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处处可闪光
张业隆
我已走过三十七个春秋,我的青春年华在十年动荡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悄然流逝。回首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我愈发坚信:一个人,只要不忘初心,勤学奉献,青春便能处处绽放光芒。
我一岁时父亲离世,母亲独自拉扯着五个幼儿艰难求生,从起跑线上,我便落后于人。然而,母亲从未抱怨命运的不公,她常叮嘱我两句话:“黑金更比黄金贵(黑金指墨水,寓意文化知识)”“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两句话,如同熠熠生辉的火种,点燃了我心中励志向上的火焰,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座右铭。
我的中小学时光在十年文革的动荡中度过,但在母亲的督促下,我对知识的渴望比同龄人更为炽热。中学时,除了学好课内知识,我还常借阅文言文书籍和华侨信札,只为能帮邻里给南洋的亲人写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五六岁时,我已能熟练运用文言文撰写番信。这不仅赢得了乡亲们的赞誉,还收获了一些番货作为回报,让我真切体会到“黑金更比黄金贵”的内涵。
1976年,高中毕业一年后,十七岁的我被社员们一致推选为榄坡生产队队长。这一身份的转变,让我的肩头陡然沉重起来。我深知,仅凭现有的知识和思想境界,远远无法胜任这份责任,必须加倍努力。于是,我开始深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前瞻性地理解党的政策,立志服务生产、经济与民生。
当时,生产队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是缺乏资金购买生产工具和资料。经过深思熟虑,我和队委成员决定暗箱操作(在当时政策不允许承包的情况下),将部分有专长的社员承包出去,每人每月向生产队缴纳40元。如此一来,生产队每月便有了600元的承包金,顺利解决了购买化肥、耕牛和生产工具的资金问题。
主要矛盾的解决,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发展。当年,水稻、青皮冬瓜和西瓜喜获丰收。这些农产品作为外贸收购产品,价格可观,生产队的经济收入大幅增长,一跃从后进队成为先进队,群众生活也得到显著改善。
然而,村里世代饮用溪水的问题仍困扰着我们。不卫生的饮水条件,导致村民寿命普遍不长,能活过80岁的人极少。解决卫生饮水问题,成为我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多次前往县水利部门和防疫部门寻求帮助,却屡屡碰壁。就在我几乎要放弃时,母亲那句“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耳边响起,给了我重新出发的勇气。既然文昌县无法解决,我便前往海南行政区。我们的执着终于打动了海南行政区的水利和防疫部门,他们组成联合调查组,多次到村里考察、寻找水源、取样化验,最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引水方案:从2公里外的“最高土亮”泉水出口处砌蓄水池,埋设管道将泉水引到村口,再在村口砌蓄水池并安装水龙头。
通水那天,村民们杀鸡宰鹅,鞭炮齐鸣,比过年还热闹。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青春的付出与劳苦都是值得的,也领悟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人生哲理。如今,二十年过去,村里活过90岁的老人已有12位,还有一位百岁老人。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母亲“黑金更比黄金贵”的话语再次在我脑海回荡。是继续担任生产队长,还是专心复习参加高考?经过慎重权衡,我决定两者兼顾。白天,我忙碌于生产队的事务;夜晚,我挑灯夜战,刻苦复习。几个月的废寝忘食后,我考上了广东文昌师范学校。在师范学习期间,我不忘初心,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铺前镇当教师。尽管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深知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于是决定报考更高院校深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被海南大学师范部中文系录取。三年的专业学习,我再次以优异成绩毕业,可谓“五车学富勤为径,二度梅香苦作舟”。
大学毕业后,我重返教学岗位,一直负责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到1994年,经我教导的学生中,考上海南中学和文昌中学的数不胜数。我还被县教育局抽调到各学校上语文示范课,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教师。1993年,我被聘为县内最年轻的高级教师,每年都能获得丰厚的教学奖励金,再次印证了“黑金更比黄金贵”。
1994年,因工作需要,我调到铺前镇委工作,担任镇团委书记和镇委组织部助理。在新岗位上,我初心不改,勤奋好学,努力工作,常常忘记节假日的存在。我所蹲点的村委会是镇里最大且离镇委最远的,春节期间人员集中,容易引发土地纠纷。1995年和1996年春节,都有多起土地纠纷发生,我每次都及时赶到现场调解,成功协调处理了6宗纠纷,为春节的祥和与社会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镇团委书记的岗位上,我秉持“服务青年,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宗旨,紧密结合镇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投身现代化建设。根据各村的自然条件,我引导林梧和七岭村委会的青年种植西瓜、营造木麻黄林;引导铺港和铺龙村委会的青年发展高位池和低位池海水养殖;引导东坡、林梧、七岭村委会的青年采钛并建钛矿深加工厂。短短两年间,铺前镇涌现出几十位事业有成的青年,他们不仅解决了众多青年的就业问题,还为乡村公益事业捐款超200万元。
铺前镇青年的出色表现得到了认可,有2位青年当选为县政协常委,镇团委的工作也获得县委和县团委的充分肯定。1996年3月,文昌县青年工作现场会在铺前镇召开,我代表镇团委在会上分享了经验。
工作再忙,我也从未放弃看书学习的习惯。我总是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学习,风雨无阻。为了提升写作能力,我主动承担镇委镇政府的总结材料撰写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
回顾这二十年的青春历程,高中时,我凭借超前的学识为邻里带来便利;担任村官时,我因地制宜,为民排忧解难;在教坛耕耘时,我因材施教,培育出满园桃李;从政两年,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切,都是我不忘初心、勤学奉献的结果,也让我的青春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