台,上去可以感悟到“一揽众山小”;低头,距我们脚下落差约4、50米,有一条宽一些的河,岸边有一个码头,一条游船正靠在码头上等待游客;回顾后面悬崖边,一座大库房型的建筑物,看里面停放许多漂流的小船,靠外的位置,有一个升降机,我分析,肯定是河边没有合适地方安放许多漂流的小船,当下面需要增加漂流小船时,通过升降机放下去,返回的小船多了,通过升降机收回来。因地制宜的设计,巧!
子孙三人想坐游船,买了五张票,我们走到下去路口,看到下山的台阶长且陡,还一路没有扶手,一点自知之明让我们决定:为了他们三人不受我们拖累,玩得尽情愉快,我们俩买票坐游览车回到停车场。寻到休息的椅子,买点零食,嗮着太阳。
太阳略偏西,他们回来。孙女不介绍玩得怎样,只说他们去了“时光隧道”,可好看啦,要带我们去。我说,不去了,走不动。她说,现在中午,坐游览车的人少,可以包一台车去、车回。果然,一台游览车开过来。我们不仅没有看过“时光隧道”,甚至没有听说过“时光隧道”,就由孙女带我们去游玩“时光隧道”。原来是景区开凿一个较长山洞,山洞那边还有游乐的地方;同时将山洞进行装修,按照设计安装了变幻的灯光,游览车进入后,一路灯光变幻,目不暇接,倒也有趣!
下午,他们继续游玩,走在枫树自然编制的小道上,一路五彩缤纷,连连按动手机照相键……;从照片看到:除各色枫树的景色、人树合影外,最有趣的当属他们兴致勃勃地划了木排。在木排上,孙女拿木杆划动的笨拙样子,让我想起,她读小学时,我就在北陵公园的湖上,教她划海军舢板的技术时,手、臂、腰、腹、腿、脚互动的技术。后来去北陵公园划船,不用电动的,只要手划的。今天拿来划木排,根本使不上劲!
游罢归来,有“深度求索deepseek”为我赋:
游关门山
泼彩关山 流丹北阙 十年霜叶题笺
枫笺初展 谁将朱墨研宣
云崖漫点胭脂色 映苍崖
恰金风 过尽千峰 醉染层峦
枫王自是瑶台种 纵风尘绝壁 独领清欢
鹤影松涛 偏宜玉露金盘
霓裳温卷秋光里 引游人 忘却尘寰
待归来 犹带松香 梦系仙源
【作者简介】
张铭玉,湖北仙桃籍人,张难先先生嫡孙,1939年生,196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辽宁省沈阳市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辽宁省热泵暖通空调协会专家,出版有《张难先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