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是万物初生,生机勃勃的时节,我们现在能享受到这么好的生活,那是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有这样一群人,确切的说是一群孩子,本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但他们拿起了甚至比自己高的枪,走向了战场,松山战役娃娃兵。
在这里,有1000座娃娃兵的雕像,他们在牺牲时,最年幼的只有九岁。虽然他们还只是孩子,却肩负起了抗击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重要使命。他们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英勇娃娃兵。
1944年,云南爆发了为期三个多月的松山战役。在战争即将开始之际,日军表现得非常嚣张,声称中国军队只有付出十万人的生命才能夺取松山。当时,中国远征军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死亡人数超过7700人。由于兵员不足,他们被迫征召了7000名年幼的士兵。 这些孩子基本上是没有家庭的孤儿,其中一些孩子的父母遭到了残忍的不幸,另一些则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和战争的影响,家人无法承担抚养他们的责任,所以被征召入中国远征军。这些孩子的年龄大多在13-15岁之间,最小的只有9岁。
然而,他们毫不胆怯,肩负着比自己身高还高的武器,勇敢地面对敌人和炮火,毫不退缩地与敌人搏斗。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有7000名儿童士兵参与了松山战役。 我们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我们的先辈们在孩童时期就为我们承担的责任和担当精神。
如果你有机会去云南,希望到松山战场遗址来看一看。这里展示着一排排年轻面孔和永远保持稚嫩的孩子们,他们注定无法回到家园了。
孩儿们,回来吧
——写在松山战役娃娃兵烈士陵园
姚星梅
当远去的隆隆炮声
偶尔惊醒我安逸的梦
透过历史的尘雾
我看到
那样的一群娃娃兵
满是稚气的小脸
扛起比自己高的枪
义无反顾地冲进战场
他们是太小
还不知,此去也许就丧命吗?
那为啥还笑的那样的无邪
面对国破家亡
他们迎风长大
骨子里不屈的基因
瞬间爆发
最危难时刻
我们全民上阵
抵御外辱
你们倒下了
用身体给我们铺就了一条路
沿着这条路
我们迎来了盛世的中华
孩儿们,快回来看看吧
看看这山,这河,这现代化城市的一砖一瓦
如果真有转世轮回
你们再回到这个家
和我们一起
享受这盛世
带给我们的平和,安稳的家。
题松山娃娃兵(新韵)
姚志军(辽宁)
少小离乡去,披坚入战尘。
枪长遮瘦骨,弹啸噬倭群。
碧血浇河岳,丹心泣鬼神,
后人歌一曲,万里唱国魂!
浩歌一曲唱国魂
姚志军《题松山娃娃兵》以细腻的刻画、传神的笔触,描绘出娃娃兵“首身离兮心不惩,终刚强兮不可凌”的国殇之痛,可谓形神兼备,有总有分,引人入胜;结构严谨,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足见作者思维之缜密。
祭松山战役抗日“娃娃兵团
姚义勇(湖北)
滇西鼙鼓急,禹甸若危巢。
国破安有家?心似烈焰烧。
兵娃赴大义,未及长枪高。
阵前驱虎豹,英气冲云霄。
弹雨疾如剑,岂畏头颅抛。
热血换江山,三千战骨焦。
悲风满松径,怒江涨泪潮。
硝烟虽散尽,心头恨难消。
尧天千载月,长照赤旗飘。
注:“娃娃兵团”指抗日远征军中7000余名年龄在13至15岁的抗战老兵
稚子英气冲云霄
姚义勇《祭松山战役抗日“娃娃兵团》是一篇有特色的佳作。从“禹甸似危巢”领起,把稚子“为国牺牲敢爱身”的浩然正气表现得相当到位。战前的“镇定”、战中的“英勇”跃然纸上。“悲风出松径”起至“三千弱骨焦”四句尤为传神。需要提醒的是作者在人物和情景的刻画方面,还应注意在勾勒典型细节上多下些功夫。
满江红.松山战役娃娃兵烈士陵园
姚先辉(湖南)
怒水奔雷,犹听得、当年呜咽。高黎贡、弹痕如雨,深嵌残碣。七百天云皆血洗,十三四骨嶙峋裂。问松涛、何故夜翻腾,伤残月。
焦土下,硝烟灭。山根处,勋章叠。看锈蚀勋绶,仍系霜蝶。未冠头颅撑故国,无碑名姓镌哀结。后来者、须记取前贤、休忘绝!
犹闻当年奔雷鸣
姚先辉《满江红·松山战役娃娃兵烈士》一词可谓絵声絵色,如泣如诉。把战争的惨烈、满腔的怒火、不绝的哀伤、深情的痛悼,一起倾喷于如椽笔端,足见作者情感之水犹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可以说,他驾驭形象思维的“诗性”表达力是超众出群的。
诗题娃娃兵
姚焕其(广州)
沙场小张嘎,血里勇荆轲。
舍命天堂觅,娃娃可灭倭。
松山娃娃兵
姚小龙(陕西)
少小塑石身,军装领上尘。
为国当烈士,抗日献忠魂。
松山战役娃娃兵
姚绍丽(黑龙江)
稚子披征甲,松山赴国殇。
英魂埋热土,史册永流芳。
松山娃娃兵
姚新胜(江西)
倭寇侵彊土,犲狼恶鬼疯。
少年奔战火,碧血染苍穹。
抗日真英勇,杀敌建奇功。
捐躯为国难,万古后人崇。
瞻娃娃兵
——烈士群雕感怀
姚鹏飞(山西)
国破家亡几恸摧,贤愚贫富尽尘灰。
少年惨忍妖魔劫,落后挨刀一溜雷。
祭奠先烈松山娃娃兵们(古风)
姚金龙(安徽)
松山娃儿压枪膛,少年稚嫩上战场。
保家卫国献生命,华夏传承浩气长。
祭奠先烈《松山娃娃兵》
姚英(福建)
铭记娃娃英勇兵,保家卫国幼从征。
松山战役舍生命,稚嫩雄姿护太平。
悼松山娃兵
姚 晖 (广西)
怒水呜咽映暮曛,稚肩荷戟战倭军。
山河今日承平久,莫忘时年雅嫩坟。
云南松山战役娃娃兵烈士园陵
姚伟民(江苏)
朗朗乾坤侵我境,保家卫国稚娃兵。
甘抛热血驱倭寇,铸就英魂鬼魅惊。
无声面对松山战役娃娃兵
姚新谋(湖南)
本是双親掌上娃,神差鬼使把枪拿。
硝烟散尽山河寂,我亦无声对苍涯。
咏松山战役娃娃兵
姚绍丽(黑龙江)
稚子投戈赴国殇,松山浴血灭豺狼。
成年未及身先陨,留得英名万古扬。
悼松山战役娃娃兵
姚鹏飞(山西)
每瞻稚态泪横颐,国破英雄竟尔奇。
放志雷轰魔劫窟,横刀腰斩食人魑。
几多骸骨撑华夏,如许头颅振鼓旗。
血沃山河张国脉,至今贼寇乃低眉。
松山娃娃兵
姚铁军(河北)
肃目庄严感慨深,曾经奋勇抗倭侵。
一身浩气英雄胆,九岁忠魂壮士心。
血溅松山惊地覆,声吞寇垒对天吟。
丰碑铭记千秋史,不朽精神到此寻。
祭松山娃娃兵(中华通韵)
姚 晖 (广西)
怒水呜咽映暮曛,松山雾锁泣英魂。
童颜未解烽烟恶,稚子偏担家埠恩。
九岁持枪迎弹雨,七千浴血铸忠臣。
川河今日承平久,莫忘该年雅嫩痕。
谒云南烈士陵园娃娃兵
姚仁俊(安徽)
犹忆当年烽火劫,娃娃上阵扫狼烟。
目含烈焰瞋倭寇,身陷重围守祖田。
稚气未消鲜血洒,柔肩虽嫩赤心坚。
陵园雕像壮山岳,引我哀思入九天。
谒云南烈士陵园娃娃兵
当年日寇兽行盛,我武唯扬童子兵。
健儿松山驱虎豹,雄师云省杀豺狰。
腥风血雨忠心在,敌忾同仇斗志横。
遍地弹孔今尚重,金汤永固卫和平。
题松山战役娃娃兵
姚绍丽(黑龙江)
滇西烽火映残阳,奉旨从戎赴战场。
稚子临魔挥剑戟,丹情助力保边疆。
松山石上英魂铸,怒水涛中浩气彰。
碑纵无名传万古,未来永记少年郎。
水调歌头·祭松山娃兵
姚 晖 (广西)
怒水咽残照,悲雾锁松山。当年烽火如血,燃火映寒关。稚气难消童面,却负长枪赴战,生死一挥间。九岁儿郎勇,浩气贯云天。
弹雨骤,硝烟漫,骨成山。英魂化碧,化作春草护河川。今日山河无恙,不见枪林弹雨,歌舞满人间。常念英雄事,薪火永相传。
姚伟国(江苏)
廊引人随园景同,云蒸霞蔚著花丛。
姚伟国(江苏)
绣球簇簇碧云霞,待字闺中初秀华。
姚伟国(江苏)
乙巳探鹃逢谷雨,乐轩雅集兴方隆。
粉霞白雪廊为引,暖日清风坡醉红。
老总碑旁看袅娜,绿茵毯上舞玲珑。
莫言春去芳菲尽,此处依然姹紫融。
注:无锡中国杜鹃园绣霞轩前草坪西侧立有陈毅元帅诗碑。
姚骁(湖南)
白袜绿裙款款来,野田宅角处处栽。
山珍海席甘末位,草堂茅屋栖尘埃。
牵手鱼贝酬知己,合伴豆腐见胸怀。
姚伟民(江苏)
蔷薇路侧红,烂漫醉东风。
姚校(湖南)
黑云翻滚高楼低,风雨欲来形势紧。雨过天睛夕阳照,晚霞相映万家灯。
姚骁(湖南)
山静波隐霞烟缈,几树妍姿临水娇。
暮色四合栖流莺,晓露一春滋芳草。
敢夸清香粉蝶醉,不怕兀枝红颜凋。
姚校(湖南)
太极两仪生四象,八卦爻变辨吉凶。物极必反阴阳转,奥妙鱼图意无穷。
姚骁(湖南)
昨夜酥雨来,迎风杏花开。
山深缘径扫,香浅因野栽。
翠微升陋室,雪浪萦心怀。
姚永丰(湖南)
对望青山两眼迷,相思故地傍邻溪。
绿树石桥伴孤影,平沙起浪到春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