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来:你把善良种进尘埃,人间便长出星河
【编者按】
当商业世界被流量焦虑与资本游戏裹挟,当"性价比"成为消费主义的新图腾,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超市里,一张标注着"0.08元利润"的价签,像一粒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了关于商业本质的深层叩问。于东来用30年光阴书写的,不是扩张神话或财富传奇,而是一道简单却震撼的命题:当商人把良心当作定价标尺,当企业视员工幸福为发展根基,当商业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究竟能在功利时代开垦出怎样的精神绿洲?
这不是个体的浪漫主义叙事,而是一场关于商业文明的集体觉醒。于东来的"傻",是把进价单贴在货架上的透明,是暴雨中坚守平价的倔强,是拒绝10亿投资时的清醒——这些被资本逻辑视为"反效率"的选择,恰恰照见了商业最本真的模样: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人心共振;不是数据狂欢,而是细节里的温度。当自闭症男孩在"静音收银台"收到手绘笑脸,当援鄂医生在防护服上画出胖东来logo,我们看见:真正的商业价值,从来都藏在利润之外的情感联结里。
更动人的是这场双向奔赴的守护。当谣言试图抹黑善良,23万条留言筑起信任的壁垒;当功利主义质疑"傻气",菜农送来自家黄瓜,老人捧来熬好的小米粥——老百姓用最朴素的方式证明:这个社会从不缺乏对真诚的渴望,缺的是像于东来这样敢于把善良刻进商业模式的孤勇者。他教会我们:商业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走进超市的人,都能在价签的小数点后看见尊重,在员工的笑脸里触摸尊严,在平凡的烟火气中感受温暖。
于东来现象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家超市的经营之道。它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何为正确商业"的深层期待;它是一声号角,呼唤更多人在利益浪潮中守住初心的锚点。当他蹲在门口帮顾客调试轮椅,当白发老人抚摸着明码标价的价签,我们忽然懂得:所谓商业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数字的狂飙,而是像胖东来天台菜园里的番茄苗那样,在踏实的土地上,让善良慢慢扎根、生长,最终结出照亮人间的果实。
这,或许就是于东来们带给时代最珍贵的礼物——让我们相信,在追逐效率的路上,总有人愿意停下脚步,等一等良心的脚步;在丈量利润的同时,总有人记得,还要用善良去丈量人心的距离。而这,才是一个社会最值得守护的温暖与希望。
于东来:你把善良种进尘埃,人间便长出星河
张庆明
在河南许昌胖东来生活广场的电子价签前,68岁的王阿姨指尖划过"云南高山甘蓝:进价2.8元,运费0.1元,利润0.08元"的字样,塑料袋上的凹凸感像刻进掌心的纹路。她不知道,此刻千里之外的上海,写字楼里的白领正对着手机屏幕红了眼眶——那条抹黑胖东来的谣言视频下,23万条评论正在刷屏,最顶上的热评是退休教师李振华的留言:"2003年非典,我在胖东来领到过免费的板蓝根,这份恩情,我记了22年。"
一、在价格标签上种太阳的人
于东来的"傻",藏在每一张透明价签里。2024年暴雨夜,当他蹚着齐踝深的积水冲进仓库,手电筒光束扫过成箱的矿泉水时,鞋窠里的脏水正顺着裤脚往下滴。"就按进价卖,再留20箱放门口免费送。"他对着冻得发抖的员工吼完,又蹲下身检查泡面的生产日期——这个细节,让在货架旁躲雨的外卖小哥记了一辈子:"老板的白衬衫全透了,领口还沾着泥,但手里的货品码得比收银台还整齐。"
这种"不合时宜"的较真,早在1995年就埋下伏笔。23岁的于东来在烟酒店贴出"假一赔十"告示时,同行笑他"脑子进水",直到某天清晨,他攥着检测报告蹲在店门口,向每一个路过的老人解释:"这酒里的甲醇含量,比国家标准低0.03毫克。"如今的胖东来,连垃圾袋都印着"可降解材质,成本比普通袋高0.12元",生鲜区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菜农的收款账号——他用小数点后的数字告诉世界:商业的温度,藏在看得见的真诚里。
最动人的是2025年春的"静音收银台"。自闭症男孩轩轩第一次敢走进超市,收银员陈姐摘下金属工牌,在手写板上画了个笑脸:"小朋友喜欢恐龙吗?阿姨这里有会发光的贴纸。"这个场景被监控记录下来,成为网友心中的"商业文明之光"——于东来没说过"顾客至上",但他教会员工:善良不是标语,是蹲下来与世界对话的姿态。
二、在功利时代建造桃花源的理想主义者
推开于东来的办公室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墙角的储物柜,里面整齐码着员工的病历本和子女录取通知书。2023年冬天,保洁阿姨张桂芳在更衣室偷偷抹泪,因为孙子的手术费还差3万元,第二天她的工资卡就多了2万元转账,附言是于东来的字迹:"给孩子买罐好奶粉。"这个细节,比墙上的《员工幸福公约》更有重量——月薪5000元的保洁、20天带薪年假、孕妇弹性工作制,这些在同行看来"赔本"的制度,在他眼里只是"让跟着我的人活得体面"。
2023年投资公司的谈判现场,西装革履的经理敲着PPT:"500家分店,三年估值破百亿。"于东来摩挲着茶杯没抬头:"2016年新乡店开业,有个大爷坐了3小时公交来买菜,说我们的鸡蛋煮出来蛋黄是橙红色的。如果扩张到让每个店的鸡蛋都变了色,我对不起这份信任。"他拒绝的不是资本,是让人心变味的速度。当直播间充斥着"家人们上车"的呐喊,胖东来的"消费课堂"却在教老人分辨"原价1999,现价99"的套路,投影仪的光束里,退休数学教师正在计算真实折扣率——这里的商业,不玩心跳,只算良心。
员工更衣室的"感恩墙"上,贴着张泛黄的纸条:2020年武汉封城,援鄂医生王雪梅在防护服上画了胖东来的logo,她说:"每次看到这个标志,就想起出发前收到的20箱物资,里面有护目镜、暖宝宝,还有手写的加油信。"于东来不知道,他随手塞进物资箱的巧克力,曾让重症病房的护士在凌晨三点重燃斗志——有些善良,早已超出商业的边界,长成照亮人间的星河。
三、当谣言掀起风浪,千万个"于东来"浮出水面
2025年4月的那个凌晨,于东来盯着手机里的抹黑视频,烟灰缸里堆起第7个烟头。视频里模糊的"变质肉"画面,让他想起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那时他连夜召回所有奶粉,在广场上烧了3吨不合格商品,火星溅在他手背烫出泡,他却笑着对围观群众说:"烧了这些,咱们心里都干净。"此刻,门铃突然响起,65岁的菜农李大叔抱着一袋新摘的黄瓜站在门口:"于老板,俺地里的黄瓜还挂着花呢,您拿去检测。"
第二天的超市门口,出现了让监控镜头模糊的场景:曾在疫情期间收到免费蔬菜的孤寡老人,颤巍巍捧着熬好的小米粥;受助大学生举着"我们查了36家超市的肉品检测报告"的展板;就连竞争对手的采购经理都悄悄递来纸条:"您定的农残检测标准,我们跟了三年。"最让于东来破防的,是收银台的一幕:自闭症男孩轩轩踮脚递上一幅画,歪歪扭扭的线条里,穿白衬衫的叔叔站在彩虹下,旁边写着"别怕,我们保护你"。
在这场信任保卫战里,许昌市民用最朴素的方式作答:退休教师每天绕着超市走三圈,看到可疑人员就悄悄拍照;菜商主动把进价单贴在送货单上,附言"随便查,我们跟着于老板学诚信";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在手工课上做了"守护胖东来"的小红旗。当舆情平息后的第一个清晨,于东来站在卸货区,看着装满感谢信的纸箱,突然发现每封信的角落,都画着小小的笑脸——那是他教给这座城市的语言,此刻正以千万种形态回流到他身边。
结语:善良是人间最稳的复利
胖东来的天台有片菜园,是于东来带着员工亲手种的。春天播下的番茄苗,夏天结出拳头大的果实,员工们把它们分给周边的孤寡老人,果酱的甜香漫过围栏,飘向远处的居民区。这个场景,像极了于东来的商业哲学:他从未想过建造商业帝国,只是认真种下每一颗善良的种子,却在不经意间,让整个世界闻到了丰收的味道。
2025年深秋,于东来蹲在超市门口帮顾客调试轮椅,阳光穿过梧桐叶,在他的白发上撒下碎金。这个曾在破产时睡过桥洞的男人,如今仍会为员工宿舍的电梯加装扶手,仍会在暴雨夜跑去查看地下车库的排水系统。他不知道,自己早已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在利润至上的时代,总有人选择做"不合时宜"的事,把商业做成了一场关于人心的漫长告白;而老百姓也用最本真的方式告诉他:你守护人间烟火的模样,就是我们心中最该追的光。
当城市的霓虹亮起,胖东来的招牌灯温暖如初。这里没有资本神话,只有小数点后的真诚;没有商业奇迹,只有把良心当作底线的坚持。或许,这才是一个社会最动人的模样:有人认真种下善良,有人拼命守护善良,在这场双向奔赴里,我们终于懂得——最好的商业,从来不是算计,而是算心;最高的文明,从来不是征服,而是温柔。
这,就是于东来们写给世界的答案。
《于东来书》
价签深处见真章,三十年间守寸良。
暴雨凝来平价水,静音画就笑脸妆。
储物柜中存病牒,收银台畔护雏忙。
资本叩门终不启,人间至此算心量。
妖雾忽遮千里目,心灯齐护一襟光。
菜农抱蔓庭前立,稚子涂鸦壁间量。
莫道商途多险巇,此身偏向赤心昂。
天台新绿初萌日,已见星河坠满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