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学刚,湖北省崇阳县人。195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现代苏学学者、当代学人、民间文艺学家、文艺评论家。黄冈师范学院教授/编审。原全国多个文化学会理事,现黄冈市多个文化单位顾问。出版《苏东坡在黄州》《曲艺创作漫谈》等专著8部,文艺作品300余篇。曾获中华文学奖和上海飞鹰优秀论文奖。学术著作连同个人名字,一齐进入新华网、国学网、东坡网,影响辐射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国。接受中央电视台、湖北卫视、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和新加坡王永元、日本内山精也、韩国赵诚焕和安熙珍等国外学者的访问。《香江诗潮》《香江诗评》《中华古韵》顾问。
中华母亲节,定农历四月初二为好
饶学刚
母亲节,感谢母亲的节日。
母亲是爱的源泉,生命的摇篮,伟大的补天者。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向母亲献康乃馨或忘忧草母亲节花,有多少人为母爱引吭高歌。
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赞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当代学者季羡林赞道:“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高粱饼子)。”
古希腊诗人奥利弗.荷马赞道:“青春会逝去,爱情会枯萎,友谊的绿叶也会凋零;而一个母亲内心的希望比它们都要长久。”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赞道:“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意大利诗人但丁赞道:“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英国小说家乔治.赫伯特赞道:“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母亲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安徽合肥骆岗陆集村残疾妈妈孙业英,家贫如洗,凭着苦苦支撑,培养出了三个大学生。古今两位母亲的教子之道启示我们:社会环境、家教尤其母爱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顺境可以出人才,逆境也可以出人才。现在,我想得最多的是:当今市场经济双层效应,物欲横流,金钱至上,年轻的妈妈们该如何应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