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马坝油粘采风诗情之三:最好再来一场浩荡天风,把米香吹到天涯海角,吹进每一个人的梦里……
马坝油粘采风诗情之三:最好再来一场浩荡天风,把米香吹到天涯海角,吹进每一个人的梦里……
精华
热点
25-05-12 13:37
1508
阅读
关注
油粘米采风对联三副
作者:罗明生
一
曾记泥仓屯月色;
还寻瓦罐煮油粘。
(马坝油粘)
二
九龄已让蓝田笑
相府只因稻穗香
(九龄相府)
三
狮岩炭米,石峡晴光浮世事;
马坝油粘,香炉软玉济苍生。
(米中珍品)
一品百年香
作者:孙茂文
常饮北江水,
又见稻花黄。
谁抛谷种栽下,
南岭米中王。
粒粒丝长如玉,
饱满晶莹珠亮,
透纸泛油光。
蒸煮味飘荡,
一品百年香。
四千载,
育宝藏,
创优粮。
狮山岩下、
朝贡千载为君忙。
代代相传护佑,
承启石峡文化,
佳话历沧桑。
标志油粘米,
马坝美名扬。
马坝油粘米
作者: 廖开云
马坝油粘米带油
玉质晶莹润通透
油粘历史由来久
米油渗纸饭香悠
三碗迷倒将相候
古往今来众所求
狮岩稻韵
作者:钟霞瑛
狮岩千载蕴奇源
石峡存遗稻作根
膏雨润畴翻翠浪
金风凝露立云樽
虚仓妙贮丰年技
智碾新磨太古痕
最是九龄传雅韵
三餐烟火见精魂
“九龄相府”品牌
作者:柏彩芹
狮子岩洞埋藏着千年的石峡文化
石峡文化录刻着马坝油粘的历史
清甜的泉水拥抱肥沃良田
一粒稻谷在田间吸收天地精华
破土,育苗,孕穗、成熟
经过季节的演替最后淬炼成一粒米
米粒身姿细长,油光发亮
身上散发清香
饭粒似人的脊梁直立不粘连
躺在纸上油迹留痕
马坝油粘米美名远扬
马坝油粘米走进“众口福”生产车间
从无氧仓储,到机器烘干
从智能碾米,到真空封装
一个响亮的品牌“九龄相府”出世
它走进百姓的餐桌
走出马坝
未来走向国际
马坝油粘米飘香(歌词)
作者:邱霖学
刀耕火种的石峡先人
将一束稻穗撒在地里
马坝的黏性早已渗入水田
因为黏性与汗水的相融
让马坝人的辛苦农耕
长出软硬适中带油光的金黄
从此富裕向岭南
从此候鸟飞过
将马坝油粘贡品带到了朝堂
当古老稻谷遇上新曙光
无人机掠过祖辈的脊梁
把千年时光写成二维码
马坝的油粘香飘向了远方
当传承与现代的谷穗一起碰撞
马坝的米尝的每一口
都是沉甸甸的岁月
尝的每一口都是家国温暖的香+
马坝油粘米
作者:谢锦良
母亲把它煮成一锅饭
日子变得软糯而喷香
母亲把它熬成一锅粥
日子变得温暖而绵长
母亲把它酿成一坛酒
日子变得甘醇和芬芳
来吧,亲爱的
值得我们一起分享
白马与油粘米
作者:邓妙蓉
从石峡文化的狮子岩出发
白马由远古奔来
现代与传承的完美结合
从粮食安全到国家安全
一粒粒举足轻重
米排列成的长诗
排列着生活与态度
排列着文化与历史
排列着一组组
文明的密码
马坝油粘米
不仅仅是一个品牌
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马坝油粘米的思绪
(外一首)
作者:李大明
五千年前的石峡人
住在狮子岩的山洞里
白天 在丛林里追逐猎物
夜晚 在山洞里繁衍后代
猎物四条腿
比人跑得还快
追逐一整天
累得要死
往往空手而归
是谁 第一个
发现了稻谷
是谁 第一个
把稻谷吃掉
是谁 第一个
去掉稻壳
是谁 第一个
把稻谷煮成熟饭
然后吃掉
第一个吃稻谷的人
改写了历史
从狩猎走向种水稻
食物极大丰富
支撑了人口的增长
石峡文化
开启了新时代
水稻种植
推动石峡文化向前发展
直到今天
我们把卫星
送到太空
送到月球
我们造出了机器人
和无人驾驶汽车
我们还是吃大米
像马坝狮子岩的
石峡文化的古人一样
狮子岩山脚下的土地
长出的水稻
洁白 油糯
香气绵长
我们现在称为马坝油粘米
不知道创造了石峡文化的古人
当时叫什么
很想
很想在狮子岩的山脚下
架起石头灶
钻木取火
煮一罐马坝油粘米
像五千年前的
石峡古人一样
煮熟以后
高举陶罐
让苍天看一看
大米的洁白
最好再来一场
浩荡天风
把米香
吹到天涯海角
吹进每一个人的梦里
(2025.5.10.夜)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410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