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读《母爱深似海,母恩重如山》散文有感
——献给我们的母亲
“母亲就是一只小船,她载着我们在人生的江海里享受着惬意,也搏击着风雨;母亲就像一棵大树,她为我们遮挡着炎热时的阳光,也抵御着隆冬时的严寒;母亲恰如一台导航仪,我们每走一步,她都会给予预告、导航;母亲就是一页最美的华章,她的品质里写满了善良、勇敢和坚强。”——散文摘录
母亲给予我们生命,更多是给予我们灵魂的抚养,几乎影响了我们的一生。
母亲节纪念母亲,还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也许是地球村的缘故,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西方的风俗也渐渐融入了百姓的生活。
对母亲的记忆,还是从小学的时候开始的。母亲喜欢花,但从不种花养花。种花养花是父亲的事。我记得最清晰的是,每当院子里丁香花开得时候,是母亲洗花瓶剪花枝,让每间屋内都有花香。似乎要把丁香花的馨香久久得留在家里,告诉家人春天的味道是多么芬芳。还叮嘱我,一定把最为馨香的白丁香花给母亲的老师——张老先生送去。到了秋天天气已经凉爽了,父亲栽培的菊花渐渐得开了,绽放开舒展的花瓣,大概有五六十盆,满院都是菊花的清香。菊花盛开的时候,母亲就指挥我们往屋里搬花,当然是挑最好看的花放到茶几或桌子上,尤其是放在朝阳的书桌上,点缀的颇有几分书香气。
母亲喜欢花,更喜欢读书。母亲的床头总放着几本书,大多是小说。我看的第一本小说是周立波的《山乡巨变》,那时刚刚上小学四年级,好多字不认识,还要查字典,看了很长时间。好在母亲看书的时间也很长,我就有机会看完了第一本小说。母亲是在泉城路熟肉店做会计工作的,每天要店里结完账才能回家,回家的时间很晚,所以我有机会看到书。我睡觉前一定要把书放到母亲的床头,否则母亲还要来找书。母亲也知道,只要书找不到,一定是在我那里了。
就这样从小学四年级直到初中,大都在文革以前,陆陆续续的读了很多的书,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小说,我都看到了。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苦菜花》、《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巴黎圣母院》、《水浒传》、《桥隆飙》等等。在书中知道了家以外的社会和世界,就像魏源所说,可以“睁眼看世界”了。
少年时代的生活,几乎都是跟着父母的轨迹走的。父母喜欢养花看花,自己不自然的就喜欢上了花,喜欢与大自然亲近,喜欢花草树木,喜欢山水间的乐趣,至今乐此不疲。母亲喜欢看书,我就有条件看到了许多书籍,获得了许多知识和见闻,对于走向社会很有补益。那时候父母没有大篇的说教,没有严厉的训斥,只有家庭平淡温馨的生活,但父母喜好的影响,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丰盈了我们的生活,抚养了我们的灵魂,补充了我们的素养,为我们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现在回想起母亲的喜欢和影响,还是颇有感触的,可以说“母爱深似海,母恩重如山”啊!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