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说洛阳(114)——铜驼荆棘
——洛阳白江永撰文
《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索靖(公元239年——公元303年),字幼安,敦煌郡龙勒县人。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泛衷、张甝、索珍、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索靖是西晋将领、著名书法家。索靖善章草,传东汉张芝之法。索靖其书险峻坚劲,其章草自成一家,自名“银钩虿尾”,著有《草书状》等。历任州别驾、驸马都尉、尚书郎、雁门太守等职。晋惠帝时封关内侯,以荡寇将军之职平定西羌叛乱。赵王司马伦篡位时,索靖响应三王举义有功,累官后将军。
索靖看问题细致入微,目光长远。西晋建立不久,就出现了官僚争相夸富、政治腐败等种种社会现象。他认真分析这些现象,预见到天下行将大乱,晋朝将走向衰亡,但自己又无力改变这一局面,于是郁闷不已。一天,他指着洛阳宫门外设置的铜驼,叹息道:“我会看到你们卧伏在荆棘中。”后来,索靖的预言果然应验。
公元291年,西晋皇族之间矛盾激化,为争夺中央政权,爆发了“八王之乱”。公元303年(太安二年),河间王司马颙进攻洛阳时,索靖率雍、秦、凉义兵大破其军,却因战斗致伤而逝世,年六十五。累赠司空、安乐亭侯,谥号“庄”。
“八王之乱”,使都城洛阳遭到严重破坏。这场内乱持续了十六年之久,严重消耗了西晋的国力,导致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秩序动荡不安。同时,边疆少数民族也趁机内迁,西晋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定都洛阳的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又黑暗的王朝,统治集团腐朽不堪,又激烈地争权夺利,很快亡国,为时仅五十一年。
索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预见到了国家即将发生的变故,才有了指着铜驼叹息的一幕。
人们现以“铜驼荆棘”形容山河残破、世族败落或人事衰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