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院门访旧客问君离去几多春
文 /高俊玉
这两天闲着没事儿,我又翻起了自已收藏的老厂、老公司的一些照片。岁月荏苒,斗转星移,在历史车轮的飞速旋转中,有些我们曾视为工作圣地的场所已经消失,有些我们曾视为一代才俊的领导们也已经纷纷离任远行。反向穿越时光隧道,轻叩那些我们熟悉的天津电梯工业历史遗址的院门,访旧友、忆旧情,一桩桩小故事在心中翻卷,那里有为天津电梯工业发展做出毕生贡献的人!那里有天津电梯工业发展壮大的根!岁月无情,人有情,那些老领导、老师傅、老同事们,您还记得他(她) 们吗?

我1963年8月初中毕业即与同龄的30余名师兄弟、师姐妹们一起进入天津市解放南路443号院的公私合营电梯厂学徒。那时的工厂厂房十分破旧,冷作车间四壁围墙仅一米高,墙上方是由苇帘灰泥糊砌成的简易墙,墙壁中镶着一些木立柱,支撑着木架构的屋顶。全厂设备陈旧、老化,稍好一些的车、铣、铇床都集中在机加工的两个车间中。控制柜、选层器、门灯所在的钳工车间房屋质量稍好一些。我学徒的冷作车间喷漆组是由两排平房组成,一排用于厅、层、轿门等较大物件的打砂除锈。一排的前屋用于小物件喷漆前工序的除锈、打磨、刮腻子、刷底漆,而后屋用于喷漆涂色和打腊。那时工厂里还有一些简易的工棚或露天生产场所,象组装、检验,成品包装都在露天的空地上完成。厂区都是土路,雨雪天气,到处泥泞不堪。我们这家工厂厂子虽小,但员工素质高,人性好!领导与工人之间,师傅与徒弟之间长幼有序,亲密友善。厂北侧是公共汽车二厂,厂南侧是几家小厂,钟表厂、刀剪厂、暖水瓶厂。那时冷作车间锻压工段有台空气锻压锤,每当王盛银、宋玉锡、高云桥、毕玉新师傅他们开锤干活时,钟表厂组装钟表的零部件都会被震的散落一地。无奈,那家工厂只得搬走了。

我进厂时,厂党政领导先是郑宝贵与刘文录,后是许云生与刘文玉。他们没有什么官架子,脾气好,好接触。再后来厂领导换了几任,有孙子英、于德经、朱志玉、靳国钧、曹深、任秀仆、任树岳、于培堂等,对这些前辈我都很尊敬他们!但最让我感恩一生的是教我做人、做事、帮我们夫妻解决两地分居困难的老主任孙子英。
如今这些老前辈大多都已作古,也有些前辈调离升迁后,再无音讯,不知他们近况可好?

您看到上面图示的这座电梯小试验塔了吗?那是1965年初天津市委万晓塘书记来厂蹲点调研时动工兴建的。当年万书记就吃住在塔南侧的小平房中。那部小塔高48米,它为试制试验我厂电梯新产品、新品种工作了30余年,1998年因塔外檐铁制楼梯锈蚀严重,常常由塔上坠落下来,为防意外事故,我在人力资源部长任上向总裁和董事会递交了拆除电梯小试验塔的报告,获批后即把小塔拆除了。那小塔也留下很多故事,它的塔身内部曾沾有在生产试验过程中不幸墜亡的吴国华师傅的鲜血。天津电梯人为开发国产电梯即流过汗也流过血,他们的英雄壮举理应写入厂史和公司发展史!

您再看这张图片,这是1970年孙子英老主任主政时,开工兴建的新电梯试验塔,塔高114、7米,地上31层,地下1层,它有6个试验井道,1982年9月30日峻工。塔身上那“天津电梯”四个黑色的陶瓷大字,每字有5平米大小。它是老主任请市书法大家书写小样后,放大烧成后拼装镶嵌上去的。只是组装时现场工程师梅砚荣嫌“天”字那一撇太长,他自作主张地废弃了一块近一米长短的陶瓷块,结果组装完成后,从远景看去,那“天”字就有点小瘸腿儿。哈哈!那塔上也发生过很多故事,我复员后在政工组主管宣传工作时,曾陪同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在塔顶为《西哈努克亲王访问中国》那一新闻纪录片拍摄过外景。因塔正西面居民区中隐有一家军工厂,取景片过审时,上级领导明令让删除该厂景物,以防泄露军工机密。那些年时兴BB传呼机,一家BB机传呼公司经我司同意后在塔中部设置了音讯传导装置,借以方便当年简易的电话通讯业务。那塔顶是俯瞰市容市貌的绝佳之地,站在塔顶,大美天津的一多半美景尽收眼底,中外方好多贵宾都曾在塔顶上一饱眼福。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电梯市场的需求,经上级领导批准重组兼并了地处河东区一号桥的原一机局锅炉修理厂,而后即在该厂院区大兴土木,建造万米厂房和办公区域。新建的生产加工区域布局合理,物流有序,生产加工区域三维空间宽阔,成品半成品定位精准、流转顺畅,新厂房的建成和使用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上方中间图是河东工厂南门,左右两图是我分别在万米车间外花坛和厂南门小花园留影,

看着这万米车间全景图,一大批当年与我同龄的风华正茂的青年工人和年龄稍小一些的小师弟、小师妹们的音容笑貌齐聚眼前。象机加工车间的陈会发、郑茂金、吴占敏、赵春生、辛景和、张志春、迟方春、张家福、佟文广、王玉涛、曹绪安、马文贵、田桂兰、于九坤、米淑艳。冷作车间的季绪亮、崔桂华、高志远、唐福湘、齐恒民、张文藻、刘树明、郭 伟、马献伟、靳群马、宋维华、徐国华、杜来福、成 耕、王洪藻、曹绍义、栾 伟、齐德凤、许 华。象控制柜工段的于恩沂、王瑞丰、胡占佐、胡连玉、李宗辉、王 萍、侯 艳、袁世兰、张家兰。象操纵盘工段的孙利国、王吉祥、武鸿鸣、王兴州、史国华、李淑萍、赵宝香、王淑娟。象钳工工段的陈培志、黄树才、张同江、王玉贵、栗赤军、崔桂千、墨振林、吴秀兰、徐宝英、刘俊玲、朱秀兰。值得骄傲的是在我们钳工工段(老二车间)还曾走出过我们局的副局长、人事局长王志平和副市长张俊芳。纸短情长,在这一篇小文章中我只能例举生产一线青年工人的生力军、主力军。不可能写出和装下我在工厂的兄弟姐妹们的全部名单,更不可能将他(她)们的故事一一展开来写,我尊敬他(她)们,愿为他(她)们唱响天津电梯人英雄辈出的赞歌!

上面这张图是我们工厂的扶梯车间,1994年12月11日我们曾在这个车间中接待过来厂视察的江泽民同志。当年在这个车间中风华正茂、独挡一面的中青年员工有郑铁生、孙 翔、叶德林、高广武、刘光府、张书智、李瑞龙、张东来等。

看看生产车间内部,大家将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要素挥洒的淋漓尽致,令人惊叹。那些年,市局推广介绍我们工厂现代化科学管理的现场会接二连三,员工们对此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天津奥的斯的名声享誉中外。追思那些消失的工厂景物,让人无限感慨!旧景传神诉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河东工厂、西青工厂、原址在三条石大街139号的蜗轮减速机厂都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或是一片高楼大厦,或是饭店、超市。那些天津电梯人付出一生心血的景物、圣地如今只能深藏在你我兄弟姐妹们的记忆中!写到此,心中难免会生出一丝伤感和踌躇。再见了,那曾经辉煌一时、让人永记心中的天津电梯人的摇篮和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