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作者简介:
汤优烈,籍贯诸暨,杭州人
杭州第八中学69届初中毕业。杭州大学中文系(函授)本科毕业,文学士学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结业。
曾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战士,当过电影放映员、广播员。
回城后,一直在交通系统工作,退休前为杭州市交通局干部。
现为杭州市朗诵协会会员,中国朗诵联盟会员,黄亚洲书友会朗诵团团长。
现居杭州市。

纪实文学《我的兵团岁月》- 共19章
第十五章 做一次文学青年“牵线人”
我的室友黄亚洲对文学尤其对诗歌创作的勤奋和执着,很快见到成效,本地区、本省的报刊杂志上经常有他的作品刊出,甚至在全国性的刊物《解放军文艺》杂志上也登载了他的诗作。一下子这个穿军装、戴军帽、挎着军挎包的“毛头小伙子”名声大增,开始“火”了起来。平时我们的宿舍就经常有李家巷十团和直属营的文学青年前来拜访讨教,休息天就会有更远的人赶过来。
那时直属营一连的文书张幸耕就是常来的人之一。小张长着一张圆圆的娃娃脸,每次来总是恭敬文气地站着,不时提出问题或者拿出自己的作品向老师讨教,态度很诚恳,我在边上看着听着都有些感动了。
记得有一次师部宣传科因组织一次大型活动,临时从嘉兴十一团借来一位叫祝晓乐的兵团战士来师部帮助工作。小祝亦是个文学爱好者,他刚到师部就迫不及待打听我的室友的情况,来到宿舍后,随即拿出一篇写南湖红船的诗作,请求得到亚洲的指点。亚洲认真看完后,肯定了诗作的一些方面,也提出了构思与立意方面的一些想法,让小祝听得连连点头。总之,那时我们的宿舍光顾的人真多,也不乏引得爱好文学的女战士,前来见一见这位“才子”,表达一下爱慕之心,宿舍里啊总会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七三年下半年的一天,我意外接到一个电话,是我中学的一个同学叫陈军打来的,我们在学校时认识,但不是很熟,听说他也分配到兵团,但不知在什么地方。电话的大概意思是:他现在在李家巷十团十三连(钢铁厂),兵团生活闲暇时间多,他又对文学比较爱好,对诗歌很有兴趣,听说我在师部放电影,又与黄亚洲住同一宿舍,想请我牵个线,拜亚洲为师学习写诗歌,并说他的朋友程卫东亦是十三连的,也是个爱好文学青年,也有这个愿望,让我一定帮忙促成此事。老同学之托本当尽力而为,想着亚洲的处事为人,我满口答应了,并告诉老同学问题不大。挂了电话,我就将此事向亚洲提了,他听了后未加思索就说了一个字“行”,爽快地答应了。
那天的“拜师”仪式很简单,师生握个手,稍微寒暄一下,就聊起了诗歌。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多练多写,定时上交诗歌习作,老师给予点评讲解。中午时分,我们在师部大食堂共进了午餐。
这以后,亚洲与我受邀专门去了一次十三连钢铁厂,陈军、程卫东等热情接待我们。他俩确实是热度很高的爱好文学青年,自学劲头很足,精神十分可嘉。瘦高个子程卫东是连里的文书,连队黑板报的稿件、粉笔字、插图和美术,他一个人全包了,而且像模像样的。
李家巷到三天门有十来里路,两位学生每次都是跑路来师部,向老师交习作,听候老师的点评。我听亚洲说起过,程卫东、陈军学写诗歌悟性高,文学基础亦不错,而且也刻苦,所以进步比较快,从每一次的诗歌习作上都能看到他俩的进步,他感到很高兴。这样的师生关系交往久了,也使他们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这期间,我与他们一起组织的一次登山活动,让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周日,上午他们的师生诗作对话结束后,大家感到休息天该放松放松了,亚洲建议去师部对面的山上走走,登高远眺陶冶一下心绪,陈军、卫东,还有师部警通排的寿启明和我一致表示赞同。我又提议说,现在正值毛笋生长季节,山上遍地都是,我们该带上烹饪的炊具,到时可尝尝鲜。这个提议亦得到大家一致赞同。卫东自称是烹饪高手,说煮笋一事就交给他了,包你们好吃。大家又是一致赞同。
午饭后,我们一行五人身背行囊出发了。山间小路上,几个人一会儿细语切磋探讨,一会儿高声谈笑风生,一会儿又歌声嘹亮,真让人精神振奋、心情激昂;登上山顶远眺,浩瀚的太湖是那么的宽阔和壮观;眼光近搜一番,排排绿树、片片茶园、还有那熟悉的三天门师部、我们的小平房宿舍尽收眼底,又让人心旷神怡、胸中鼓满风帆。
山上的毛笋真多,我们一起动手,用准备好的铲子,刨出几株毛笋的上半部分,就放满了大盆。大大白白的毛笋粉嫩呵,真想立刻就能尝到这美味。大家分工协作,用石头搭起炉灶,支开了钢精锅,捡来了树枝干叶,生火烧水,卫东俨然像个大厨师,熟练地将毛笋切成小块后,放入烧滚的水里。不一会儿,掀起锅盖,“嗯,差不多了”,他自言自语地说着,用锅铲铲起一块笋尝了一尝,“啊,不错,鲜,开锅!”。说着便一碗一碗地盛了起来,大家蘸着简易的的调料,津津有味地吃开了,这毛笋嫩嫩的、香香的,味道真不赖。一会儿,一大锅笋全都报销了。寿启明提议再去挖点儿来,亚洲说话了:“这东西不能吃太多,不然肠胃吃不消的”。他的话没过多少时间就应验了,到了晚上,肚子难受得不得了。这新鲜毛笋吃时鲜美可口,但过后就感到特别涩,对肠胃刺激很大,整整难受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问了一下启明,也是这个感觉,他说还上了两次厕所呢,说着说着大笑了起来,这其实也是对这次登山活动印象特别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还得说一说,我的这一次牵线其实际效果相当不错。黄亚洲事实上成了陈军、程卫东走上文坛的引路人。在老师的指点帮助下,当然主要靠他们自己的刻苦努力,两人先后加入省作家协会,程卫东后来成为我省知名的剧作家,曾任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他的知名作品有《中国神火》《中国商人》《中国空姐》等。我的老同学陈军也崭露头角,曾任省作协秘书长,著有长篇小说《蔡元培》等,后来他转战房地产行业,在万科良渚文化村担任董事长,将那里搞得风生水起,闻名杭城。
(未完待续)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5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