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夕阳"遇见"红棉":
一场生日会背后的城市温度
文/广东省社会政策研究会红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池朝兴
2025年5月14日
在广州天河石牌街道芳草园社区,一场名为"情暖社区 爱在夕阳"的长者生日会,以朴实温馨的仪式感编织出一幅城市温情的画卷。这场活动之所以值得关注,不仅因为它为社区长者送上了生日祝福,更因为它展现了一种城市治理的新可能——当社区党委、企业党支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形成合力,城市便不再是钢筋水泥的冷漠集合,而成为有温度的共同体。
这场生日会的参与者构成颇具深意:社区党委提供组织保障,红棉老兵志愿联合会贡献志愿服务精神,穗华口腔医院和合众人寿等企业注入资源支持,专业机构如穗华关爱好人工作站提供专业服务。这种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打破了传统上由政府单一主导的局限,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良性互动。85岁毛体书法家苏安琪和保健医生李惠珍的参与,更让活动增添了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的维度,使简单的生日会升华为代际交流、文化传承的平台。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当下,城市如何让"银发族"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芳草园社区给出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答案。当长者们围坐分享生日蛋糕,当李惠珍阿姨讲述给毛主席卫士长治病的故事,当"为人民服务"的书法作品在现场传递,我们看到的是对长者生命价值的尊重,是对历史记忆的珍视,更是对社区文化共同体的构建。这些细节表明,真正的老年关怀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认同与陪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棉老兵志愿联合会的参与。这些曾经保家卫国的老兵,如今以志愿者身份继续服务社会,形成了"老兵服务老人"的独特模式。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服务,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当年轻志愿者从这些"老志愿者"手中接过接力棒,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社会互助精神。
这场生日会最动人的地方,或许在于它揭示了城市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依然可以保留对人情味的坚守;在高楼林立的城市空间里,我们依然能够构建亲密的人际网络。当全体人员合影互动,当大家意犹未尽地留下交流分享,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活动的成功,更是一个社区生命力的绽放。
城市治理现代化不仅需要"硬件"的提升,更需要"软件"的升级。芳草园社区的这场长者生日会,以其温情而不失深度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多元共治激发社区活力,如何通过文化传承凝聚社区认同,如何通过细节关怀提升城市温度。这或许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治理的一个生动注脚——在效率与温情之间,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平衡点;在发展与人本之间,我们完全能够实现双赢。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