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剧本《刘冰快餐店》创作前后
作者/实心木
2017年4月的一天,还在南阳女儿家的我、突然接到县文化局文艺创作室主任盛莉的一个电话,她高兴的告诉我说,我的戏剧剧本《刘冰快餐店》获得了市文化局年度大剧本一等奖,并让我在随后的颁奖会上发言、谈谈创作体会什么的,这着实让我感到意外,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写剧本。虽然从年轻时起一直在玩文字,但只是写写新闻、专题什么的,还没有写过这类的文艺作品,至于能获什么奖,压根没想过。不过,现在想来,写这个剧本我还是下了功夫的。
剧本写成于2016年5月,内容是反映下岗工人再就业的事儿。其素材来自几年前和原县党校教员邵国义的一次闲聊。当时是在啥环境里、也不知聊到了什么话题,他说他在《妇女生活》杂志上看到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对下岗离异夫妻,男人带着情人离家出走,妻子带着一个孩子,通过自己艰苦创业,不仅小有成就,而且也让离异丈夫回归家庭。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在新时代背景下,夫妻破镜重圆的情节。
那次说过以后,因为当时我还在电视台上班,也没有多想怎么处理这个故事。直到我要退休的2016年上半年,不知怎么又想到了这个故事,也萌生了要把它编成一个戏剧剧本的想法。想法归想法,但要动笔写出来,还有很大的距离。首先我没有认真学习研究过有关剧本的写作知识,我知道它决不像写一篇新闻报道那样容易。它的写作要素是“戏”的程式。首先是要有打动观众的情节,也就是常说的“弯转儿”。演员上台要有要有说唱念台词。尤其大剧本,要有启幕和转场,要按剧情安排不同人物角色先后出场次序;要有不同的切合剧中人物身份的唱段;场与场之间要有内在联系;要有主要唱段和核心唱段等等。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剧本的思想内容,剧本要表达歌颂什么,一定要有时代感和鲜明的思想政治意义。也就是说,整场戏要同时带给观众娱乐欣赏和思想教育内容,动笔之前的构思酝酿也挺折磨人的。
经过一段的反复斟酌,我给这个剧本取名叫《刘冰快餐店》,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安排先后出场人物内容如下:东阳市某纺织厂离异女工刘冰带着小女儿(嫚嫚)下岗了。她打算开一家快餐店,因没有启动资金到处告借。一天,她来到某小区,凑巧遇到小区管理委员主任关杰(女),经过询问关了解到刘的情况后,很快给她们母女在廉租小区安排好了住房,联系到了创业贷款。就在这时,刘冰的前夫杨德贵、因被现女友骗光钱财后,也回到了东阳市。在听说了因自己走入歧途而离异的妻子正处在创业艰难期,不免懊悔。同时也良心发现、萌生了资助她一把,进而想和刘及自己的女儿一家团圆的想法。这是剧中首先设计的一条主线,即刘冰要实现就业创业。另外两条副线:一条是关杰(象征着基层党组织)的重视支持,一条是实现杨德贵团圆。两条副线始终围绕着主线推进,转场也是在两条副线交叉中进行。
快餐店开起来了,刘冰和同是下岗女工小华精心经营着餐店。实惠的饭菜加上热诚服务、很快得到附近建筑工地打工者和周边居民的欢迎,生意十分红火。可在后来的一天,快餐店用了一个朋友送来的食材,因质量问题,造成工地部分人员出现了食物中毒,快餐店被工商管理部门查封、罚款、停业整顿。小区主任关杰首先是帮助查找原因、进行批评和法规教育。当刘冰交完罚金后,快餐店资金断裂,她又立马联系担保贷款、筹措资金,使其尽快恢复经营。这时刘的前夫杨德贵得知这一情况后,也把自己老家的房子卖了,交给关杰并要她为自己保密,不要对刘说出这笔钱是他的卖房款。这也是写杨实现团圆的的第一次机会。快餐店很快恢复了经营。可后来刘冰在一次去工地送餐时、不幸出了交通事故,她被撞伤住进了医院,关杰又出面协调事故处理,并看望刘冰。这时的杨德贵,则私下里以快餐店的名义给刘冰送去了他按秘方配制熬成的鸡汤、给她补养身体。这是第二次写杨德贵的机会。刘冰喝到鸡汤后,明显品出口感似曾相识,觉得这是她不知喝过多少次的、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熬出来的特有味道。在她的再三追问下,满面愧疚的杨德贵终于走到了前台,也就是刘冰面前。二人一见面,刘冰百感交集,怒从悲来,她声泪俱下的数落着曾是自己在厂里一手培养出来的徒弟杨德贵、抛妻弃女的薄情无义,诉说着下岗几年来,自己带着才几岁的女儿居无定所,生活无着的艰难生活,也表达了在危难之际,关杰主任爱心施救的真诚感激。这是整场戏的高潮,刘冰接连几十段的唱段也是按照剧情重点打造的核心唱段。这时,关杰出现了,“你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人家也给你跪下认错赔罪了,你也该消消气,想想也是你们今后也应牵起手来,开启新生活的时候了吧……!”关杰的一番真情实意的劝解,也真化解了刘的怨恨,刘冰开始考虑重新接纳杨德贵。
最后一场第十三场,刘冰的快餐店越办越好,不仅招收了新的下岗工人,也扩大重新装修了店面。在隆重的新店开业仪式上,区委书记、区长前来祝贺剪彩开业。在欢快的歌舞笑声中,关杰和男女下岗工们一块表达着创业丰收的快乐,憧憬着更好的未来。此时,刘冰的女儿嫚嫚,一手拉着刘冰的手,一手拉着杨德贵的手,一声“爸爸、妈妈!”大幕徐徐落下,全剧终,完成了原设计的戏剧故事。
获奖后给我的收获:一是平时的积累很重要。之前,我虽没有写过剧本,但是我却读了不少剧本。从孩提直到成年,因家里穷没有钱买书看,听说村子里谁家有书、有连环画,就登门说好话去求借读。恰好我叔父(六二年下放教师)他平时集买了不少戏本子,什么《三哭殿》、《打金枝》、《穆桂英挂帅》、《南阳关》、《铡美案》、《收姜维》、《西厢记》、《刮海》、《断桥》等等,还有后来我能买到读到的几个样板戏,一一读来废寝忘食,有些唱段还要抄下来能背。从而也略知了一点其中的技巧,如念白,就有“内白”、“旁白”;唱,就有“内唱”、“合唱”、“重唱”等。收获二是:剧本的主题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除故事情节必须有观赏愉悦性以外,要有强烈的时代感,有正能量的思想教育意义,能给人以鼓舞力量。下岗工人就业创业,是当代社会重要问题,以此作为主题,具有现实意义。三是:好作品也是磨兑出来的。包括前期的构思和在写作过程中的不断推敲斟酌。该剧本前后四稿,前两稿主要是安顿出场人物,写出人物的大致形象轮廓。如剧中关杰,她是小区主任,代表着基层党委、政府的正面形象,但她又是个无私善良,能为人民办实事的“大姐”(剧中称呼),应该笔浓情浓。杨德贵,本是个抛妻弃女的角色,按舞台人物扮相,他应该画个白鼻子的,但他的形象和结局又对本剧至关重要,太夸张也不好,只能赋予他落魄公子形象,活泼又要内敛,他的戏份几乎是和关杰平分秋色的。小华,也相当于社会人物,年轻俏丽,善解人意,定妆应是活泼中又有矜持。收获四是:在主线推进时,要兼顾好转场的人物和故事节点,悬念要场场相扣。后两稿主要是打磨唱段和润色唱词。
这次获奖也给了我更多的勇气,“玩文字”的精力、也往“玩文化”方面转移了不少。退休以来,先后写出了戏剧剧本《洪流英雄曲》(我县洪水救人英雄张旭)、小剧本《好邻居》、《逛新城》(市三等奖)、曲艺唱词《好媳妇》(市三等奖)、大剧本《爱在山乡》(已参评)、小剧本《刘小妹托孤》(市一等奖)、大型话剧本《在希望的田野上》(已参评)。另外还有:河南坠子《平氏夺枪》(市文联二等奖,市文广局三等奖),河南坠子《一枪端掉八门寨》、《千秋永颂范子真》(范缜、已参评)、微电影《选举》(市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长篇电影剧本《曙光》(已参评)及其它中短篇电影剧本、曲艺节目等。
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到。 学无止境,在挑战中学习无关年龄。以后,如在身体条件允许情况下,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尝试新的东西,以期不负晚霞,不负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