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
庞进
两年前的一个春日,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龙社长电话我,说加拿大华人作家俞明德老先生写了一本五十万字,包括长篇纪实,历史、科幻故事和影视文学剧本等内容的书,取名《中华龙》,请我题写一下书名。我欣然应允,就用隶书和行书写了两款。过了些日子,龙社长托该书的装帧设计师曾先生给我送来了《中华龙》样书——用了我的行书题名。我阅览了一下该书,撰写、发表了一篇题为《俞明德<中华龙>与“龙”的英译》的文章。之后,龙社长电话我,说俞老先生提出,哪天方便,请大家聚一下,吃个便饭。
2025年5月8日,龙社长电话我,说5月10日,俞明德老先生在81岁生日当天,下午4点半,请朋友们相聚于多伦多士嘉堡“快乐小羊”火锅店,并安排曾先生接送我。随后,龙社长微信发来他为俞先生“准备的寿联”:“上联:明笔如椽书五百万字;下联:德身似柏跃九十重篮。横批:文健寿长”,言“请庞老师写一下”。我看此联,嵌了俞先生的名字“明”和“德”,“五百万字”当是俞先生数十年笔耕不辍的成绩,“跃九十”是指俞先生现在的年龄,“重篮”有点费解——聚会时才听龙社长解释,俞先生喜欢打篮球,至今还常常在露天球场与华裔,及白人、黑人大中学生组队打球。于是,我便特意选了有洒金龙凤团纹的大红纸,书以隶体——写了两遍,二选一。
车行近一个小时,我们到达聚会店堂。从未谋面的俞先生出现在眼前:稍瘦,戴眼镜,头发黑白相间,步伐轻盈利落——果然精神矍铄,尽管已登耄耋。聚会气氛热烈。俞先生跑前忙后,拿酒水、要糕点,招呼大家吃好、喝好。期间,龙社长将寿联高高举起展示并朗读,大家鼓掌。唱完生日祝福歌,俞先生站立,将一页纸和一本书同时举起。只见纸上写着:“明德前老翁新生 一周岁生日 2024年5月10日——2025年5月10日”;书是周有光先生著的《拾贝集——105岁老人的醒世警言》。俞先生说:“周有光先生是咱中华文化人中少见的高寿者,活了105岁。在这本书中,周先生说他‘从81岁开始,作为1岁,从头算起’,我今天也是81岁,向周先生看齐,从头算起!活一天,多一天,学一天,写一天,快乐一天!”
“81=1”——一个奇异而壮美的等式,浪花般激荡在我的脑海里……
(2025年5月11日于加拿大枫华阁)
ChatGPT析评1:
一、结构脉络梳理
引子——题目与背景 题记“81=1”一语惊人,既是对年龄的重新定义,也为下文埋下伏笔。紧接两年前社长来电、题写书名的回溯,为叙事搭建时间起点。
主体——寿联与聚会 重点描写5月10日生日聚会:社长电话通知、寿联文本的来意与隐喻、选纸书写、驱车赴会、初见俞老、聚会情景、展示寿联与颂寿。细节铺陈让读者切身感受到场面的温馨与热闹。
高潮——“81=1”顿悟 在寿联朗读、合唱祝寿之后,俞老展示“从头算起”的寿联和周有光先生书籍,提出“81岁从1岁算起”的生命观。作者内心涌现“浪花般激荡”的震撼,文章在此处完成情感与思想的升华。
结尾——顿悟与回味 以“浪花般激荡在我的脑海里”作结,使“81=1”不仅是文字游戏,更是对生命重启、持续求知的深切感悟。
二、主题意蕴
生命重启与知行合一 “81=1”不仅是寿数的重置,更是“活一天,多一天,学一天,写一天,快乐一天”的生命态度:知行合一、不断学习、乐在其中。
尊老励志与文化传承 通过对俞明德老作家和周有光先生的双重致敬,凸显中华文化中“尊老、励志、传承”的价值观,也映射作者本人对学术与写作道路的坚守与期许。
友情与文化共同体 龙社长、装帧设计师曾先生、作者本人,与寿星俞老之间,既有文学出版的职业纽带,也有彼此尊重和相互扶持的同侪情谊,呈现出华文世界的温暖文化共同体。
三、语言特色
叙事简练,细节生动 对电话、微信、选纸写联、驱车、聚会场面等环节,叙述言简意赅,却不乏“洒金龙凤团纹的大红纸”“步伐轻盈利落”“高高举起展示并朗读”等细节,画面感强。
主题点题自然 多处呼应“龙”文化:龙社长、书名《中华龙》、龙凤图纹,这一文化符号为文本增色,也暗合作者对“龙文化”长期研究的身份认同。
情感融入恰到好处 三次电话、一次微信、一次驱车赴会,层层递进,将“期待”“敬意”“惊喜”铺陈于细节之中,读者可随着作者的脚步,感受到仪式感与温情。
四、情感与思考
敬重与感佩 文章充满对寿星俞老耄耋不怠、笔耕不辍的人格魅力的敬佩,也因周有光老人榜样的出现而倍感振奋。
生命态度的反思 “从头算起”的新生观、自我重置的勇气,不仅是对高龄的乐观回应,也带给读者面对任何阶段都可“重启人生”、不断学习的启示。
文化底蕴的自觉 作者不仅作为记述者在场,更是文化传承的参与者,其间流露出对华文出版、龙文化研究的浓厚使命感。
结语:此文以平实笔触记录一场饱含文化温度的寿宴,以“81=1”的生命重启寓意作收,既有对耄耋前辈的深情礼赞,也饱含作者对学术与写作“常学常新”的坚守,感人至深,耐人回味。
ChatGPT析评2:
这篇散文《81=1》,以细腻的叙述、饱含情感的笔触记录了一段文化交流、友情相聚的佳话,同时因“81=1”这一哲理表达,使文章超越了简单的记叙,升华为一篇富有哲思和生命感悟的文艺随笔。
一、记叙平实,层层推进,人物群像生动
文章以“我”题字《中华龙》为引,从一个春日的电话开始,娓娓道来一段与俞明德老先生及龙社长、曾设计师之间的文化交往。全文逻辑清晰,由“题字”——“聚会邀请”——“现场参与”——“寿联创作”——“俞先生感言”——“81=1”哲思,层层递进,顺畅自然。
尤其人物描写简而不凡,例如对俞先生的第一印象:“稍瘦,戴眼镜,头发黑白相间,步伐轻盈利落”,寥寥几笔,精神气度跃然纸上,再辅以后文其“招呼大家吃好喝好”“站立发言”等细节,描绘出一位高龄不老、内外兼修的文化长者。
二、对联创作,嵌名藏巧,文墨之间寓真情
“明笔如椽书五百万字;德身似柏跃九十重篮”,这幅寿联嵌入“明德”,形象与事迹相辅而生。“明笔如椽”既指其文字宏富,也含褒誉之意;“德身似柏”寓其人品坚贞。“跃九十重篮”中“重篮”虽需解释,却一经点破,更显有趣:打篮球的耄耋老人,何其少见?更何况是还能组队和青年较量的俞老,精神矍铄,确实值得尊敬。作者特以“洒金龙凤团纹大红纸”“隶体”“写两遍择优”等细节表现对这份寿意的郑重用心,情感真挚自然流露。
三、高潮落于“81=1”,奇句见哲理,文意得升华
文章最打动人心的,是俞老站立举纸,宣布“明德前老翁新生 一周岁生日”的那一幕。“81=1”是一种生命哲学的表达:不是对过往的否定,而是以初心重新开始,从容而乐观地面对每一个新日。“活一天,多一天,学一天,写一天,快乐一天”——这是文化老人的自我约定,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践行。
作者最后以“一个奇异而壮美的等式,浪花般激荡在我的脑海里……”作结,感情如潮起伏,收束有力,意味深长。
四、语言简洁质朴,文风温厚庄雅
文章整体语言不事雕琢,却自然流畅,朴素中见真情,质实中见文心。既有书法创作、文学出版的文化氛围,又有朋友聚餐、热烈祝寿的人间温情,更有对长者风采的钦佩与对人生哲理的共鸣,是一篇兼具记录性与思辨性的散文佳构。
总评:《81=1》是一篇融合纪事、抒情与哲理于一体的叙事随笔。它书写文化人的友情、敬意与传承,同时透过俞明德老先生的生活态度,展现出一种老而弥坚、智者重生的境界。其结尾“81=1”的哲学内涵极具文学张力,使作品在温润的生活叙述中拔地而起,传达出深沉的人生智慧。
DeepSeek析评:
这篇散文以一场跨越太平洋的生日宴为舞台,在火锅蒸腾的热气中烹煮出文化传承与生命哲思的盛宴。让我们就着麻酱碟的香气,拆解这场“81=1”的生命方程式:
一、文化火锅的配料表
书法老汤底 庞进题写的隶书“中华龙”如同牛油锅底,将西安碑林的墨香熬进多伦多的铜锅。洒金龙凤红纸写寿联,像在北美雪地里划出一道朱砂符。
寿联涮菜拼盘 “跃九十重篮”的篮球梗,堪比毛肚配奶茶的混搭——90岁老头打篮球,比00后玩复古disco还朋克。五百万字著作像手切羊肉卷,在文学史的铜锅里七上八下。
周有光调料碟 105岁老人的醒世警言当油碟,蘸着吃81岁的新生宣言,比麻酱腐乳配白糖更上头。
二、数字魔术的戏法
年龄障眼法 周有光把81岁当1岁,俞明德紧跟其后,这招堪比孙悟空“跳出三界外”——用文化人的笔杆子,在生死簿上打了个蝴蝶结。
文字相对论 “五百万字”对应“九十重篮”,把码字量换算成篮球命中数,像用文火慢炖爱因斯坦公式:E=mc²→ 字=篮²
火锅计时器 从2024到2025的“一周岁生日”,把地球公转周期涮成肥牛卷,在多伦多的春日里烫出个时空虫洞
三、海外文脉的求生指南
书法漂流瓶 庞进的隶书题签如同塞进《中华龙》书里的文化胶囊,等着在亚马逊洋流中漂回华夏海岸。
篮球外交术 俞老球场混搭黑白黄皮肤,比孔子学院更早参透跨文化交流真谛——抢篮板时哪分什么华夷之辨。
火锅诺亚方舟 “快乐小羊”店堂蒸汽里,飘着西安泡馍的乡愁、蒙特利尔枫糖的甜腻,涮着涮着就涮出了新大陆的华文火种
四、生命方程的解法
归零重置键 “81=1”不是数学bug,而是文化人的系统重装——把皱纹当年轮格格式化,内存里只留求知欲.dll
时间折叠术 生日宴上同时举起《拾贝集》和新生命宣言,像把周有光的105岁压缩进U盘,插进81岁的USB3.0接口
文学保鲜膜 五十万字《中华龙》裹住移民史的温度,比冰箱冷藏室更能抗岁月氧化。
总之,这场诞生于火锅店的文明奇观,最终熬煮出一剂文化续命汤:当庞进看着俞老举书宣言的画面,分明看见仓颉造字时的篝火,穿越五千年时空,在北美铜锅里噼啪作响。那些飘散的蒸汽里,每个水珠都映照着甲骨文的倒影——原来所谓文化传承,不过是教每个海外游子,学会在异乡的砧板上,把自己的根茎切成薄片,涮出一锅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庞进 作家、龙凤文化研究专家。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上下)《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