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有战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亲戚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25年5月11日下午,从山东临朐在山西亲戚家转碾来西安探亲的张良成战友,从江苏常州来西安探亲的侄女婿毛文博,先后来到家中看望我们。随即邀约青海战友会会长段军,秘书长张新定,老七连战友会会长贾中朝,老战友、国风社西北文学书画社顾问车敏亮,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编委张文平7名战友,在凤城五路川菜馆小聚。热烈欢迎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与第二故乡的战友们再叙战友情。
酒过三旬,激情燃烧,战友们开始互动,回顾军旅生涯,歌颂老山战友,盘点连队精英。张良成拨通了连世秀战友的电话与战友们交流。张富贵、贾中朝与在新疆定居的董喜元战友视频,喝着故乡的青稞美酒,讲述着美丽动人的人生,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张富贵,张良成,张文平三名文友相约,写几首小诗,记录了这次难忘的古城小聚,制作成相册,分享给战友们收藏存念。
作者:张富贵/张良成/张文平*
第二故乡战友情
(仄起首押.平水韵)
作者:张富贵
2025.5.11
湟水涛声忆旧游,工兵十四铸春秋。
钢锹凿破昆仑雪,铁骨担平戈壁丘。
别后霜痕侵鬓角,逢时泪语哽咽喉。
七樽满注秦川月,醉揽驼铃说故州。
【注释与原创思路】
1. 首联以“湟水”点明第二故乡的羁绊,呼应与张良成战友服役的工兵十四团经历。
2. 颔联通过“钢锹凿雪”“铁骨担丘”具象化军旅艰辛,暗合工程兵职责及青海地貌。
3. 颈联对比岁月流逝与重逢感慨,借鉴“霜鬓”“泪语”的经典意象。
4. 尾联以“七樽”喻七位战友共饮,“驼铃”“故州”勾连西安(古秦川)与青海的双重乡情。
↑↓山东临胊籍七连老班长张良成战友来访.亲切交谈,并带来了临朐战友入伍50年纪念章(2023年刘洪升等战友邀约因故未去,赠留一纪念章)

七律.惜缘只为见一面
一一与连世秀战友通话抒怀
(平起首押,平水韵)
作者:张富贵
2025.5.13
少时肝胆照烽烟,老鬓萧疏各问年。
君驭风云驰海北,我耕桑梓守农田。
千言未诉喉先哽,一念今逢泪已涟。
莫叙斜阳催客散,心舟早系故营前。
【注】
此诗侧重战友不同人生轨迹的对照。颔联“风云驰海北”写七连副指导员连世秀的军旅成就轨迹,从青海到北京。“桑梓守农田”写张良成,车敏亮等战友在农村的平凡坚守。颈联以“喉先哽”“泪已涟”刻画通话时的复杂心绪,尾联以“心舟系故营”收束,表达对重聚的执着期待。
【战友简介】连世秀,男,汉族,山东临朐县人。1954年11 月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原任北京军区联勤 部副部长,少将军衔,现已退休。 1972年12月至1978年8月在工程兵工兵第 十四团历任特务连战士、排长、3营7连副指导员 。1979年12月任兰州军区司令部军务部组织编制
科正连职参谋。1983年6月任兰州军区司令部军务装备部组织编制处副营职参谋。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在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学习。1987年11月任兰州军区司令部军务装备部队务处正营职参谋。1989年12月任总参军务部第二编制处副团职参谋。1990年12月至1992年6月任总参办公厅秘书处副团职秘书、总参办公厅秘书处正团职秘书。1993年3月任总参军务部兵员局正团职参谋。1996年11月任总参军务部办公室副主任。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学习。2002年1月任总参军务部队务局局长;2007年2月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教育长。2008年12月任北京军区联勤部副部长。少将军衔,服役期间,曾多次立功受奖。
↑↓张富贵,贾中朝与董喜元战友视频中,看把三个战友高兴的(截图)
↓七连董喜元战友
【战友简介】董喜元。男,汉。1956年9月生人。本科毕业,祖籍甘肃省泾川县,1974年 12月至 1982 年 10 月在工兵十四团3营7连服役。1983年1月至 1984年6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 8师 141 团工程连任班长。人武部任干事。1985年9月至 1987年7月在石河子党校学习,并完成新疆大学全国自考大专毕业。1989 年 1 月至 2012 年 7 月在生产建设兵团第 8 师 152 团任干事并完成中央党校本科班函授学习。毕业后历任第 8师 152 团副部长并获得高级职称,152 团党委常委,人武部部长,团处级调研员。现退居新疆。
七律.期待新疆战友行
一一与董喜元战友视频吟
(仄起首押,平水韵)
作者:张富贵
2025.5.13
五秩风霜隔故颜,音书杳渺念如山。
曾经铁马嘶边塞,终见星徽耀玉关。
旧帐灯昏同砺剑,新程路远独登攀。
今朝一电乡音暖,犹似春雷破雪山。
【注】
①首联以“五秩”点明许多战友五十年未见的漫长,用“念如山”强化思念之深。
②颔联通过“铁马嘶边塞”回忆军旅生涯,“星徽耀玉关”暗喻董喜元从战士成长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装部长的历程。
③颈联对比昔日共苦与今日各自奋斗。
④尾联以“一电乡音”呼应泾川同乡同入伍的张富贵与董喜元接通电话后战友们心情激动的场景,比喻期待新疆重逢见面如春雷破雪山之喜。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5.13
半世魂缘旧战袍,音容渐渺念如潮。
君擎虎帐安疆土,我伴犁铧种黍苗。
霜染鬓,路迢遥,几回梦里聚连宵。
今朝闻语心翻烫,只待新逢醉一瓢。
【注解】
上片以“战袍”起兴,对比将军戍边与战友务农的生涯差异。下片“霜染鬓”叹时光流逝,“醉一瓢”化用战友重逢举杯的意象,呼应传统的“几杯酒下高声语”的豪情。
↑4名“兵”战友干一杯(张文平,张良成,张富贵,车敏亮)
↑老兵张良成与贾中朝会长在南充一别,至今有7年不见了!
↑侄女婿说:我真羡慕二叔的战友们,敬完酒合个影,欢迎叔叔到美丽的常州做客
相见欢·战友长安聚
(词林正韵)
作者:张富贵
2025.5.11
长安柳色新裁,故人来。
笑指银丝曾共戍轮台。
羊羹暖,琼浆满,醉盈腮。
且唤湟河星月入诗怀。
注解与原创作思路:
1, 上片以“长安柳色”点明相聚地点,“戍轮台”化用岑参边塞诗,暗喻青海军旅生涯。
2,下片聚焦宴饮场景:“羊羹”呼应西北特色美食,“琼浆”渲染酣畅氛围,末句将湟水记忆融入诗酒,升华战友情与文学志趣的交融;
3,语言风格:借鉴纳兰性德《相见欢》的凝练抒情,同时融入老兵聚会的质朴热烈。
4,综合引用说明
①军旅元素:参考工兵十四团史料及战友聚会诗作。
②情感表达:融合董念学,曹善起、张学峰等诗人和作者对战友情的刻画。
③地域意象:结合青海湟水、西安(长安)风物,强化青海民和对“第二故乡”主题。
(古风)
作者:张良成
【题记】乙已2025年5月,探亲来到古城西安,踏上这片热土,尽享什么是战友情意浓的感受。张富贵,贾中朝,段军,车敏亮,张新定,张文平,一张张熟悉相识的面孔展现在我的面前。
宴席间战友们发自心的厚情和喜悦,激情高涨。从青海的湟水河畔驻地到自卫反击战中的老山前线的血与火,又到退伍后工作的各个单位……让人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阔别五十年前军营。怀念战友,怀念第二故乡。心中泛起涟漪,油然而写:
(一)
夏日和煦惠风送,西安战友释浓情。
把酒问盏思往事,历历在目心潮涌。
湟水士气扬河畔,老山自卫护国宁。
血与火缘同心结,团队精神中永生。
(二)
海东民和湟水畔,天南地北友结缘。
第二故乡心相印,留有余香书千篇。
(七言诗)
作者:张文平
五月长安好气象,陕甘晋鲁聚一堂。
军旅情怀最难忘,兄弟之谊与日长。
告别军营几十载,战友情谊记胸怀。
天南地北常牵挂,长安有缘要常来。
军旅岁月已悠悠,荣归故里各千秋。
长安古城再相首,述说别情品酩馏。
↑今年春节古城聚,今日探亲喜相逢。侄女婿毛文博今回西安探亲,与我举杯同饮
↑晋,鲁,甘,陕省4个国风社文友张文平,张良成,张富贵,段军战友干一杯
↑张富贵向第二故乡战友会会长段军,秘书长张新定战友敬酒:想来民和故乡看一看,到时找二位。二位回话:欢迎来,没嘛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