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月的风掀起微信的祝福高潮,
多少人在复制着异域的符号,
将母语折成康乃馨的形状,
可记得女娲指尖未干的泥淖?
不是所有异邦的花都懂东方的春,
圣诞的狂欢难解九州的气韵。
在屏幕闪烁"Happy Mother's Day"时,
陇城镇的祭鼓正唤醒娲皇的魂。
那抟土造人的第一声"娘",
比圣经祷词早三千年回响。
三月十五的晨光穿透天水[1],
照亮华夏母亲最初的模样。
犹记一九四五年黄浦江畔,
"八八"父亲节为抗战英魂立传[2]。
八月的桂香裹着忠骨的芬芳,
至今还在历史长河中流转。
更有人文始祖伏羲圣明,
一画开天创下龙华夏的图腾。
我们这些真正的龙之传人,
何不以他的生辰致敬父恩?
每个节日都在竹简深处沉睡,
每道年轮都刻着文明的经纬。
莫道他乡明月比自己国家的更圆,
二十四节气蕴藏着天地智慧。
待来日九州同举金觞,
在娲皇和伏羲的诞辰时光,
用甲骨文镌刻"父母节",
这才是炎黄子孙永恒的典章。
注[1]:史料记载女娲农历三月十五诞生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镇里有座历史悠久的女娲庙,每年三月十五日人们都去祭祀。
[2]:四五年抗战胜利后,上海民主人士上书国民政府,建议将每年八月八日作为父亲节,纪念为抗战牺牲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