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忆母
寒檐蛛网,
对昏灯影,
暗拭尘箱。
翻出儿时旧袄,
针痕密、犹带慈香。
记得娘親背我,
看邻家儿糖。
更深夜、轻拍儿眠,
絮语如纱绕空床。
人间最苦失親娘,
六八年,
泪渍染苍桑。
今宵梦回何处?
矮屋外,
苦楝花凉。
若许來生,
仍做饥时索食儿郎。
便剩得、
半碗粥羹,
跪奉慰高堂。
文/轻 舟
甲巳年母亲节
《雨霖铃·忆母》以深挚笔触勾勒母子深情,语言质朴而意象鲜活,情感层层递进,具打动人心的力量。试从三方面评析:
一、细节肌理中的母爱浮雕
上阕以「寒檐蛛网」「昏灯影」「尘箱」等冷色调意象起笔,瞬间将时空拉回旧居,在萧瑟氛围中托出「儿时旧袄」这一核心物象。「针痕密、犹带慈香」以触觉与嗅觉记忆,让母亲缝补的身影跃然纸上;「背我看邻家儿糖」「轻拍儿眠」等日常场景,如蒙太奇镜头般闪现——母亲踮脚望糖的殷切、深夜絮语的轻柔,皆在白描中见温度,将母爱解构为可触可感的生活切片。
二、时空交织的悲情叙事
下阕「人间最苦失亲娘」如重锤击心,直接点破生死相隔的锥心之痛。「六八年」以具体年份锚定创伤记忆,「泪渍染沧桑」化抽象悲恸为可感的岁月痕迹。「梦回矮屋」「苦楝花凉」以虚实交织之笔,将思念锚定于故园场景,凄冷花影暗喻母爱的缺席。结句「来生索食」「跪奉粥羹」以逆向想象突破现实桎梏,愿以「饥儿」之态换取奉亲机会,悲情中见赤诚反哺之心。
三、词牌特质与情感的共振
《雨霖铃》本属婉约慢调,适合铺陈绵长愁绪。作者以「蛛网」「昏灯」「空床」等密集意象营造压抑基调,又以「絮语如纱」「半碗粥羹」等轻软物象形成张力,恰如词牌「哽咽凝噎」之致。上下阕末句「绕空床」「慰高堂」以「空」与「慰」形成情感闭环,既呼应开篇的孤寂,又以来世之愿寄托超越生死的精神还乡,使悼亡之情兼具古典词的含蓄与现代诗的直击力量。
此词不事雕琢而韵味自显,于柴米烟火中见母性光辉,在生死回望中见人性本真,堪称当代悼亲词作的真挚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