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三畏
冯佳珍
回老家小住,暮色漫过青瓦时,檐角铜铃摇晃出细碎清音。我倚着雕花窗棂,望着暮色中渐次亮起的万家灯火,忽然想起孔子所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三句跨越千年的箴言,在时光的长河里泛起层层涟漪,浸润着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也在岁月的流转中,不断叩击着我们的心灵。
“畏天命”,并非是对未知力量的恐惧与屈服,而是对自然规律、对生命本质的敬畏与尊重。古人观星象以知时节,察草木以明春秋,他们深知人不过是天地间渺小的存在,如沧海一粟。春日百花盛放,夏日骤雨初歇,秋日霜染层林,冬日白雪皑皑,四时有序,万物皆有其道。就像那破土而出的春笋,顺应时节生长,若违背自然规律,非要在寒冬催其生长,最终只能适得其反。人亦如此,唯有敬畏天命,遵循自然与生命的规律,才能在这世间行稳致远。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忘记了这份敬畏,过度地向自然索取,破坏生态平衡,当自然灾害频发时,才惊觉自己的狂妄。敬畏天命,是对天地的谦卑,也是对自身的保护,让我们在喧嚣中守住内心的宁静,与万物和谐共生。
“畏大人”,这里的“大人”并非指位高权重之人,而是那些德行高尚、有卓越见识和成就的人。他们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为后世之人树立了榜样。孔子一生周游列国,推行仁政,虽历经磨难却矢志不渝;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坚守气节。这些“大人”们的言行和精神,让我们心生敬畏。他们的智慧与品德,如同高悬的明镜,让我们看到自身的不足;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修身养性,提升自我。在生活中,每当我们懈怠、迷茫时,想起这些“大人”,便会重新燃起奋进的力量,以他们为标杆,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份敬畏,是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也是对自我成长的鞭策。
“畏圣人之言”,圣人之言历经岁月的沉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论语》《孟子》《道德经》等经典著作,字字珠玑,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会我们换位思考,懂得体谅他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鼓励我们在困境中奋勇前行,永不言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告诉我们做人应如流水般谦逊包容。这些圣人之言,就像一盏盏明灯,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指引方向。当我们面对选择时,它能让我们明辨是非;当我们陷入困惑时,它能为我们答疑解惑。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人轻视经典,沉迷于碎片化的知识和浅薄的娱乐。殊不知,越是在这样浮躁的环境中,我们越需要敬畏圣人之言,从古老的智慧中汲取力量,让心灵得到滋养和净化。
君子三畏,畏的是内心的尺度,是道德的准则,是精神的信仰。它让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不迷失方向,不随波逐流。在寂静的深夜,当我们叩问自己的灵魂时,这三畏便如清泉,涤荡着我们的心灵;如警钟,时刻警醒着我们的言行。愿我们都能以敬畏之心对待天命、大人与圣人之言,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坦荡之路,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举头三尺有神明,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在中国,敬神、拜神的传统源远流长,每个重大节日都会以隆重的方式表达虔诚。烧香、拜神、上供,这些仪式背后,是人们对神明的敬畏与祈愿。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违背道德与法律的底线。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其实还有下半句:“不畏人知畏己知”。它告诫我们,做坏事时,最应该担心的不是被人发现,而是自己内心的愧疚。真正的敬畏,应该是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光明磊落,无愧于心。
站在岁月的渡口回望,"三畏"恰似三盏长明灯。畏天命,让我们在宇宙洪荒中读懂谦卑,与山河草木同频呼吸;畏大人,使我们在精神长夜里望见灯塔,循着先贤的足迹攀援而上;畏圣言,则如执一卷古老的星图,在人生迷宫里校准方向。这三畏,不是枷锁,而是刻在血脉里的指南针,让我们于喧嚣中守得住本心,于诱惑前抵得住风浪。当三畏化作心底的清音,生命自会在敬畏与坚守中,生长出君子独有的风骨,在时光深处,绽放出永不褪色的光芒。

冯佳珍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