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朋友问我:“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歌?”我静下来思索片刻,信誓旦旦地说:“《马桑树儿搭灯台》”。
《马桑树儿搭灯台》是一首经久不衰的桑植民歌,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民歌宝库的经典之作。尽管词曲作者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其独特的魅力却丝毫不减。桑植县,率属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的西北边陲。明朝时期,桑植土司率领桑植数千土家儿郎应朝廷之召远赴江浙、朝鲜三度抗倭,它的歌声便始终相伴着战士们的征程,成为他们心中的慰藉。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是在一个闲暇的午后,我坐在沙发上,慢悠悠的翻看手机,突然,我打开龙吉禄公众号,一篇文章《纪念贺龙元帅128周年诞辰》引起我的注意,文中讲述贺龙元帅的生平事迹和革命历程,以及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汗马功劳。
文章的开篇还附有一个名叫“湘西老腊肉谢小琥”的视频,勾起我强烈的好奇。我像探寻宝藏一样迫不及待的打开视频,一首《马桑树儿搭灯台》在我的耳边响彻。
“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嗬,写封书信也与郎带哟,你一年不来我一呀年等啦,你两年不来我两年挨呦,钥匙的不到锁也不开”,这旋律如繁星点点,悠扬动听。歌曲如诗如画,动人心弦。这段歌共有五句,句与句之间连环相扣的旋律就像缠绵不断的情丝从心底流出,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温馨。听完第一遍后,我已深深沉醉其中,情不自禁的点开循坏播放。
读完文章,我才知道,我的家乡如此的藏龙卧虎。不仅孕育文学巨匠沈从文先生,还有“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元帅,更有经典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不知不觉中,我便喜欢上这首歌曲了。
在无数夜深人静的夜晚,我独自在操场上散步,银色的月光温柔洒在我的身上。我一边散步一边听《马桑树儿搭灯台》,脚步与音符共舞,沉醉在优美的歌曲中。其实,我平生最讨厌一个人走,那种孤独感让我无所适应,可是在学校又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同事了,只能一个人散步。但自从有这首歌相伴,一切都不一样了,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徘徊,内心得到治愈,让我尽情的享受这份独处的宁静与美好,完全忘却一个人走的孤独与寂寞。
闲暇之余,我沉醉于网络世界,探寻这首歌的不同版本。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把这首歌从湘西大山唱到首都北京,又从北京唱到维也纳金色大厅。这首歌的版本众多,有吴碧霞版、王丽达版、雷佳版、阿朵版、宁可版、杨英版等等,还有广场舞版。
在湘鄂渝边区桂塘学校支教期间,有一次,我和田老师漫步于桂塘的街道上,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街道两旁的桂花树绿树成荫,阳光通过树叶缝隙洒在路上,使人异常的温暖。我们走着走着,突然,我问田老师:“你听过《马桑树儿搭灯台》吗?”,没等我说完,田老师哼唱着,“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嗬,写封的书信与姐带哟,郎去当兵姐也在家呀,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你个移花别也处栽哟”。田老师唱的歌很好听,仿佛变成了一只自由翱翔的鸟儿,在音乐的天空中展翅高飞。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这首歌早已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自热而然、不可或缺的情感寄托。
“你见过马桑树和灯台树吗?”田老师问我。
“从小到大,都没见过啊”,我草草的回答。确实,我没过它们,我只知道马桑树和灯台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树,但灯台树常常攀附于马桑树上,枝桠紧紧缠绕。土家人用马桑树和灯台树的意象来表现男女缠绵、生死相依、不离不弃的绵绵情意。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去山上寻找马桑树和灯台树,探索它们的根底。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我独自去山上寻找马桑树和灯台树。
气息奄奄的行走在山水间,山坡上的树木众多,各种各样的树交错排开,根本叫不出名字了,只好用百度识万物功能来识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找到它们,我仔细观察这种树,马桑树挺立在山林间,枝繁叶茂,它的叶片绿茵盎然,细长的枝干上挂满了紫黑色的果实。马桑树的旁边,长着一颗灯台树,马桑树的枝丫缠绕在灯台树的枝条上,两棵树两相依偎,不离不弃。眼前这一幕,宛如一副天然的爱情画卷,让我深深触动,久久矗立,不愿离开。
在湖南省桑植县,马桑树和灯台树被视为“爱情树”。
贺锦斋于1901年出生于桑植洪家关,是贺龙元帅的堂弟,比贺龙小五岁。1919年8月与戴桂香结婚。婚后仅1个月,贺锦斋随堂哥贺龙元帅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
参加南昌起义的3000名桑植儿女就牺牲了2000多人。因此,贺锦斋十分悲痛,于是提笔改写了这首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写封的书信,与耶姐带哟,郎去当兵,姐耶在家哟,我三五两年,不得来哟,你个儿移花耶,别处栽哟。马桑树儿搭灯台哟,写封的书信,与耶郎带哟,你一年不来,我一年年等哟。”
1928年8月,贺锦斋再次告别妻子,率领部队随贺龙元帅转战各地,将热血青春毫无保留的奉献给革命。
1931年6月,戴桂香像往常一样在玉泉河边洗衣物,忽然,见到几名红军战士抬着一口棺材向她走来。她有种不详的预感,只听那个战士说:“嫂子,我们没保护好……”戴桂香一下子摊在水里。
原来,三年前的石门泥沙镇战斗中,为了掩护贺龙主力部队突围,贺锦斋率领警卫营和手枪连奋勇冲杀,壮烈牺牲了。从此,戴桂香一直传唱这首歌,在家里唱,在外面唱,在广大群众中唱,处处都有她的歌声。一时间,这首歌家喻户晓。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老头,这一唱就是67年。
晚年,戴桂香总要去丈夫坟前坐几个小时,手里拿着几片马桑叶,陪着他静静吟唱《马桑树儿打灯台》。生前守望着他的人,死后守望着他的坟,守望着,守望着,就这样过了67个春秋。直到1995年老人才平静的走完她的一生。
“吾将吾身献吾党,一生只等一人归”,这便是贺锦斋与戴桂香爱情故事的真实写照。
为了更加全面了解《马桑树儿撘灯台》的独特魅力,上个学期周末,我和陈老师(现在交流轮岗到龙山五小),从龙山坐火车去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看魅力湘西,其中就有一个节目《马桑树儿达灯台》。
至今清清楚楚的记得,我和陈老师早早来到魅力湘西大剧院,室内演出场地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座无虚席。据悉,剧场拥有2台大型电脑屏幕的现场直播,6套美国顶级JBL音响,全自动机械升降舞台,4800平方米的室内外演出场地。晚上7时20分开始演出,等到《马桑树儿达灯台》上演时,一群白族姑娘轮番上阵,她们的声音宛如天籁之音,让人如痴如醉。歌声伴随着白族的传统舞蹈,他们的激情与活力在舞台上演绎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的歌唱,百看不厌的舞蹈,贺锦斋与戴桂香的爱情故事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马桑树儿达灯台》完美的将保家卫国和男女恋情结合在一起,荡气回肠。看完这场表演之后,感受到湘西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的魅力,同时也收货颇多,也更加爱上这首歌了。
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这首歌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
这首歌真的很好听,无论是从语言,感情还是意境来讲都是无可挑剔的。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试听一下吧,或许得到的收获比我还多。
我心中永远的旋律——《马桑树儿搭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