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韵书香里的哲思
王良杰
今日阅读2025年第5期《人民文学》,菡萏笔下的《白鹭秋水立沙洲》如一股清泉,缓缓流入心间,尤其是文中对湖中荷的描述与感悟,让人沉浸其中,思绪万千。
文中对荷不同名称的阐释,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认知之窗。原来荷花、莲花、藕花,看似不同的称谓,不过是人们从莲不同部位视角的称呼。莲为果、荷为叶、藕为根,每一部分都是自然赋予的珍宝,缺一不可。这让我不禁感叹,生活中又有多少我们习以为常却未曾深入探究的事物呢?就像荷,在我过往的认知里,只是模糊的概念,如今才明白其背后蕴含的深意。
素荷的描写更是生动鲜活,仿佛将初夏的荷塘搬到了眼前。“圆圆的小脑袋顶出水面,一圈一圈挨挨蹭蹭挤满水域,怯怯的孩子般欢喜”,这样的文字,让我看到了充满生机与童趣的荷塘。古人用“清圆”来形容,一个“清”字,道出了素荷的清雅与纯粹,也让我感受到了文字与自然之美的完美融合。
而“水太深,长不出荷”这简短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智慧。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是追求梦想,还是为人处世,都需要脚踏实地,找到自己的根基。若根基不稳,即便环境看似优越,也难以有所成就。
最令人深思的,是作者由荷引发的哲理性思考。“想长出莲蓬,便要卸下花朵;想长成莲子,便要老去莲蓬;想要重生或走远,便要离开巢穴”,这不仅是荷的生长历程,更是人生的真实写照。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总要学会舍弃一些东西,才能收获更多。就像莲,只有经历花谢、蓬老、离巢,才能孕育出新的生命。“心有千千孔,菩萨坐上面,便是众生。”这其中蕴含的佛家智慧,让我对生命与众生有了更深的敬畏与理解。
合上书页,那满塘的荷仍在脑海中摇曳生姿。菡萏的文字,不仅让我领略了荷的美,更让我在这荷韵书香里,读懂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心灵的一隅。
作者简介
王良杰,济南市济阳区新市镇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第三十届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在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评奖活动中荣获“十大散文家”荣誉称号。有近百篇散文等散见于《读者》《语文报》《当代小说》《山东教育》《联合日报》《山东工人报》《德州日报》《天天读写》、山东学习强国、都市头条、今日头条、闪电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