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特约顾问:张振林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太白金星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传承的红色家风 文/马银锋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革命党员之家”的名号,如同一面鲜艳的旗帜,飘扬在岗马寨的上空。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家族的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随着我渐渐长大,对家中长辈们的故事了解得愈发深入,心中对他们的敬佩之情也与日俱增。大伯父作为岗马村入党的“先驱”,尽管一生未婚无子女,但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村里的大小事务。他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听村里的老人说,大伯父在担任农会主席期间,每天天不亮就出门,走家串户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为大家争取利益。遇到困难户,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从自家那本就不多的口粮中分出一部分救济他们。在他的带领下,岗马村的农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村民们的生活也逐渐有了起色。
二伯父在刘邓大军中的经历,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解放郑州战役的枪林弹雨中,他毫不畏惧,冲锋在前。听父亲回忆,二伯父曾说过,战场上的硝烟和战友们的呼喊声,时刻激励着他奋勇杀敌。每一次战斗,他都把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新中国,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战火的洗礼中,二伯父不仅锻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从战场上带回的那些军功章,虽然父亲没能保存下来,但二伯父英勇无畏的形象,却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心中。
父亲呢,在参加工作后,始终秉持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教育事业上默默耕耘。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学校的条件十分简陋,缺衣少食是常有的事,但父亲从未抱怨过。他总是想尽办法,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能力,去点亮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光。记得父亲曾给我讲过,有一次为了让一个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他多次上门家访,还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学生垫付学费。正是因为父亲的这份坚持和付出,他教过的学生们都对他敬爱有加。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红色的种子在我心中早早地种下。小时候,每当听父亲讲述长辈们的故事,我就暗下决心,长大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传承好家族的红色家风。而如今,看着老父亲虽已年迈,但依旧精神矍铄,心中感慨万千。这“革命党员之家”的传承,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家族的每一代人紧紧相连,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