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偶感
刘臣民(菏泽)
雾绕双眸日影长,清泉慢煮好时光。
世人皆以茶为梦,留得余生半盏香。
品茗释怀
刘臣民(菏泽)
雾绕青山采撷忙,流光轻染韵悠长。
世人若解茶中梦,半盏清香半岁凉。
咏大红袍
刘臣民(菏泽)
翠袖携来五月芳,岩风隙韵煮沧桑。
馨香尽惹千门醉,誉满金樽琥珀光。
吟碧螺春
刘臣民(菏泽)
碧螺春雨润山家,雀舌凝香涤俗哗。
喉底回甘融妙境,烟浮玉盏醉春芽。
这四首茶诗从不同角度展现茶之境、韵、情,兼具意象之美与哲思之味,体现诗人对茶事的细腻体悟。以下从主题、意象、语言三方面简评:
一、主题:茶中窥世,韵里藏心
1. 《品茶偶感》《品茗释怀》:以茶观世,借“半盏香”“半岁凉”传递淡泊心境。“世人皆以茶为梦”暗喻茶如人生寄托,“慢煮好时光”则从煮茶动作延伸至对生活节奏的哲思,暗含对浮世喧嚣的疏离。
2. 《咏大红袍》《吟碧螺春》:聚焦茶品特质。大红袍“岩风隙韵煮沧桑”赋茶以历史厚重感,碧螺春“雀舌凝香涤俗哗”则突出其清润涤尘的灵性,二者均以茶品拟人,彰显茶之品格。
二、意象:诗画交融,虚实相生
- 自然意象的灵动感:
“雾绕双眸”“雾绕青山”以“雾”营造朦胧意境,联结品茶者与采茶场景;“清泉”“春雨”“烟浮玉盏”等水与雾的意象,暗合茶之清冽本质。
- 时空意象的纵深感:
“五月芳”“流光轻染”“沧桑”等词,将茶从采摘、炒制到品饮的过程串联,赋予茶以时间厚度;“千门醉”“誉满金樽”则以空间拓展凸显茶之影响力。
- 感官意象的通感美:
“喉底回甘”打通味觉与心境,“醉春芽”以视觉写味觉,“凝香涤俗哗”则以嗅觉通感尘世喧嚣,使抽象体验具象可感。
三、语言:雅俗共赏,韵律工稳
- 用词精巧:
“慢煮”“轻染”“携来”等动词细腻传情,“琥珀光”“雀舌”等比喻贴切生动,既具古典诗词的典雅,又不失生活气息。
- 韵律和谐:
七绝体制下,对仗工整(如“翠袖携来”对“岩风隙韵”),平仄相间,读来朗朗上口,符合传统咏物诗的格律要求。
- 哲思点睛:
结句“留得余生半盏香”“半盏清香半岁凉”以茶喻心,跳出就茶写茶的局限,将个人体验升华为对生命状态的思考,余韵悠长。
总评
四首诗紧扣“茶”之形、韵、神,既具文人诗的雅致,又含民间咏物的鲜活。诗人以茶为镜,照见世相人心,于清词丽句中藏淡泊之趣,于烹茶品茗间悟人生真味,体现了传统咏物诗“托物言志”的精髓,亦见作者对茶文化的深入体察与诗意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