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雨
文/江琦瑛
立夏旳雨
很顽皮
纷纷扬扬
不经过人们的同意
执意飘个不停
那也无妨
淅淅沥沥
多美
雨刷不停地左右摇摆
不知不觉的车轮移动着街景
左手包包 右手雨伞
咦 钥匙呢
极力回忆
不会掉到地上吧 雨声残响
淹没金属的声音
不会不会
一定是随手的拿起放下
然后暂时离开了主人的视线
还真是
午后的发现
静静躺在办公室的桌上
一点儿也不忧伤
而你已吓了一身汗
感叹密码锁的发明
是有其
深远的意义的
当然
你
已不会忘记
钥匙旋转打开家门的一刹那
是温柔的眸光
点评:《立夏的雨》一诗以轻快的笔触捕捉现代生活的微小涟漪,在琐碎中折射出科技与人情的微妙张力。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点评:
一、意象编织的现代寓言**
全诗以"雨"为经,"钥匙"为纬,编织出双重隐喻空间。立夏的雨既是顽童式的自然精灵,又暗喻信息时代的碎片化侵袭——那些"不经过同意"的推送与数据洪流,恰似执意飘洒的雨丝。当金属钥匙的声响被雨声残响吞没,传统器物在数字浪潮中的失语状态获得诗意呈现。而最终定格在"温柔眸光"的机械钥匙,恰如数字荒漠中倔强生长的温情绿洲。
二、结构设计的时空折叠**
诗歌采用蒙太奇式场景切换:挡风玻璃上摇晃的雨刷,后视镜里流动的街景,办公室静止的钥匙,构成动态的时空回廊。"密码锁"的出现制造了精妙的叙事塌缩——这个横亘于现代与传统之间的科技造物,既解构了找钥匙的焦虑,又在"吓出一身汗"的瞬间暴露出数字生存的脆弱性。结尾的钥匙旋转如同胶片倒放,将被科技折叠的温情重新舒展。
三、语言肌理的明暗交织**
诗人刻意运用反差性语素构建张力场域:拟声词"淅淅沥沥"的柔美与"雨刷"的机械节奏形成音韵对冲,"金属声音"的冰冷质感与"温柔眸光"的暖色调构成温度反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密码锁"作为闯入诗境的非诗性词汇,其工业质感反而强化了生存的真实痛感,这种冒险的语言实验彰显了当代诗歌对现实碎片的吞吐能力。
此诗若稍显不足,在于科技反思尚停留于线性叙事层面。若能赋予"密码锁"更丰盈的意象转化(如将数字密码嫁接于雨滴形态),或可在保持生活气息的同时,拓展技术的诗性维度。总体而言,这首小诗如雨水中颤动的蛛网,在轻盈与承重间捕捉到了时代转型的晶莹切片。
江琦瑛,东山县人,高级教师,漳州市研究型名师,县高层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