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念慈恩,岁月难掩思母情
郑世兴

在这个被康乃馨芬芳与温馨话语填满的母亲节里,年逾八旬的我,如一只在岁月长河中漂泊的小船,再度被思念的潮水卷向记忆的港湾,满心满眼都是娘的模样。耄耋之年,也想娘了!就像老树盘根,在心底疯长,每一丝思念里,都裹挟着无法言说的愧疚与现实无奈交织的苦涩。
九岁那年,我失去了父亲,那年娘才四十二岁,从此生活的重担压在她的肩上,拉扯着还未成年的我等姊妹五个,还要悉心照料年逾古稀的祖父。娘裹着一双小脚,那是旧时代留在她身上的印记,却没能束缚住她为家庭奔波的脚步。推车锄地,她那瘦弱的身躯在田野间穿梭,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却又坚定;缝衣做饭,她粗糙的双手在线与锅碗瓢盆间忙碌,一针一线、一粥一饭,都倾注着她无尽的爱。
娘虽没念过书,却在父辈的熏陶下,知书达礼,深谙为人处世的道理。她常对我们念叨“迎壁墙上字两行,圣人留下劝人方。养了子女多行孝,耕读二字不能忘。”那质朴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也成了我们家世代传承的家风家训。
她用最朴实的言行,为我们诠释着善良、勤劳与坚韧的意义。
记忆中的娘,总是带着一种隐忍的忧伤,却又始终面带微笑。那微笑,是她面对生活苦难的铠甲,也是给予我们力量的源泉。她常鼓励我们“不受苦中苦,哪有甜上甜”,在那些物资匮乏、生活艰辛的日子里,这句话就像一颗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她说“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供你们上学。”为了让我们尽可能地吃饱穿暖、有书可读,他口里省,肚里俭,舍不得添一件新衣。她把所有的爱都毫无保留地给了我们,却从不求任何回报。
她催我读书,“逼”我下坡干活,但看到我挑粪磨肿的肩膀,她又会偷偷地掉眼泪。用她那双满是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眼中满是担忧与期待。她轻声细语地给我讲道理,那温柔的声音,如同春风化雨,温暖着我稚嫩的心田。我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人民的医生,每一次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娘那微笑的面容和鼓励的话语就会浮现在眼前,给我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今年是母亲诞辰120周年,她早已离开了我们31年,去了那个没有病痛的世界。可每到节日,我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疼痛难忍。每次想提笔写下回忆母亲苦难人生的文章,那些尘封的往事便如潮水般涌来,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如昨,每一次回忆都像是重新揭开伤疤,痛彻心扉。这些年来,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用善良的心灵对待身边的人,用知识改变着命运。我们没有辜负她老人家的期望,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传承着她留下的好家风。
我多想再依偎在娘的怀里,听娘讲那些古老而又温暖的故事;多想再吃一顿娘亲手摊的煎饼,多想再看到她那带着隐忍忧伤却又充满鼓励的微笑。可这一切,都只能在梦里实现了。
我站在岁月的这头,望着娘曾经生活过的方向,泪水模糊了双眼。娘,您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是我永远的精神支柱。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对您的思念永远不会褪色,我对您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愿您在天堂一切安好,没有生活的重担,没有病痛的折磨,没有屈辱,只有无尽的安宁与幸福。而我,会带着您的爱和期望,好好地活下去,带领孩子们把我们的家风家训传承下去,让您的精神在我们身上永远延续。

作者简介:郑世兴,济南市章丘区人,现居淄博市淄川。副主任医师(退休)。正业从医,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常有散文、随笔等见诸各级报端。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优秀作家称号。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