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4614期
《殇》(骈散文)
——深刻的国家记忆
作者:李希勇
主播:米兰
——写在前面的话
耳麦里经久不息地回荡着这首乐曲《殇》,哀碗低沉震颤心扉,大提琴低沉的音色营造出孤寂苍白的氛围,传递出无尽的凄楚让人伤酸。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又一次走进汶川,地震博物馆一幕幕戳心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
5.12,这个注定让人痛心疾首的日子,在那个猝不及防的瞬间灾难降临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一场震惊世界的自然灾害,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爆发,这场8.0级特大地震,其破坏力之强,波及范围之广,堪称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
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7万人遇难,1.8万人失踪,37.4万人受伤,1993万人流离失所,受灾总人口4625.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17年之痛,17年之殇,这是中华民族难以泯灭的日子,是一次深刻的国家记忆。它不仅让人们记住了悲痛,更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的团结与坚强。
17年来我多次走进汶川,凭吊逝者,拜谒亡灵,祭奠忠魂,寻求心灵的慰藉。看到劫后余生的残疾者我的心在流血。
在汶川地震遗址,我看到废墟中的教室、床铺、玩具,让人心痛不已,愿逝者安息,活着的我们更要珍惜。
走进汶川,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人性的伟大,让我们心怀感恩,爱护生命。
在汶川地震遗址,我看到那些永远不会醒来的无辜逝者,让我更加懂得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生命。
在汶川地震遗址,我默默地祈祷,祈愿灾难不再发生,人间和平、安宁。
汶川地震,让我们更加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同时也应该更加珍惜当下。
每次近距离接触地震灾害现场,目睹惨烈的地震遗址,都会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心灵撞击,更是一次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心灵洗涤。
17年过去了,我们仍要铭记这个时刻,致敬那些为灾区付出过的人们。他们或许不是英雄,但他们的故事中充满了爱和坚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出对生命无比珍视与爱心的力量。
映秀漩口中学在地震中严重损毁,几十名师生还掩埋在废墟下,废墟做为永久的遗址。废墟上五星红旗依旧飘扬,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我们永远铭记那一刻汶川儿女的坚强与勇敢;人民解放军及抢险者的英勇顽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爱无疆;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和强有力的指挥!
戊子年,五月十二,罹此大难,举世同悲。今以骈文之体,撰此祭文,以表哀思,以寄哀情。
惊乎!汶川地震,降此大灾。山崩地裂,江河呜咽。瞬间化为废墟,毁于一旦。房倒屋塌,道路阻断。哀鸿遍野,生灵涂炭。百姓罹难,家庭尽毁。苍天哀号,大地悲伤!
昔日,汶川大地,山川秀美,汉羌民族和睦,安居乐业,共筑家园。灾害来临之景,惨不忍睹。家园破碎,亲人离散。吾辈痛心疾首,泪洒衣衫。何以慰之?何以安之?
幸哉!我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中央地方,心系灾区。子弟兵英勇无畏,奔赴前线,抗震救灾。救援者不辞劳苦,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华夏同胞,大爱无疆,慷慨解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民之情怀,国之力量。此情此景,血浓于水。
然也,逝者已矣,生者何堪?家园虽毁,信念犹存。吾辈当铭记此痛,奋发向前。以重建家园为己任,以复兴中华为使命。愿我同胞,擦干眼泪,挺起胸膛,共克时艰,再创辉煌。
——17年后的今天,谨以此文,向为汶川地震付出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献给5.12罹难的同胞和劫后余生的人们!
2025.5.12.
作者简介:李希勇,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国学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诗歌联合会副主席。著有报告文学《风景这边独好》多篇红诗、父母情怀、西藏情结、军旅情怀散文诗歌。长篇组诗《2020·春天序曲》中国武汉抗疫纪实被载入国学委员会【盛世华章】建党百年伟业文献,并获得2022年全国诗词大赛一等奖。
主播简介:米兰,(本名姚惠兰),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甘肃省朗诵协会会员;兰州市西固区诵读协会副会长;兰州市西固区诗词协会副会长;中华诗歌联合会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金牌主播。爱好诗文,与朗诵结缘。喜欢“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境界,愿生活如诗歌般美好,心情如朗诵般精彩。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一、主席团
主席:梦如诗
副主席:李希勇
秘书长:艳阳天
成员:梦如诗、李希勇、艳阳天、米兰、追梦天涯、蓝儿、吥咻、森严、聂子、秋竹、荷塘月色、戴维
二、顾问委员会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钱文昌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唐连明、晨曦
三、编辑部(主播部)
总编:梦如诗
副总编:追梦天涯
主播部部长:艳阳天
音频总监:艳阳天
古典诗词音频室主任:米兰
现代诗歌音频室主任:戴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