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夏情思满诗行
文/聂凤文(吉林)
步步为赢,
从不爆棚。
总是笑脸相迎,
只有早晚泪眼朦胧。
对春天恭送,
对秋天迎诚,
对冬天毫不留情。
情藏于风,
催雨增加功能。
促进云加层,
激励露聚拢。
彻底摧毁雪及冰,
让冷空气逃的无影无踪。
对雷大胆放纵,
放任闪电不遵从。
阳光可以豪横,
让雾霾一事无成。
由于夏天的作用:
大地无限光明,
沟壑改邪归正,
嶙峋不在认怂,
江河波涛汹涌。
尤其是苍穹,
时常做美容,
利用各种闲工,
配置奇特的彩虹。
万物齐盛,
与盎然喜相逢。
纵观这些场景,
令人怦然心动。
笔挥纸命,
称赞夏欢腾在。
点赞词大颂,
夏季时令。
情泻笔下浓,
夏季你大胆地前行!
2025.05.15
诗评
这首诗以明快的笔调勾勒浅夏的独特气质,在拟人化书写与意象拼贴中,构建出充满张力的季节颂歌:
一、人格化的季节叙事:夏的多面脸谱
- 情感矛盾体:表面“笑脸相迎”,内里“早晚泪眼朦胧”,开篇即赋予夏以复杂人性,既似送别春天的不舍,又含迎接酷暑的隐忍。对秋冬“迎诚”与“无情”的对比,暗喻季节更迭的必然性,亦见夏在四季轮回中的独特立场。
- 自然的掌控者:诗中夏是“风”“雨”“云”“露”的操纵者,“催雨”“促云”“激露”的动词群,凸显其对气候的主动干预;“摧毁冰雪”“放纵雷电”的果敢,则将夏塑造成打破陈规的革新者,与春天的柔媚、冬日的肃杀形成鲜明反差。
二、意象的爆破式组合:力与美的交响
- 动态视觉链:从“沟壑改邪归正”的秩序重构,到“江河波涛汹涌”的力量释放,再到“苍穹做美容”的浪漫变装,诗人以超现实笔法串联自然意象,使静态景物如“嶙峋”也被赋予“不认怂”的人格特质,构建出充满动感的夏日图景。
- 色彩与光影的狂欢:“阳光豪横”“大地光明”的明亮基调,与“彩虹”的奇幻色彩碰撞,既符合浅夏万物繁茂的自然特征,亦暗合诗人对季节的热烈礼赞,使“雾霾一事无成”的清肃感,转化为对光明世界的笃定信仰。
三、抒情结构的层递与突进:从观察到共鸣
- 视角转换:前半段以全知视角铺陈夏的“作为”,后半段转向主观体验,“怦然心动”“笔挥纸命”的书写冲动,将对季节的描摹升华为情感投射,实现“景—情—志”的自然过渡。
- 语言的节奏感:“步步为赢”“毫不留情”等四字短语如鼓点,“催雨”“促云”“激励”等动词如琴弦,长短句式的交错间,既见古典诗词的韵律感,又具现代诗的自由张力,贴合夏日蓬勃的生命节奏。
四、深层隐喻:对“生命力”的哲学叩问
诗中夏的“放纵雷电”“豪横阳光”,实则是对旺盛生命力的具象化表达——它打破冬日的僵滞(“冰雪逃散”),终结春日的缠绵(“恭送春天”),以决绝的姿态推动世界走向热烈与丰饶。这种对季节的礼赞,本质是对“积极入世”生命观的认同:如夏般不沉溺过往、不畏惧挑战,在“改邪归正”的行动中,让万物“与盎然喜相逢”。
结语:在传统与现代间寻找季节的诗性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赋予季节以现代人格,用“点赞”“笔挥纸命”等网络语汇打破古典意象的桎梏,却又在“彩虹”“苍穹”等词汇中保留传统诗韵。这种新旧交融的书写,恰如浅夏本身——既承接春的余韵,又孕育秋的丰实,在季节的过渡中,完成对生命热力的终极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