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畅散文专辑 目录 1、拉萨纪行 2、再向云南行 3、秋雨霏霏游郴州 4、海之畅想 5、仙桃园寻仙赏花记 6、走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7、重游惠州西湖 探寻东坡遗迹 8、澳门:时光里的家国眷恋 9、去新疆塔村 住帐篷营地 注:选编一部分游记类散文,以写作时间为序。 
刘畅散文专辑之二 
海之畅想
多年来,多次看海,也看过多地的海。最早看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福建看海,那时我在福州军区当兵。后来看海,是本世纪以来在深圳多次看海,这些年我在深圳工作。上次看海,是去山东威海看海,此次是参加一个采风活动。 谈到大海的时候,我又想到一个词:云海。但站在地面,抬头看天,看到的只是云朵。只有乘上飞机,腾空飞起,穿越云层,置身云头之上,才能感到什么叫云海。当然,正如大海有相对平静时,也有惊涛骇浪时一样,云海的形态也各有不同。 多年来,我也多次乘机,在飞机上,我每次都喜欢透过舷窗,拍几张云海的照片,比如最近这次。当我看到层层叠叠,一簇一簇的白云,在蓝色的天空上,宛若海浪滚滚,也似漫天堆雪。不禁又想起宋代苏轼“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词句。当我从云海降落,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威海,来到了南海新区,住进了星海假日酒店。不禁感慨:这可真是上天是“海”,下地也是“海”。次日,我们还看到了真的海。 面朝大海时,人们会一下子感到心旷神怡,视野辽阔,同时,又感到自己的渺小。但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名言,又提振了人们的自信:“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只是,一般人看海,不过是站在海岸边看近海。若是乘上军舰,航行在大海深处,则会有一种征服的自豪感。我八十年代在福建当兵,可惜是陆军,不是海军。那时苏小明演唱的《军港之夜》,不仅在全军传唱,也在全国传唱。而由朱明瑛演唱的电影《大海在呼唤》插曲《大海啊,故乡》,更是风靡一时。那时还有描写山和海的两部电影:《庐山恋》《海之恋》。电影后来的人不一定看过,而歌曲却至今深入人心。 福建的海多礁石,退潮后,沙滩上会有很多贝壳,我就捡拾过不少贝壳,至今仍留存。当时战友们都会用蜡烛油,根据贝壳的不同形状,粘连成一个个不同的造型。有的像小鸟,有的像大炮等等。这些年在深圳看海,我却未捡到贝壳。不过,在深圳大梅沙,倒是游泳过多次。以前未游过,我也不会游,只敢带上救生圈游,这里沙滩倒是很美。威海那边的沙滩也很美,这次去之前,那里曾举办过沙雕节。虽未赶上沙雕节,好在沙雕还在,各种主题的沙雕作品令人心动。此时也想起一个词:聚沙成塔。一粒粒小小的沙子,却垒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面朝大海时,人们还会想起海子的那一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当然还有不少好诗,但广为人知的还是这一句。威海的这次看海稍有遗憾,只是在一个平静的海滩,并未感到大海的辽阔,也未感到大海的气势,而且又是冬季。若是夏季,还能在沙滩上看到泳装美女,还能养眼提神。忽然又想起台南歌手孟庭苇的那首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希望“夏季到威海来看海”,不光看海,还想看看那里的刘公岛,那可是当年甲午海战的地方。 作于2021年2月6日
 仙桃园寻仙赏花记 我这里说的是桃园,也是仙桃园。仙是何仙?正是八仙中唯一女仙何仙姑。园在何处?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说实话,我之前并不知道小楼镇就是何仙姑的故乡,也没想到会去何仙姑的故乡,这要感谢深圳市文学学会组织的这次增城采风活动。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游仙桃园,更是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尤其让我欣慰的是,此行不仅赏了花,还寻了仙,真是意外惊喜。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人们常用的成语。说的是汉族民间传说中道家的八位仙人,其中铁拐李、吕洞宾更为人们熟知并津津乐道。而其中唯一女仙,“行善明德”的何仙姑则令人尊崇和爱戴。小楼镇的何仙姑家庙始建于唐朝,历经沧桑战乱,明朝曾作大规模修缮,清咸丰八年(1858年)重建。现在家庙门前的文化广场,塑立着一尊数米高的何仙姑石像。我肃立像前,双手合十,抬眼凝望,石像造型飘逸,而又亲切端庄。 当我怀着虔诚,进入何仙姑家庙内,又见正堂神龛之上供奉着何仙姑坐像。像高1.5米,用樟木雕塑而成,通体漆金,灿若明霞。何仙姑像端坐莲花台,手持法器——荷花,体态雍容,神态安详,金童玉女辅以左右,我又情不自禁地在坐像前鞠躬祈福。 传说,何仙姑本名何秀姑,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是增城小楼以做豆腐为业的何泰的女儿,秀姑自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吕洞宾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后来,父母为她找了个姓冯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于唐中宗景龙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门前的水井并“登仙”。投井时只穿着一只鞋,还有一只鞋留在井台上。如今,此井仍在,井边还有绣花鞋石鞋模型,我在庙内也有幸得见。 家庙背后的观音山上,便是200亩仙桃园。顺着山脚“仙桃园”石碑拾级而上,满山的桃花开得正艳。半山腰还有何仙姑家祠,山顶又有何仙姑钟楼及方型何仙姑纪念塔,二者均为日本友人山冈容治夫妇,于2000年捐资200万人民币兴建,是何仙姑景区及中日友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大钟重2.5吨,被誉为广东第一钟。方塔共11层,游客只能上到第四层。我登楼远眺,小楼镇与增江尽收眼底。江面蜿蜒平静,楼房鳞次栉比,山头层林尽染。 听说山上有2000多株碧桃、毛桃、观赏桃等各类桃树。其实在仙桃园不仅看了桃花,还看了梨花,樱花等等。世上的植物千千万万,研究树木花草就是一门大学问。而在这方面,我是外行,很多品种都叫不出名字,于是一路看,一路请教多位同行者。桃园里,桃花自然是主角,一眼望去,姹紫嫣红,美不胜收。从文友传到采风群里的照片看,许多人有专业眼光和专业水准。不光有桃林大小全景,还有花枝、花朵的局部高清特写。可谓千姿百态,娇艳欲滴。这就不光是走马观花,只能有笼统印象,而是驻足细赏,与花对视,与花交流。读懂了花,心灵就得以净化,境界也得以升华。 漫步桃园,满眼春色,也满面春光。男士女士们均取景拍照,笑意盈盈。桃花更是把女人们陪衬的更美,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漫步桃园,有关桃花的古诗词,我并不能吟咏几首,但有关桃花的歌曲,却能哼唱几段,如:《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桃花运》《桃花朵朵开》等等,其间,其旋律不时在脑际回响。 应该说:这世上恐怕只有花才能得到所有人的爱,只不过爱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当然,这不光指桃花,也包括各种花卉。但我有位叫李兴盛的文友,却对桃花情有独钟,爱到近乎痴迷的状态。他有一篇叫《桃花,我为你风尘赴约》的文章。他说:“桃花……你在三月里风情万种,我出生在三月里追寻着你,风尘赴约。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繁华三千,只为你饮尽悲欢。我今生只爱着你,与你共度繁华。”而我也为他写了篇《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的评论。我说:“他着迷地热恋着桃花,他找遍了上下几千年对桃花的赞美词,这还不够,他要亲自用蘸满热血的笔,为桃花仙子写一首滚烫的情诗。” 赏花踏青,对一般人来说就是游玩,潇潇洒洒,开开心心,轻轻松松。但对于文人,不光看热闹,还想寻根溯源看门道。游玩也成了采风,带着任务,很有压力,好像只有写点诗文才算不虚此行。但仔细想来,看了、玩了,再写点东西,无论对己对人,的确是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没有哪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像今年这样,让我与桃花也结了缘,与它也来一次亲密接触,沾了香气、沾了喜气,仿佛也沾了仙气。当我向仙桃园挥手告别时,阿牛演唱的《桃花朵朵开》好像又在耳畔响起:“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 作于2021年3月  走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前夕,我应邀赴新疆阿克苏,参加田万里生态散文集《青春的阿克苏》作品分享会并采风后,返回深圳经成都中转时,特意在成都停留几天。游览了杜甫草堂、宽窄巷子、太古里、武侯祠等几处著名景点。因熊猫基地距住宿的双流机场附近酒店较远,因此,参观基地来回花了一天时间。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也是世界上最珍贵稀有的动物。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国家林草局公布,全球野生大熊猫仅1800多只,圈养也仅600多只。不光稀有,大熊猫憨态可掬,呆萌可爱,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 大熊猫还是“友谊的使者”,在美日韩泰,英法德俄等全球20多个国家的动物园,都有从中国租借的大熊猫。而在港澳台地区,则分别有内地和大陆赠送的大熊猫。这些“使者”为各国各地人民带去了爱和欢乐。 大熊猫还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我国多次主办的国际体育赛事,都以大熊猫为吉祥物。如: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吉祥物“盼盼”,2008年北京第29届夏季奥运会吉祥物五福娃之一“晶晶”,2022年北京第24届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以及此次2023年成都第31届大运会吉祥物“蓉宝”。蓉也是成都的简称,“蓉宝”的原型,是出生于2017年4月24日的大熊猫“芝麻”。 我曾在深圳等城市动物园看过熊猫,但一般不过一只两只,熊舍也小。因而,一直想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看看,但一直没有机会。此次在成都大运会前夕,看到作为吉祥物大熊猫的基地,感觉格外高兴。乘地铁,转接驳大巴到达基地后,看到大门外是一个大广场,大门也横跨上百米,格外气派,造型也是熊猫头和伸开的双臂。验票进门,俯瞰远眺,占地1500亩的熊猫基地郁郁葱葱。熊猫塔高耸基地,造型别致,如扬起的风帆,分外醒目。看导游全景图得知,园区共分为:宝藏湖泊区,无限山丘区,冒险溪谷区。另有探索密林区,英雄农场区暂未开放。此地青山绿湖,正是大熊猫的理想家园。 再购票排队等待坐上观光环保电瓶车,一路向基地深处开去。每站一停,游客下车参观游览后,再换乘下一趟观光车,继续向前。沿途树种繁多,枝繁叶茂,绿草遍地。既然是熊猫基地,自然有大片青翠的竹林。沿途有多个熊猫馆舍院落和人工服务设施。因正赶上炎炎夏季三伏天,又是大白天,原多个大熊猫室外活动场地均立起告示牌:“尊敬的游客朋友,因天气炎热,大熊猫现在室内活动场,请你到该区域参观,现室外活动场没有大熊猫哦。” 下车沿山路步行,绕道熊猫一号别墅。由玻璃墙隔开的封闭空间内有木梯、木桥、木架、吊床和由矮木桩围起的,铺着松土干叶的池子。地下有一堆新鲜嫩竹,两只半大熊猫对面坐着,吹着空调,悠然自得地细嚼慢咽美味竹食,任由游客隔着玻璃观赏拍照。按四川话说,真是“好安逸哦”。吃着吃着,右边那只可能坐累了,竟仰面躺平,继续吃竹子。过一会儿,左边那只也仰面躺下吃,都“巴适得很”。 下一站到了太阳产房,这边有几只个头大小不等的熊猫宝宝睡得正香。一只稍大的熊猫仰在架子上四脚向上,搂着木桩;另一只稍大的熊猫趴在架子上;而三只体型小很多的宝宝,在角落挤成一团,或趴、或仰、或靠,早已进入梦乡;还有一只最小的宝宝,正侧卧在一张特制的熊猫小床上睡觉觉。床上铺的是厚厚的白色绒布床单,若不是肩背、耳朵、眼睛、尾巴几处黑色,可能都分不清,像是一团白浴巾。 后又看了月亮产房,熊猫二号别墅及几处成年、亚成年、幼年熊猫别墅。还有无限山丘的几处熊猫馆。多半都在各自玻璃隔墙空调房内,在木架或木排上睡觉,在梦乡回味着自己的幸福猫生。而当我看到这么大基地,这么多熊猫,也回味着自己的这一段幸福人生。实际上,看基地地图,还没有走到一半地方。当然,其中有的区域暂不对游客开放,但已不虚此行。 在月亮产房熊猫礼品店,有各款熊猫毛绒玩偶,游客纷纷给孩子们挑选。整个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有游客中心、医务室、商店、餐饮、卫生间等等。还有大熊猫博物馆、科技探秘馆、剧院、影院。 据了解,1987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1997年,建立国内第一家开展中国特有濒危保护研究的开放实验室。2011年,创办“大熊猫保护生物学国际研究中心”。基地先后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五百强”,以及“中华绿色科技金奖”,“国家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等殊荣。 在基地内,我看到这样一张资料图片,很是感慨,于是拍照并保存。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说的是目前全球最轻大熊猫幼仔。2019年6月11日,大熊猫“成大”产下一对雌性双胞胎。大仔体重171.9克,而体重仅为42.8克的小仔呼吸微弱,被“成大”丢弃不育。基地大熊猫育幼团队及时取出,并对其进行更精心护理。该幼仔是成都大熊猫基地继2006年育成全球最轻初生体重大熊猫幼仔“51”后,又一更轻的幼仔。 华夏有幸产熊猫,熊猫有幸生华夏。说实话,参观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我不仅高兴,而且荣幸。熊猫是我们的国宝,是国人的最爱。作为吉祥物,熊猫见证了我国北京亚运会、奥运会、冬奥会的圆满成功,也会见证成都大运会的圆满成功。 作于2023年8月1日 
刘畅供稿 璞山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