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忆旧
褚月华
每个人的心中对于小时候的记忆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印象,岁月里那些斑驳的往事在静谧的记忆中会因某个因素而从模糊变得清晰,因为记忆里有我们这一代人难忘的经历。我一次在脑海里搜寻着家乡老城的故事,用我记忆中的成长经历还原真实的城南旧事。
(一)
我们家老祖宅的根基,早期在南虹桥北堍东北首河边,也就是旧时的宜兴南门。67年因河道改造拆迁到西尤场巷,南门早年分东西尤场巷,东尤场巷和西尤场巷位于宜兴老城区南门城墙北面东西两侧的两条巷弄,以南大街(现为人民中路)为界限。东为东尤场巷,西为西尤场巷。据《宜兴县志》资料记载:在清代时这一带是牛场,专门从事耕牛交易买卖的场所,大家又称之为“牛落场”东西两条巷弄称作牛场巷,后来牛落场外迁,但作为地名却保留了下来,后来搬来了一户姓尤的住户,并在此生活繁衍。由于“牛”与“尤”谐音,所以大家也慢慢习惯了把这里的巷弄叫做尤场巷了,因为中间有南街相隔,于是便分成了东尤场巷和西尤场巷,并沿用至今。西尤场巷巷内这条路可以一直通往老宜兴的旧体育馆,每逢体育场有什么比赛,从老屋出来去体育场直走拐个弯就到了。
(二)
南门太平天国王府对于老宜兴人来说那是家喻户晓,棕红的王府外墙让人感到了一丝神秘和敬畏感,门口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侧脸相对,似乎还在担负着历史赋予它们的神圣职责守护着王府里面的珍贵文物。里面两个朱漆圆柱上绘有五爪蟠龙,屏门上有鲤鱼跳龙门的彩绘,有精雕细琢的石雕以及通向后院的东、西“大月亮”门等,为这多少有些简单的王府增添了一点王族的气氛。二姑妈家紧贴着太平天国王府,小时候跟随父母去二姑妈家总要去太平平天国王府里看看,尽管岁月早已模糊了斑驳的记忆,但依稀还记得里面保存完好的彩画和壁画,这些典型作品是太平天国非常珍贵的文物,宜兴太平天国王府见证了19世纪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风云激荡的历史。
(三)
在我幼小的时候是由外公外婆带大的,外婆家住在通真观路的茶局巷,门前的低坡上有一片林子,出了门就是周王庙周墓墩的大片荒地,空旷的荒地上长满了野草,夏天的时候林子里风吹过来沙沙作响。据母亲回忆:她小时候曾和姨妈去过周王庙的洞穴里,里面很大并有很多文字记载刻录在墓砖墙上,早年听说过有盗墓者拿到过当时已经锈迹斑斑的宝剑和衣服首饰等随葬品,据说这座周王庙仅是周处诸多衣冠冢的其实一处,其实外婆家前面的那片空旷地应该是周王庙的末端了,离周王庙还是有些距离的。外婆家附近有一块石皮场,这条路可以通往小东门,老宜兴的茶厂就在小东门,每天去茶厂上班的人都要从外婆家门前经过。小东门外有座菜花桥,很多人知道《我叫张德宝》的宜兴民谣里其中就有提到“菜花桥”。据宜兴民俗文化研究者徐建亚探研:“菜花桥”位于当年宜兴城区的小东门处,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大水淹没后被掩埋,后来宜城朝阳路改造工程在朝阳新村东侧挖掘施工时,工作人员挖到的硬物经过检查发现竟然是一块巨大的石条,而挖出石条的地方就在当年的“菜花桥”身下,所以,这块石条很有可能就是当年被掩埋的“菜花桥” 遗址。在母亲的回忆里也说到过从小东门出去就到了菜花桥,下了桥走过一段路会看到路的两侧有大片碧绿的桑树林。
(四)
年少时候的夏天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每当夜幕降临,陪伴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精彩好听的故事,慈祥的外公尽管在外面辛苦了一天,而依然绘声绘色的给我们讲述着他所知道的故事或传说,而“周处斩蛟龙”便是其中的一段,后来又在别的地方听到了更多周处的传奇故事。
周处是西晋时期义兴阳菱人(现江苏宜兴人)从小身体健壮,喜欢舞刀弄枪,家里人看到他喜爱学武就特地为他请了一个武师。
有了武师的指导,周处的武艺有了很大的长进,附近和他一般大的孩子都不是他的对手,周处不免得意洋洋,由于他的武艺越来越好便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他在乡里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以为靠自己的拳头就能打遍天下。乡里人看到他都头疼,谁也拿他没办法。
当时在宜兴一带,水里曾出现了一条蛟龙,山里又有一只猛虎,对当地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他们把周处、蛟龙、猛虎并称为“三害”,其中以周初的危害最大。
一天,有个人对周处说:“你这么好的武艺为什么不去把叫龙和猛虎杀了,也好显示你的真本事啊!”说话的人是想让周处把蛟龙和猛虎杀了,那么三害就只剩下一害了。
周处听了觉得有道理,他没用多大的力量就把猛虎杀掉了,然后又潜到水下去斩蛟龙。蛟龙在水中忽上忽下游出去十几公里,周处紧紧追赶与之搏斗。眼看着三天三夜过去了,水面上也看不到任何动静,正当大家以为周处和蛟龙同归于尽高呼庆祝的时候,周处杀掉了蛟龙从水中钻了出来,他看见乡亲们都以为他死了而高兴,才明白原来自己这么遭人讨厌,心里既难过又后悔。
周处一夜未睡,第二天他来到吴郡华亭去找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陆机、陆云。不巧陆机外出了只有陆云在家,周初便把自己的处境原原本本的告诉了陆云,说完后心痛地说:
“我现在只想改过自新,取得乡亲们的谅解,但我的年纪也不小了,恐怕不会有结果了。”
陆云开导他说:“做学问、走正道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古人说得好,早上明白了一道到里,晚上死了也不会觉得可惜。何况你年纪还轻,前面的路还很长。只要自己努力,还怕没出息吗?”周处听了很受鼓舞。他闭门读书,再也不游手好闲,惹是生非了。数年后,周处当上了东关左丞的官,后来又升为御史中丞。周处为官正直刚正不阿,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后来不幸在平定叛乱中殉国。再后来,人们就用“周处斩蛟龙”这一典故来表示勇于除害自新的行动。
周王庙是一座为祭祀晋平西将军周处而建的专祀,是宜兴地区规模最高历史最悠久的寺庙堪称“宜兴第一庙” 。周王庙坐落在宜兴中心地段的东庙巷东端,坐南朝北,至今有1700余年的历史。周墓墩史料陈列馆保存着包括王羲之等大量的名人题刻介绍了周处的生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五)
宜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秦代建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1988年1月撤销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明清时期的南城门称为“荆溪门”是有护城围墙的,经历了两千多年风雨沧桑的洗礼,老城墙在1959年拆除后又在2005年重建。新建的景观城墙“荆溪门”基本上还在原位。民国时期的人民路蛟桥以南南虹桥附近一带都叫南门,南虹桥也是南门的一座标志性的桥梁。
老宜兴的老公安局里面有一座很高的假山,经常有顽皮的男孩溜进去爬假山玩,公安局的地下有一个贯穿整座小山的防空洞,南北面各有一个门,里面种了好多桂花树,尽管公安局的围墙很高,但每到秋天里面的桂花树那怡人的清香依然会穿过围墙飘向外面的小道上,虽然小道很窄,但每天从这条小道上经过的人很多,人们都是冲着沿途的美景而选择通过小道的,踏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置身在桂花的清香味中好惬意。 老祖宅附近不远处的南虹桥下这条较宽的河,河水清澈,水波涟漪,游鱼欢畅,偶尔有小船经过泛起层层波浪。附近居民们的生活用水都在这条河里,旧时的宜兴酒厂就在这条河的对面,居住在附近的人都知道酒厂里有专门方便职工洗澡的浴室,所以酒厂的浴室也为附近的居民们提供了洗澡的方便,依稀记得酒厂浴室门口常年堆放着好多啤酒瓶子。据说八十年代全宜兴就两家半浴室,南门一家健康浴室,西门新华书店一家娇桥浴室,那个半家指的就是酒厂的浴室了,那个年代洗澡只要一毛钱。
(六)
老宜兴的美食小吃也是家喻户晓的,尽管那时候的人民路很短很窄,北至太隔桥,南到南虹桥就算是城区了,但很多人记得人民南路上的小笼包,小馄饨(一碗只要o.15),水磨汤圆,特别记得南门的清汤豆腐花,一副挑担里搁着碗盏家什,那碗上的青花图案倒有点像是明代的,卖豆腐花的大爷熟练的从木桶里用一个长长的勺子,一层一层地舀出豆花来,那豆花既像乳酪,又如白玉,似白云朵朵,热腾腾的豆腐花,撒上虾米浇上酱油,还有香菜大蒜花,一碗又烫又鲜的豆腐花吃下去真的舒服极了。还有宜兴饭店卖的熟菜也曾经是记忆中偶尔吃过的美食。
岁月总是在不经意间从身边闪过,如风,如剑,当多少陈年往事再涌上心头,尽管那些在流年里的斑驳片段已随风飘远,物是人非,曾经的繁华也早已被现代化的生活模式所替代,但宜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那些经久不衰的历史传奇故事已深深的刻录在宜兴人的脑海里。
褚月华,笔名楚悦,又名月亮姐姐,江苏宜兴人,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兴荆溪诗社社员。阳光国际文学社常务社长,文学总监。2009年起在《湖南日报》《火花》《西部散文选刊》等各类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发表作品,曾在2012年央视网络征文《寻找方大曾》活动中获得三等奖。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国优秀文艺作品征评获奖者。2023年三月荣获世界诗歌联合总会“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赛”金笔诗人奖,同年五月获得第七届 《世界最美爱情诗大赛》传世佳作奖。2023年在《中华诗园》首届红色诗歌大奖赛中获奖,同年九月在第四届孔子诗歌杯全球诗人创作大奖赛中获奖,《中国当代诗词名句》前二十名,全球华人“和文化”文学艺术大展赛铜奖。2024年在《面朝大海 新诗征文》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诗心岁月里聆听花开之声,温暖漫漫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