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间的那些事儿
作者:易然
公历新年的第二天,外面寒风凛冽,屋里的我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突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寂静。我起身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哥。大哥穿着那件有些年头的棉袄,头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脸上带着些许旅途的疲惫。
他走进屋,在床边坐定。我心里有些纳闷,便开口问道:“你怎么知道我来团里了?”
大哥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回答道:“我去邮局办事,邮局的人说看到你来了。”
我心里暗自嘀咕,到底是小地方,虽说关心我的人没几个,但传话的倒不少。这次来团里,我本不想惊动包括大哥在内的熟人,所以平日里很少抛头露面,可还是被好事者瞧见了。
我没有正面回应大哥的话,而是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能和大哥把一些事情摊开来讲讲。于是,我看着大哥,认真地说:“正好有些事想跟你说说。今天,咱们就完全以男人的名义,说说只有男人才能听懂的话。”
大哥微微一愣,随后点了点头,说道:“好吧。”
差不多半年前,孩子她妈没跟我商量半句,就把大哥大嫂从一千多公里外的团场约到了我家。
这时候她才告诉我,看到小区临街有一家豆制品店要以 7 万元转让,还说自己连续观察了一周,发现那家店生意红火,转让条件看着也比较合理。她给我细细算着账,说店里的机械设备原价 5 万元,门面租金一年一万元,制作豆制品的原料一万元…… 孩子她妈信誓旦旦地认为,要是接手了这家店,不出意外的话,半年就能把本赚回来,之后可就都是净赚的了。
恰好大哥大嫂当时退休在家,没什么事做,孩子她妈就想着让他们来接手。
说到大嫂,她出生在大山深处的农村,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了。但她这个人特别工于心计,做什么都精打细算,占了别人便宜,还能让别人说不出话来,在当地那是出了名的。大哥能成家,成家后小日子过得也还像那么回事,很大程度上都多亏了大嫂。憨厚老实的大哥娶了这么个精明媳妇,当时还让周围的人好生羡慕。
可我对大嫂这种太过精明的人实在是喜欢不起来,每次听到别人夸赞大嫂,我心里都不太认同。
这些年,大哥家遇到了好几件大事,在很多人眼里,那些事就像喜马拉雅山脉一样难以跨越,他们找到我帮忙,我都尽力去做,也都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就说大哥大嫂一直做梦都想进城这件事吧。他们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忙,可我当时确实没那个能力,只能坦诚地拒绝了。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大哥一家总算是进了城。他们的工作单位在城市到某团 130 公里的公路上,负责养路,住的地方是单位在距离市中心 10 公里的城乡结合部的住宅小区。这样的生活,一年下来,各种不方便,生活都快维持不下去了。
没办法,他们又找到我,想回团场,让我帮忙想想办法。我也是硬着头皮,把死马当成活马医,费了好大的劲,居然真的帮成了,大人小孩的户口都迁了回去,只把孩子的户口留在城里,方便回来读书。
还记得他们回城那天晚上,哥嫂卧室的门没关紧,留了条缝。我从旁边路过的时候,隐约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大哥的声音传了出来:“办这事,少说也得破费两万多,给弟弟一千元作为回报,再祝贺他中年喜得女儿,我觉得这不算多吧?” 大嫂立马反驳道:“自家人帮自家人还要回报?要是你的意思,我不同意;要是你弟弟的意思,咱就装傻,他还能怎么样?” 听到这些话,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也没说什么。
还有大哥大女儿高考的事。第一年高考,她差 30 分没被录取,第二年又差 31 分。大哥找到我,希望我能想想办法。也是运气好,我中学的同班同学在省府教育厅的重要部门任职,跟同学说了之后,没想到他没费多大劲就帮成了。大哥又提出给我一千元作为回报,后来商量的结果是,提前把女儿送到省府我家住些日子,说是借假期帮我们照料新生女儿。可那段时间,我女儿她妈陪着侄女,又是买复读机、随身听,又是添置新衣,不知不觉就花出去几千元。最后,还把侄女送上火车,看着她回团场。
回到接手豆制品店这件事上。我心里清楚,大哥在这件事上根本没有说话的份儿,一切都在大嫂的掌控之中。他们来这儿,估计大嫂一开始就没打算真的接手店铺,只是碍于孩子她妈的一番真诚,顺便来省府逛逛罢了。
既然来了,我就建议哥嫂去烹饪机械设备市场考察一下这种类型的机械设备的售价行情,再做决定。大哥以前开拖拉机,对机械设备多少还是懂一些的。他们去考察了一番,回来后告诉我,制造豆制品的机械设备,同种型号的市场售价才一万多元,那些更新、更高级的也才 2 万多元。很明显,卖家转让店铺的核心目的,就是想趁着生意好的时候,把那些价格高但已经旧了的设备卖出去,然后再换个地段,买价廉物新的设备重新开张。大嫂那么精明,当然不会接手。
有一天,大哥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两本分存在团里两家银行的存折递给我,说里面一共有七万多元,接手店面的资金绰绰有余,让我们帮忙决定要不要盘下这个店。大嫂在一旁赶忙插话解释道:“要是这店真值得接手,你们先帮我们垫上转让金,我们再回团里办理银行转账手续……”
我听了之后,心里叹了口气,摆摆手说:“罢了罢了。我看这事悬,办不办都无所谓,你们来省府这一趟,到处转转,也不算白来。哪天想回去了,跟我说一声,我给你们预订返程的火车票。”
大哥一听,立刻接过话茬:“要是今天能买到票,我们今天就回。不过,我们出门走得急,没带多少现金,你们能不能借点钱给我们去火车站买票?要是没买到票,我们就回来;要是买到了,就直接上火车,不回来了……”
我一听就知道,这肯定又是大嫂的主意。我也不想再遮遮掩掩了,直接说道:“亲兄弟明算账,既然你说借,那回去之后就把钱汇过来。”
这件事过去两个多月后的一天,我接到了侄女从南疆某大学打来的电话。侄女在电话里说:“叔叔,爸妈叫我替他们还上次回来的火车票钱,你们说,我是用电汇还是普汇啊?”(那时候,还没有微信转账这么方便的支付方式。)
我孩子她妈听到后,看着我问怎么办。我想了想,说:“让她留着吧,就当是新学年叔婶对她的一点心意。”
之后,我看着大哥,认真地说道:“大哥,我了解你,也了解嫂子。你们办事怎么想的,我以前不太在乎。可是,你弟妹跟我不一样,她在城里长大,家庭条件优渥,她眼里揉不得沙子,最看不起那些吝啬小气、心机重还虚伪的人。我也很忌讳在同事和朋友面前留下那样的坏印象。咱们父母走得早,早年家里穷,兄弟之间都自顾不暇,所以以前也没那么多讲究。
这些年,我好歹拼出了点成绩,从地报记者一步步成为省报记者,最后还进了国家通讯社,但这并不代表我什么事都能轻松搞定。你弟妹经常在我耳边念叨,说大嫂太工于心计了,对自己家人都这样,她觉得不可思议…… 就算大嫂是这样的人,你作为男人,总得有点男人的独立自主和豪气吧?就算是做做样子给我媳妇看,给我点面子,这点要求也不算过分吧?怎么能把那些心思赤裸裸地用在弟弟弟媳妇身上呢?想当年,你小学中学的时候,一直都是班长,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在部队里做事也是干脆利落的。可复原成家之后,怎么就变成这样了呢?”
我顿了顿,接着说:“今天咱们说的这些话,就咱俩知道,说完就完了,千万不要带回家。不然,以后咱们兄弟可就没得做了……”
从那以后,直到现在,大哥一家任何人都没有再和我有过任何形式的联系。每次想到这些,心里总是五味杂陈,曾经亲密无间的兄弟,因为生活中的这些琐事,渐渐疏远了,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