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出版【中华通韵】一书的评论》
文/李振友(吉林)
发给范勤的微信
范勤弟你好:
你转来的褚宝增的文章介绍的《中华通韵》非常好。并将此文转给了聂德祥。而且讲了一些个人看法,一并转给你,请指正。
发给聂德祥的微信
德祥弟你好:
由褚宝增文章介绍的 国家教育部编辑出版发行的《 中华通韵》,将历史上传承的诗词韵(包括平水韵)以汉语拼音为韵根统一归纳为《中华通韵》。以普通话为标准的汉语拼音统一了文字语音,废除了入声字,简化了诗韵。方便了爱好者写诗。这是与时俱进,是诗韵历史发展的必然。充分体现出巜中华诗韵》的科学性,现实性与完备性。
记得你曾在诗词刊物发表的诗论文章中,也表述过用汉语拼音为依据统一诗韵是诗词发展的方向。这一看法是正确的,预见是超前的。
我对平水韵掌握的不好,有时需要查工具书,查找同韵栏目中能用的字。本来“东”和“冬”都是同一韵母, 非得列为一东二冬不可,让人不能理解。我经常以汉语拼音的韵母为根据写诗,有时也用近韵或邻韵,即属于用通韵写诗。
另外,我对入声字也掌握不好,由于太多记不住,常将入声字当平声用,(应为仄声),有时因为用错一个入声字而将整首诗否定,不能发表。现在好了,将入声字废除了,再也不被此束敷了。
总之,非常赞成诗韵改革的最终成果——《中华通韵》的诞生和推行。
范勤发来的微信
振友兄你好:
我非常赞同你转发的褚宝增文章的观点。有的人现在就是岐视用新韵作诗的人,显得他们莫测高深。咱九台就不乏这样的人。两年前何红枫老师介绍我进了九台诗社,我用新韵作了首诗,有的人立即表现出了不屑之态。后来听他们里边我的朋友说,他们那个圈里排斥新韵,我立即退出了。和这样的守旧抱陈、排斥新韵的穷酸为伍我感到无聊!
看了您转发的这篇论文,我心里非常痛快,不仅是对这些排斥新韵者的批驳,更是对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呐喊,高歌和赞扬!
谢谢老兄的分享。
聂德祥发来微信
新韵旧韵之争,一时不会结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见解去坚持就好。诗更重要的不是韵,还是要有思想内涵和艺术性。新韵旧韵都可以写出好诗,同理也都可以写出平庸之作。
李振友,男,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吉林省人,现住长春市九台区,系九台诗社社员,在《九台诗词》、《关东诗词》、《长白山诗词》,《长春日报》等刊物发表诗词几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