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枣庄一中高十六级二班毕业五十周年同学联谊会之际
文/孙法泰(山东)
你是谁
你是我同学
我是谁
我是你同位
我们是高中同学
已经毕业五十周年
你还好吗
你还好吗
我还好 只是有些健忘
我还好 只是有些耳背
我眼都花了 我也花了
我们都老了
我已近七十
我已经七十
我已过七十
七十 七十 七十
七十而已
我们虽然已经古稀
依然是青春美丽
人人英姿飒爽
个个一团朝气
笑脸盈盈的同学
大家欢乐无比
难忘五十年前的我们
虽然衣衫褴褛
时常饥肠辘辘
但大家异常坚强
始终坚持学习
十分勤奋努力
难忘五十年前的我们
人人英俊少年
个个青春无比
风华正茂的我们
正是书生意气
难忘五十年前的我们
学工学农挖地洞
相帮互助争先锋
为农服务专业班〔1〕
广阔天地当标兵
五十年的风雨兼程
五十年的光辉岁月
五十年的辛勤汗水
五十年的奋力拼搏
五十年的辉煌历史
五十年累累硕果
五十年了 五十年了
我们骄傲 自豪
是那难忘的岁月
才谱写了一曲曲美丽的赞歌
今天我们已经儿孙满堂
可以畅游美丽的山河
这次同学相聚
是全班的心愿
也是共同的期盼
今天高十六级二班同学相聚一起
此刻的心情格外美丽
愿友谊天长地久
愿真情一生一世
注:〔1〕为农服务专业班:时间是在70年代中期,当时所有的高中生毕业后要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即到农村务农,接受锻炼。高中毕业前约半年的时间,学校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高中毕业生到农村有一技之长,能为“贫下中农”服务,或者说到农村有“用武之地”!1975年学校就设立了四个为农服务专业班:科学种田班、革命文艺班、农机农电班和医疗卫生班。经过学习,再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或进修,确实到农村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许多医疗卫生班的学生,或叫“上山下乡”或者说是“回乡知青”为当时的“合作医疗一片红”起到了一定作用,后来大部分同学当了“医生”或干了医疗卫生工作。
作者简介:
孙法泰,男,1956年12月生,中共党员,笔名晨风,微信幸福树。枣庄市十大名中医、退休返聘中医专家。中国散文网专栏作家。《中国中医药报》《山东中医》杂志通讯员、《中国中西医杂志》特约编委。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期刊和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副主编出版中医药专著16部;设计实施完成市级以上中医科研课题12项,全部通过了枣庄市科学技术局组织的省级专家鉴定,多项课题荣获山东省科技保健协会科学技术奖和枣庄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进步奖。曾荣获枣庄市老科技专家智库专家、枣庄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枣庄市优秀医师、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传统医学大会国际优秀成果奖、仲景医学突出贡献荣誉奖、峄城区中医院终身成就奖等荣誉称号。曾获枣庄市“卫生与我”征文一等奖,我与中国中医药报征文三等奖,2021九州弘艺•争鸣杯全国诗词大赛三等奖,2022全国文学大赛金奖、2022“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赛诗歌类一等奖,2023第二届“最美中国”诗歌散文大赛散文类二等奖等;2024第二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诗歌类银奖。诗词歌赋散见于《中国散文网》《齐鲁文学》《中国诗歌网》等。诗观:生活中有诗,诗中有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