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趣谈送别诗
文/罗兆熊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在《别赋》的第一滴墨,就洇开了千年的离愁,串联起那些藏在送别诗里的故事与情思。
送别,是人世间频繁上演的戏码。或许是长亭古道边,或许是渡口码头旁,每一次告别的挥手,都似在斩断一段朝夕相伴的时光。而诗人,用他们的笔,将这些瞬间定格成永恒的诗篇。
王维送元二,在渭城朝雨里举起酒杯。望着客舍青青的柳色,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而西出阳关后的万里黄沙、驼铃孤烟,都藏在了未尽的半句诗里。这般含蓄的留白,恰似长安城头的弦月,被浮云遮住的部分最是牵肠。
李白目送孟浩然顺江东去,硬是把离愁别绪泼成了满纸云霞。"烟花三月下扬州"七个字,把暮春的杨花柳絮都酿成了蜜。孤帆远影渐成水墨画里的淡痕,李白没有直接诉说离别的痛苦,只是将那无尽的思念融入到这壮阔的江景之中。
最奇的是初唐少年王勃,别人在长亭泪湿青衫,他偏要推开雕花窗棂大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像两柄青铜剑,锵然斩断了忧伤的藤蔓。原来真正的送别不必折尽杨柳,只要心中存着对方眉眼的倒影,千山万水都不过是信笺上的折痕。
高适北地送董庭兰时,满天黄云压得雁阵低飞。他指着漫天鹅毛大雪笑道:"莫愁前路无知己"。纷纷扬扬的雪片落进滚烫的酒碗,化作晶莹的琥珀。这般豪气干云的送别,倒像是把整个燕赵大地的慷慨都装进了离觞。 王昌龄的送别诗,又有着别样的风骨。在《芙蓉楼送辛渐》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在这离别的时刻,没有只沉浸在与友人分别的哀伤里,而是托友人向洛阳亲友带去自己的一片冰心。这 “冰心” 与 “玉壶”,展现出他的高洁品格与坚守,在离情别绪中,增添了一份磊落与坦然。
这些送别诗,有的含蓄委婉,有的豪迈奔放,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每一首能勾起我们内心深处关于离别的记忆。当我们读着这些诗句,仿佛能看到古人离别的场景,又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岁月流转,那些被诗句浸润过的离别,有的成了春泥,有的凝成霜色,更多的化作候鸟年复一年掠过天空。当我们翻开泛黄的诗卷,依然能听见灞桥风雪中的马嘶,看见渡口烟波里的回眸那些真挚的情感,不会因离别而消散,反而会在时光的磨砺下,愈发醇厚。就像这些送别诗,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成为我们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