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罗江
武汉:张维清
像杏花村赶来的雨水,撕碎了清明
哭泣,恰似江心菊花凋零的泪
浪,挤宽了两岸,我生怕挤痛了屈原的忧心
水,一马平川,一波三折,追赶一个人的灵魂
龙舟,锣鼓,号子,动用了汩罗江,动用了端午
就像我动用了流放的心灯,去水乡把屈原接回来
悲泪成河,汩罗江交不出那块投石问路的石头
交不出夫君佩剑出鞘,那一声忧郁的长叹
沉入玻璃般江底的离骚,九歌
水也洗不清它的冤屈
问天,仿佛你问过屈子的豪情,豪迈和豪壮
把汩罗江读成了屈原
又把粽子读成了楚辞
我把扶起的汩罗江,看成了一块石头
刻着忧国忧民,胸怀鸿志的名字
在二千年的风雨中,熠熠生辉
又把粽子看成了无字山
是屈原不屈不挠,顶天立地的硬骨头
村口
武汉:张维清
村口是母亲的相思,父亲的眺望做的
等回千里的游子,取回他的魂牵和梦萦
村口是游子背上行囊,远离家乡的悠心草
无论走多远,总走不出村口忧郁的凝望
村口的叹气和感伤,落进了老槐树上那个空空的鸟巢
还有谁能扶起,老村口那个佝偻的背影
从山坡坡上滚下的那条坎坷,古老的小路
怎么也接不回村口的老家
从老村口檐下纺出的那根线,路
像扁担,一头挑起远方游子的呼唤
一头挑起小村的牵绊
这是分别,相聚,依恋和泪水流失的窗口
这是我出生初啼的地方,种了一亩三分地的方言,乡恋和童谣
野草草,兰花花,日夜唤归的愁肠
是谁站在圪梁梁上,让信天游在风沙里走
让自己的一壶老酒,醉倒在绵绵的村口
是谁赶出村口,牲口,马车和鞭影
那一辙辙就是一首歌,那一道道就是我的伤口。
坐在田埂上
武汉:张维清
晚风吹拂,稻花香不辞千里
我静坐在田埂上
看多情的黄土,入了秋播的梦
对岸的芦花,还在风中摇晃
似乎在喊我的乳名
像曾经离殇的雪花,挥断了冬恋
我是缀在田埂上的一颗花䃼丁
村庄的灯火打开了窗棂
田边的八哥,磨墨,等回了收工的夜色
闻到久违泥土的沁香
仿佛看到了父亲挑起秧子
山歌从悠悠的扁担中走来
看到田畈端出金黄的稻花
那些田埂编织的网片,粘住了旧时光
吹响七孔的笛,牧童反坐在牛背上
深一脚,浅一脚,踩痛了晚归的黄昏
从旷野背回的干粮,麻雀们
夕阳里,如一粒粒小逗号
消失,清晰,清晰,消失……
牧羊人
武汉:张维清
挤在白花花的水路上
仿佛父亲放养的那条河
领羊人,那是放牧的父亲,头扎白巾
挥着长鞭,抽痛了清风
坡草青青,高山流水
是谁举起鞭儿轻轻摇
小曲满山飘满山飘
那是白云下的雪吗!那是皑白留的白吗!
宛如开在山坡上的白莲
那些割去的青草,疯长比春天还快
天空倒挂的胡须,被风捋出牧羊的故事
一声不吭,羊子啃薄了黄昏
而那只陌生的羊儿,忽近忽远
用眼神打量着我的身份
父亲的牧歌高亢,激昂,落进羊子的心里
羊儿走在窄窄的鞭影里
摇响铃铛,我把它听成了山那边,姑娘的牧羊曲
【作者简介】张维清,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诗刊》《中国诗歌》《长江丛刊》《长江文艺》《长江日报》《湖北日报》《芳草·潮》等刊物上发表诗歌一百余首。出版个人诗集《乡土》《父老乡亲》《风语》《春暖花开》四部。先后获武汉市99位诗人诗歌奖,财政部财政文学诗歌二等奖。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删除。18304439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