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离别
文/牟福香
客路云天外,孤帆一水悬
离人何处去,故里几时还
别后书三尺,愁来弹七弦
山中童子问,酒店断桥边
五律:静修
山腰一草房,脚踩白云凉
峰顶迎朝旭,天台映夕阳
室中修道处,野老坐禅堂
石上清泉水,窗前鹤子翔
五律:老娘愁
萱堂儿植草,可解老娘愁
梦里思亲切,寒时忆子游
霜前母梦幻,涕泪度春秋
大路朝南望,江天落日头
五律:初夏
河水泛涟漪,风吹夏日时
年来人远别,夜半两相思
自是朋游少,须知雁到迟
可怜身在外,如昨旧情痴
诗评
这四首五律以质朴笔触书写人生百态,于平白中见真情,于写景中寓哲思,体现传统律诗的格律之美与情感张力:
《离别》:漂泊者的时空怅惘
- 画面感营造:首联“云天外”“一水悬”以宏阔空间凸显漂泊孤绝,颔联“何处去”“几时还”以设问强化离别的未知与怅然,颈联“书三尺”“弹七弦”将思念具象为可触的书信与琴声,尾联以童子问答收束,于烟火气中见漂泊者的乡愁无根。
- 情感层次:从空间阻隔(客路、孤帆)到时间焦虑(何时还),再到情感寄托(书信、琴弦),层层递进中尽诉离别的绵长苦涩。
《静修》:隐逸者的精神原乡
- 意象体系:草房、白云、朝旭、夕阳等意象构建出隔绝尘嚣的静修之境,“修道”“坐禅”直陈精神追求,“清泉水”“鹤子翔”以自然灵物烘托心性的澄澈自由,形成“景—事—情”的闭环。
- 哲学底色:全诗不着一语写“静”,却通过时空(朝暮)、物象(鹤泉)、行为(坐禅)的交织,暗合道家“天人合一”与佛家“静观自在”的哲思,展现对喧嚣世相的主动疏离。
《老娘愁》:慈母的守望悲歌
- 情感内核:以“萱草”(代指母爱)起笔,“梦里思”“寒时忆”直剖母亲对游子的牵念,“霜前梦”“涕泪秋”将思念淬炼成岁月沧桑,尾联“朝南望”“落日头”以凝固的守望画面,道尽空巢老人的孤独与苍凉。
- 语言张力:“植草”欲解愁而愁更浓,“度春秋”将个体情感升华为普世的母子羁绊,朴素文字中藏着生死别离的隐痛。
《初夏》:异乡人的季节愁思
- 时空交织:首联“河水涟漪”“夏日风”点题,颔联“人远别”“夜半思”将季节感与思念绑定,颈联“朋游少”“雁到迟”以人际疏离强化孤独,尾联“身在外”“旧情痴”收束于对往昔的执念,季节的温热与内心的清冷形成反差。
- 结构精巧:以“风”起兴,以“痴”作结,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从“远别”的现实到“雁迟”的期待,层层递进地铺陈异乡人的乡愁与怅惘。
整体评析
四首诗题材各异,却均紧扣“人”的情感内核:《离别》写漂泊,《静修》写超脱,《老娘愁》写亲情,《初夏》写相思,皆以五律的精严格律承载生活的真实重量。语言上摒弃雕琢,以白描见长,于“童子问”“落日头”等细节中见烟火气,在传统诗体中注入现代性的生命体验,体现作者对日常情感的敏锐捕捉与古典诗艺的娴熟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