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 秋散文/侯法银
正置2022壬寅之秋,近日来的凉意自然让我更深切的恋秋。也许是古希的年轮所促;也许是多年的挚友从从而走;也许是诸多同修道友近日发出的心灵之秋,让我不由自主地观望窗外由青变黄的落叶,再慢慢品味由青变红的石榴,也企图用爱心让绣球花由盛夏之红,转为花瓣青厚并与深绿之叶于挽留…因为她们也曾经历了春夏优胜劣汰的历程,才有了晶莹的秋…。而我们很多人不也正行走在这个流程之中-深情之秋…
恋秋,也许是自然的心路里程、顺耳、随心之秋。当你冠以“光荣”退休,是否如失重负?是否意味着政途归零?全在于知世、知人、知灵、知秋...当然全在于自省、自明、自悟、心之意留。因为蕴含着硕果晶莹的秋, 是生命轮回的转魂之秋…。否则“光荣”也就会犹如入秋的阴影;就会由社会主场转入家庭为休… 如果你有失落的心胸,那就看看农村的同龄,他们仍然在希望的田野中战斗,也许还在人生的征程中务工飘流!如果人生尤如退休?其【价值增值】是否还是智者的秋…
秋,在【五行】属金,在色为白,在向为西,在气生燥,在腑为肺和大肠。它的特性是清洁;它的生化是使万物紧缩、收敛;它的职权是使万物青干陨落…(详见《黄帝内经》)显而易见,秋的自然属性启迪、要求人类必须“与四时合其序”方可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以此才能感悟“与鬼神合吉凶”。 因为人来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由无而生有,再由【有】化为无,只是因果有别;只是看谁属于秋之良种-传衍永留,还是随风飘去直至而朽。
常言道【天人本一,万象同类】所以,秋,展示了盛夏的沥炼,标志着成熟,意味着秋收。展望秋的肤色,有者仍然绿意情浓;有些早熟的果实已经落幕,而有些果实仍然垂而恋秋;有些早年的绿叶渐渐萎黄谛落, 不由让赋能予文化的人类沉思:作为植物生命群体的绿叶和果实优劣, 是否也有因果情由…?
是啊!我们也品尝过山枣的甘甜,也观赏过松果体的寓意微妙,更沉思过无数植物生命群体随风自生的刚毅!尤其是骑石而立的树木根颈,更给人类以深思… 谁软、谁硬、谁是生命的强者?的确让秋的意境无限提升、不由回头… 如同一苗圃的树苗,移植于山岗或良田就截然不同,因为缘起缘落、残健劣优,全在天地作媒、实证于秋。再看凡人与园艺师的栽培与管护更有悬妙,因为天赋慧眼的园艺师,完全可将弃物之根精雕为宝、残损再生;让秋叶落伍后的根径再度增值,以此供人类一饱眼福、透情思悟···而此时盆中的【物】也就不知是冬、是秋、是景、是命、是物…? 据此,作为万灵之首、人之生命的自我管护,理应由自醒、自明、自悟!只可惜有些人往往误入歧途。所谓人之生命科学,到底与植物生命有哪些不同?天赋的人类文化到底怎样为万有生命服务?
我们鉴赏秋的美景;我们为硕果赋诗文呼;我们更应该为恋秋的意境挣鸣!因为秋果、秋景都润育于冬、生于春、历经盛夏优胜劣汰的历程,才方有千姿之秋··· 优质果实之精魂藏于心中,期盼着来年的春生或适宜的夏秋。而腐朽的果籽则润化于土…以肥附留,劣质的果籽则会变形或无声而走,也许各有天赋,只是有些人仅局泥于三分命,而不知七份运畴…。
此情、此景、此秋,不由让我想起“五十知天命,六十而顺耳,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第二章为政篇)的名言。也就是说人到五十,就应该懂得天地恩赐于生命的本质了。六十岁以后就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但又不忘自己依道而行的初心和信仰。七十岁以后就能随心所欲,但又绝不会逾越天道和社会规矩。据此祈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从善如流”,天地赋能予文化的人类,也就更应该珍惜秋的美景,为油绿的容光护肤,为优质的果实护卫,为果实的传承培植土壤,为和谐温暖的来春赋情倾注…,而这就是我恋秋的意境,因为我坚信“万法皆空善不空”的情由,以此让秋生辉、让秋永留、让秋顺季,也许经过韬光养晦,还会如西周姜子牙72春仍然披甲上阵,为社会发展而无私奋斗、德光普照、宏绩永留... 2022年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