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英娥(韶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曹溪,这一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圣地,我距离它那么近,又感觉到特别遥远;没有宗教信仰,却多次在宗教胜地驻足流连。我渴望在雨中与它亲近,特意选了一个乌云密布的晚春的早晨开启了“朝圣”之旅。
朝圣之旅从曹溪文化广场开始。由榫卯结构的菩提叶门下缓缓步入开化路,靠近无相佛,仰视菩提树,穿过香水平台,经过古色古香的拱桥,踏着石阶来到南华禅寺门前。面对“曹溪”下方的“勒赐南华禅寺”,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神圣与庄严。已经多次向这座面向曹溪、背靠象岭的千年古刹靠近了,却总觉得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进入曹溪门后,见几近干涸的放生池上不少老龟在惬意地晒着太阳,中轴线两边的香炉上不少香客虔诚烧香朝拜。我稍作停留便走向宝林道场,念叨着两旁红底黄字的“东粤第一宝刹 南华不二法门”,很快就来到了天王宝殿。飞檐斗拱下中间两根廊柱上的楹联再次吸引我仰视默念:“祖庭开象鼻山前是庄严初地 法论转龙汉劫后有新慨满怀”,似懂非懂,还是比较茫然地随着人流前行。布袋和尚笑得和蔼可亲,高耸两侧的四大天王威武狰狞。相对于高大上的四大天王,布袋和尚似乎更容易亲近。“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看他身边的对联,对他更添了几分敬意。
来到据说是南华禅寺最重要的建筑大雄宝殿,门口的功德箱围着不少准备捐赠的香客,里面的法师忙忙碌碌,引领信徒念经、参拜。“重新震旦河山幸结法缘参六祖 谁弄修罗兵杖终资威力殄群魔”。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南华禅寺这座千年古刹也跟其他古建筑一样,历尽磨难,到现在“重新震旦”,除了国家政府层面的大力扶持以外,众香客的慷慨捐赠也功不可没。当然,更直接的因素是曹溪有幸遇六祖,明朝时的丹田禅师、憨山禅师,现代有虚云和尚、惟因法师等等后来者,这些卓越的法界人士殚精竭虑、费心尽力让香火不断、禅寺焕发生机。我不由得对这些伟大的信徒产生了崇高的敬意。我不理解他们的信仰,但是敬佩他们为信仰做出的巨大努力!里面立体感十足的众罗汉,应该是凡尘中众信徒虔诚礼佛的折射。“这个地方不是随便来的,无事不登三宝殿呀!”我来这里有什么事?本来在众多虔诚的香客中“游手好闲”有几分不适的我更是流出了汗水,不知是天气的燥热还是心潮的涌动。
我继续随着人潮经过藏经阁来到灵照塔,也随着人流围塔顺时针转了一圈。不懂得佛如何超度万劫,藏经阁于我也就只是摆设,外面的菩提树于我而言也只是普通的树。不远处有一座陈氏牌位,刚站在一旁就听到一位游客说:“这是陈氏祖坟,姓陈的到这里就要拜一拜。”果然有人带着贡品摆在牌位前、有人双手十合喃喃细语。祖殿热闹非凡,里里外外都是捐赠者、膜拜者,“衣钵真传明心见性 菩提无极落叶归根”,“明心见性”难,“落叶归根”同样不易。也许上天为了成就六祖,特意让他面对个个难题、面临种种考验吧。六祖“考试”优秀,也就成了优秀的六祖。我这样的凡夫俗子真的为他提鞋都不配了。
主殿一一游过,便浏览两侧的殿堂:钟楼、鼓楼、报恩堂、客堂、西归堂、功德堂、珈蓝殿等,拿了两本书:《净土》、《六祖坛经》,便离开了南华禅寺主建筑群,来到了后边的伏虎亭和卓锡泉之间的小空地。印象中这是一块水流潺潺、水松耸立、龟儿自由行动的乐土,但目前已经不见水了;原来误以为是菩提的古树细看是上了年纪的大榕树。踏着绿荫小道从虚云纪念馆到虚云和尚舍利塔,在“虚云老和尚像赞”前停了下来:“无相而相。无证而证。凡者见凡。圣者见圣。大智大悲。有禅有净......”曾经听过一位与佛学颇有渊源的好友谈起过无相法师,从这里找到了佐证。这是我原来到这里没有注意到的,真是常来常新呀!折返到卓锡泉,被接圣水的游客热情所感染,也忍不住讨要了一点来喝了一口、洗了一下脸,顿时感到神清气爽。是不是卓锡泉的水都给游客接走了,下方就没有了源头活水?也就因此小水池成了小草坪?
我慢慢踱步到卓锡泉旁侧的智药和尚纪念堂和惟因和尚纪念馆,再一次被信徒舍身求法的精神深深感染。有几分炽热的阳光照在身上,我心底再次升腾出了一个愿望:下一场酣畅淋漓的雨吧!我似乎听过“先有水再有寺”的说法,现在的南华禅寺真的很缺水,好些水道只剩下了裸露的鹅卵石。那些悠闲的龟儿面对几近干涸的放生池是不是也有了几分不淡定?
也许真是“心诚则灵”了,当我经过曹溪佛学院校区来到中山亭附近,阴沉了多时的云层总算承受不了那一份沉重,雨如期而至。古木掩映下的南华禅寺建筑群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净化,灰墙绿瓦上覆盖着薄薄的一层水雾,氤氲着润泽,更显出佛门净土的庄严神圣。边上的嫩叶也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向古朴的石板山路上,嫩绿与枯黄和灰黑共同织成了一幅静谧的立体画——也许这正是我要在这块圣地寻觅的。此时的我,身心得到完全放松,不由得感慨偶遇的几根小笋有福了,生在佛门圣地,平凡的身躯仿佛有了不平凡的灵气。后面进到无尽庵,再次偶遇了在教学楼曾经看到的圣花——地涌金莲。芭蕉型的绿叶托举着层层叠叠的金黄花瓣,清丽素雅、壮观美丽,真不愧有纯洁美好、神圣的寓意。就算是凡尘常见的朱顶红,在这里也有了不平凡的层次感,不像常见的那么单调。
21530步,我在南华禅寺找到了什么?或者说,我想找到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