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创作中平水韵和通韵(或新韵)运用趋势的看法
——徐世阳(重庆垫江)
各位老师,各位诗词爱好者,大家好!
我对平水韵有些疑惑不解,感觉还没有通韵或新韵符合现代汉语的韵律。看看下面这些汉字:言、冤、翻、元、门、村、屯、昏、盆、吞、吩、尊等汉字怎么会在同一个韵部呢?而都押an、uan、ian韵的众多汉字却不在同一韵部,而分别在上平十三元、上平十四寒、上平十五删、下平一先、下平十三覃、下平十四盐、下平十五咸这七个韵部。而ao韵的诸如萧与包、刁与胶、消与抄等本应在同一韵部的众多汉字却不在同一韵部,各自分别在二萧和三肴两个韵部;又如江缸窗邦降双泷豇扛等字与阳扬洋佯芳防房亡丧当等字都是ang韵汉字却分别在上平三江韵部和下平七阳韵部;再比如:东同铜忠衷虫弓红聋公工等字与冬农松封凶踪供等字分别各在上平一东和上平二冬两个韵部。还有“支肢治机崖嵋龟”与“齐妻篦西迷泥撕闺携”.等字分别各在上平四支和上平八齐韵部。又比如:庚彭英平烹正征宁轰瞪黉瞠等这些韵不是一个音韵的字却在下平八庚韵部,同样的如青经形丁荣型厅馨等ing韵字和荣ong韵字却在下平九青韵部,兴ing登eng肱ong冯症瞢eng冰ing等字却在下平十蒸韵部,今in金in参an妊en任en侵in心in箴en等汉字又在下平十二侵韵部,等等。
由上面这一些现象可见,当时归纳总结的平水韵的汉字归类创作人是多么的敷衍了事,可能是个很有权威影响力的人随便肤浅的总结出的一套用韵规则。在当时文化只在权贵世家传承的年代或许已经算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创造,从而导致更多文人学士纷纷沿用,在当时是所有文人雅士们写诗用韵的参照法宝。但他却把现代人弄得六神无主了。这就是平水韵的一些韵部归纳汉字概况,而现在所产生的新韵或通韵则按现代汉语的韵部归类,与平水韵有不少的出入,且显得更为接近新华字典的读音韵律。由此可见,平水韵只适合于研究了解古诗而不适合现代人表达吟咏的新格律诗。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华字典的出版已经经历了三代人根深蒂固的普通话教育,百分之九十几的人都适应了普通话的汉语拼音,学习掌握汉字的读音和写法。所以我们的诗词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同步发展才能走向大众化。但目前我们自然还是遵从于传统的平水韵占主流的原则练习写格律诗以传承千年的平水韵,正如曾径的两个铜球同时落地的实验证明,沿袭千年的被认为是千真千确的大铜球比小铜球先落地的观念被实践证明才彻底改变一样,诗词用韵的趋势也会是早晚的事情。
当然我们不是说要废除平水韵,而是说平水韵的弊端很多,真可谓千疮百孔。也许在当时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创造,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但随着时间的推延变化,他也越来越落后或跟不上现代汉语的潮流。正如当初发明的计算机一样,世界第一台计算机是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占好几间房子,电路也非常复杂,且算得很简单又慢,后来,通过不断的改进更新变成了算速又快、体积又小、功能更丰富的小芯片式计算器一样。中华通韵及新韵与平水韵相比,在现代人心目中更趋向实际生活用语,或者说归纳总结得更好,更准确全面,更完善、更接地气,更适合广大诗词爱好者们创作运用。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运用中华通韵写诗的人将远远超过平水韵写诗的浪潮。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肤浅的想法,不对之处还望广大诗词界的行家老师们大力批评斧正。
2025.5.12
作者简介:徐世阳(世纪阳光),重庆垫江人,1965年生,农民,高中文化,现在乌鲁木齐经营棉絮被套之类床上用品,业余玩弄诗词歌赋。记录生活,世象百态,风花雪月,人文景观。格律打油任驰骋,见闻生情抒我心。曾在《荣耀中国》《中华文学社》《诗韵佳园文学社》《神州文学家园》《都市头条井冈山群》《文海墨韵》《春风诗社》等平台发表近千首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