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拾玉之十六——新藏线上达板路
新藏线是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它穿越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岗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
从西藏阿里出发,到新疆叶城,要翻越四大山系的无数个“达坂”,再加上一个听起来毛骨悚然的死人沟和几百公里的无人区,新藏线又被称为世界上路况最险、环境最恶劣的公路。
达坂源于蒙语,即山口或山岭。唯吾尔语意指高高的山口和盘山公路。达坂是新藏线的最险峻处。在许多的达坂中,其中四个达坂最为险峻,它们依次是“界山达坂”、“黑卡达坂”、“麻扎达坂”和“库地达坂”。关于这几个达坂,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界山达坂高,伸手可摸天;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弯;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库地达坂险,尤似鬼门关。八月十四日早上八点半我们离开阿里,开始翻越新藏线上的达坂路了。
第一个达坂就是界山达坂。界山达坂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东汝乡松西村,新藏公路的k718公里处。界山达坂一直被认为是新藏线的最高点,历史上最早传说它的海拔6700米,并以1958年9月18日王震司令员给西北军区、西北局并中央的电文中提到的“海拔6000多米之界山达坂”一说为佐证。新藏线通车后,公路养护队多次立碑标志6700米,2005年武警交通八支队接管后立碑也标明海拔6700米,此碑一直到2008年。但后来无论用什么方法测量也不到5300米,直到2009年武警部队最后立碑为据:5248米。就是这个高度,它也高过青藏线上的最高点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和川藏线的最高点5013米的米拉山口,所以界山达坂就有了“界山达坂高,伸手可摸天”的美誉。
其实,新藏线海拔最高的不是界山达坂,而是红土达坂。红土达坂在界山达坂的后面,距界山达坂只有26公里,我们路过时,看到红土达坂碑牌上标明的是5378米,高过界山达坂130米。我们想,之所以有界山达坂高之说,其原因大概一是因其在2008年以前的海拔高度一直标为6700米之故,二是因其是西藏和新疆的分界线,特别引人关注,6700米之高早已深入人心了的原因。
界山达坂虽然高,但上下坡度较缓,公路两侧也很少悬崖峭壁,我们翻越界山达坂时并没有危险的感觉。相反,因为其高,站在山口,环顾四周,却别有一番天地。你看:我们头顶一片蓝天,脚踏几朵白云,山尖瑞雪莹莹,山坡绿草茵茵,牛羊涂鸦,野马追趣,间或窜出几只藏羚羊,又给我们几分惊喜,几分振奋。目送藏羚羊远去,一汪湖水从云层下露了出来,惊现在眼底,那就是不远处美丽的龙木措。乍看起来,龙木措仿佛一块硕大的碧玉挂在界山达坂的脖子下,给巍峨的界山达坂平添了几分妖娆。
过界山达坂,我们的汽车行驶在青山绿水间,又是刚铺好的柏油路,哪还有险的感觉呀!说界山达坂险,那可能是2012年以前的事了。
第二个达坂是黑卡达坂。界山达坂到黑卡达坂相距400多公里,中间要经过“死人沟”和穿越几百公里的无人区,这段路应该是新藏线上的险要路段之一。
说到听起来让人心惊胆颤的“死人沟”,现在对很多人还是“听名色变”。死人沟其实在地图上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叫作泉水湖。人们之所以叫它死人沟,来源于两个传说:第一个传说说的是解放初期国民党一个骑兵师的残余部队从叶城逃往阿里途中,在甜水湖一个山坳里住了一夜,第二天醒来的时候骑兵师就变成了骑兵连;第二个传说说的是1957年解放军由新疆进入西藏的一支先头部队全部人马都没有出来,一夜之间藏身此沟。传说归传说,泉水湖的湖边还真有很多动物和人的残骸,据经常行驶在新藏线的解放军司机说,如果是阴雨天的夜晚路过死人沟,你会看到连片的磷火,阴深深的。
死人沟为什么会这样,后来人们找到的原因是这里的氧气含量不到海平面的百分之六十,加上这个地方气候多变,如果从叶城到阿里,经过死人沟这段路时高反会特别严重,因此历年在这里因“高反”、病、冻以及翻车而不幸死亡的人数就成了新藏线上最多的,死人沟的名字也就因此叫响了。
我们是先走的滇藏线,经过了“高反”考验,再走新藏线,基本就没出现高“高反”了。我们经过死人沟时,除了看到斜倒在水里的两栋房子和一块块残骸给人悲凉的感受外,没有感到半点的恐怖和惊险,相反,湖中的一汪绿波倒给一直在荒漠中行驶的我们几分惬意。
过了死人沟,又是延绵近二百公里的无人区。汽车行驶在无人区,除了能看到几个维护公路的工人和自驾游、骑行的旅行者外,周围没有一栋房子,没有一棵树,没有一块绿地,也没有一汪水。放眼望去,见到的是茫茫戈壁,祼山祼岭和天边的雪峰。偶尔遇到几只藏羚羊,真惊叹它们是从哪儿来,到哪里去,吃的又是什么。
这里手机无信号,这里风大沙多,目睹此情此景,不由人想起了我们的解放军当年修这条路时该克服了多少又多大的艰难险阻!更不由人情不自禁地对那些拓荒者和开路先锋在心中升起一股无限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穿过沟前沟后的三百五十多公里的无人区,就要翻越黑卡达坂了。到黑卡达坂之前,新藏线上有两处“繁华”之地,一处是大红柳滩,一处是三十里营房,没有这两处“繁华”之地,走新藏线就更难了。无论是从阿里到叶城,还是从叶城到阿里,大红柳滩和三十里营房都是最好的落脚地。骑行者要在这里休息,自驾游者要在这里加油(其它地方没有加油站),我们就是在大红柳滩住宿加油的。
八月十五日清晨,我们到大红柳滩简易加油站加满了油,向黑卡达坂出发了。黑卡达坂也叫黑山达坂,进入黑卡达坂路段,整个山体呈黑褐色好像是灰黑色的石块堆积起来的,松松的,给人的感觉是随时都可以垮塌下来。黑卡达坂就因此而得名。
黑卡达坂路段穿行在山顶下,路边也不是悬崖沟壑,这样山就显得不高,给人就没有险的感觉。
黑卡达坂以曲折著称,那个“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弯”的顺口溜还真名副其实。公路边转弯或急转弯的警示标牌一个接一个,一会儿提示左转,一会儿提示右转,一会儿提示U字型,一会儿提示S型,一会儿提示连续弯道,而提示连续弯道的警示牌有时一个接一个。
我们的汽车在黑卡达坂行驶,一路就是不停地上坡,不停地下坡,不停地转弯;上坡!下坡!转弯!全程车速限止在二十公里以内。
我们坐在车上,随着汽车不断地上坡下坡,不断地左转弯右转弯,我们的思绪也在不停地左一个问号接着右一个问号:要是下雨了怎么办?要是下雪了怎么办?要是路冻了怎么办?坡能上吗?坡好下吗?车还能通过吗?一闭上眼睛,我的脑海中就出现了在那些情况下汽车翻越黑卡达坂时各种可怕的艰难和危险场景。
最让人欣慰的是我们翻越黑卡达坂时蓝天白云,天朗气清。那从山后的蓝天边迎面飘来的朵朵羊绒似的云彩给灰黑色的山体增添了无限的美丽和生机,给我们这些疲惫的自驾游和骑行者们带来了说不尽的兴奋和欢悦,引得我们时不时停车驻足,用手机和单反抓拍几幅难遇的风景纪念照。
过了黑卡达坂,再向前行驶九十多公里就到麻扎达坂了。“麻扎”在维吾尔语中是“坟墓”的意思,因此地附近原来有两座维吾尔人的坟墓,这个山口就叫麻扎达坂。
麻扎达坂山口海拔4950米,山岭呈三角形,山体多为岩石,山下表层布满褐色砾石,寸草不生,一派萧瑟苍凉景象。站在路上向上望,险峰突兀,怪石嶙峋;往下看,悬崖陡壁,深壑惊雷。麻扎达坂比所有达坂的路段都长,它上山四十里,下山四十里,路窄路弯,好多路段两边都没有警示桩,有的路中间还有裂缝。开车的人全神贯注,那颗谨慎的心几乎提到了噪子上,我们坐车的人闭着眼睛还好,一睁开眼睛,除了战战兢兢就是提心吊胆。
那天,我们也不知道在麻扎达坂的什么地方,看到路的左边估计一块有十多吨重的巨石压在一辆大卡车驾驶室的顶蓬上,驾驶室被压得趴在地上,司机是否幸存?目睹此情此景,我们的心中不免多增添了几分恐怖。
中午休息时,大家纷纷议论,都觉得麻扎达坂实在是险峻异常,不禁都想起了在阿里遇到的一位北京朋友说过的话。那位朋友是从叶城开车过来的,得知我们要走新藏线后,他告诫我们:“有个地方海拔不算高,但特别险要(他不知道那段路叫什么名字),一路上可把我吓死了,那才真叫‘死亡之路’,太险了!简直太险了!你们一定要小心啊!”这又让我们想起了当地的顺口溜:“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那三角形的山峰,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直插云天,险要至极,自然会让人有陡升五千三的感觉。
离开麻扎达坂后,汽车向前行驶了四十多公里,便来到了在新疆小有名气的喀拉喀什河。此前,有少数幸运的旅行者在这条河里捡到过昆仑玉,所以后来路过此地的旅行者,都会到河边搜寻一番,期望自己也能成为幸运儿。
这里是一片小盆地,地势较为平坦。我们抵达后,也停车休息了一会儿,还四处寻觅了一番。其实,我们谁都不认识玉,唯一的发现是四周的山体全由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构成,这一发现让我们这些不懂地质学的人颇感惊奇。
过了喀拉喀什河,再行驶几公里,就看到了自我们离开西藏日土县城后遇到的第一栋颇为气派的楼房,它便是西藏进入新疆的第一道关卡——库地边防检查站。通过检查站后,再行驶四十多公里,就到了有名的库地达坂。
形容库地达坂的顺口溜是:“库地达坂险,犹似鬼门关。”库地达坂又叫阿卡孜达坂,在维吾尔语中,“阿卡孜”意为“连猴子都爬不上去的雪山”,这个名字进一步为库地达坂增添了一层恐怖而神秘的色彩。
库地达坂海拔仅有3150米,是四个达坂中海拔最低的山口,坡长二十七公里。汽车翻越库地达坂时,我们首先感觉到公路很窄,有些地方仅容一辆车通过;其次是坡非常陡,有些地段陡得汽车仿佛悬在公路上,坐在车里的人感觉汽车随时都会翻个跟头。再加上这里气压反差大,耳朵胀胀的,十分难受。我们都感慨,这么陡的山路,要是到了新藏线的冰冻季节,猴子恐怕真难以翻过这个达坂。
我们的汽车在这条达坂路上艰难爬行近一个小时,终于翻越了从西藏到新疆的最后一个达坂,同时也是新疆到西藏的第一个达坂,此后的路便好走了。
写完这篇游记,三年过去了,到了2016年,我在网上搜索“新藏线路况”,看到一条消息介绍说,新藏线全面改造,路面全程黑化。
看到这则消息,我很是高兴。但我想,那些以探险为目的的自驾游和骑行者们,恐怕不会像我一样开心,因为他们走新藏线就是为了体验探险的乐趣。今后要是走新藏线,有些人除了可能会遭受高反的折磨外,对那些达坂艰难险阻的感受或许就不会那么强烈了,甚至可能毫无感觉。
2013年8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