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士为知己者死
□作者:韶年
曹操和刘备二人有一段对话,堪称是《三国演义》中最精采的章节之一。二人不同的语言风格,乃至性格都在这段对话中彰显无遗。
一天中午,曹操邀请刘备喝酒,两个人聊得很开心,曹操指着天空中的龙挂,问刘备:“你知不知道龙的变化?”刘备摇头说:“不知道。”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藏身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变化,犹如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还可以比喻天下英雄。”说着,曹操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又问了刘备一个问题:“玄德兄,你说这年头谁是英雄?”刘备心里想:“我肯定是英雄,只是现在不得已。”但这话刘备不敢说,说了,有可能被曹操杀了。刘备想了想,只好跟曹操打起了酒官司,顾左右而言其它。
结果,绕了半天,曹操有些不耐烦了。便伸手端起酒杯说:“别绕了!这年头真正的英雄就是你和我。”而恰在此时,天上“轰隆”一声打了个巨雷。刘备呆呆地望着曹操,夹菜的筷子掉在了地上,其中有一支筷子在地上又弹了一下。这时,曹操正用袖子擦胡子上的酒,听到筷子声,便问刘备:“怎么了?”刘备赶紧捡起筷子,顺口说了一句:“这么大的雷,吓死我了。”曹操一听,禁不住哈哈大笑:“大丈夫怎么还怕雷呢!”刘备赶紧接口说:“孔子是圣人,他也怕打雷,别说是我了。”这便是流传千古的典故——“煮酒论英雄”。
曹操和刘备的求才用才之术是不一样的。“惟才是举”是曹操的一大发明,他能够削平群雄,统一北方,主要靠的就是这套不拘一格网罗人才的方针。而“求贤若渴”,则是刘备的专利,也让“三顾茅庐”,成为了古今招贤的典范。
曹操在网罗人才方面,采用的是:高薪诚聘,给官做、给房子、给职称、另外还兼送美女。而且对人才不求全,不拘小节,只要是有能耐,有毛病也不在乎。所以,曹操拥有谋士百人,战将千员,实力极其雄厚。
再者,曹操使用人才不拘一格,而在网罗人才的方式方法上,更是不拘一格。也就是说,不管使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只要是能把人才搞到手,尽可以不择手段。
早在讨伐董卓的时侯,曹操就发现关云长这个人武艺超群,战无不胜。尤其是关羽在虎牢关前温酒斩华雄之后,曹操更加喜欢关羽。曾私下里对荀彧说:“吾素爱关公人才武艺,勇冠三军,吾欲得之以为己用”。于是,打败刘备后,他想办法先把关羽引出城外,困在一座小山上,然后,把城里刘备的两个老婆当人质,逼迫关羽投降。为了让关羽背叛刘备,当天夜里,曹操只分给关云长和他的两个嫂子一间屋子,目的是叫他们乱了人伦。结果,你猜怎么着?关云长不仅始终没有走近房间半步,而且是一直扛着大刀在门外站了一夜,甚至连眼皮都不眨一下。曹操一看,佩服至极。赞叹道:“手中青龙偃月刀,跨下千里赤兔马,好一个神勇将军!”可见,他也知道那样做有点下作、不地道。后来,由于关羽义气深重,曹操虽然用尽了一切办法,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关云长。还有那位徐庶,曹操本来是想把他从刘备那儿挖过来,知道徐庶是个孝子,便先把他母亲弄来当人质,再叫老太太让儿子前来,可老太太不干,他又让人摹仿老太太的笔迹,写信把徐庶骗来。结果,老太太一气之下上吊自杀了。这下麻烦可就大了,徐庶听说以后,悲痛欲绝。认为是曹操害死了娘亲,发誓,绝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
刘备不同,他知道自己的本钱不如曹操,两手空空,不能像曹操那样大撒网,封官许愿。他只好靠一个“情”字,以情动人。如果说关羽没被曹操拉过去,是因为磕过头拜过把子的话,那么赵云则完全是刘备抹眼泪抹过来的。赵云原本是投奔公孙瓒的,刘备出兵救徐州时,兵力不足,就向公孙瓒借武艺高强的赵云。等完成任务以后,刘备拉着赵云的手,一个劲地流泪,舍不得松开,感动得赵云也抹眼泪。后来,公孙瓒战败死了,赵云流浪江湖,满世界地寻找刘备。那时侯,刘备穷得连个立足的地方都没有啊!等徐庶当了刘备的军师之后,刘备才一下子火了起来,接连打了两个大胜仗。
曹操一看,这还了得?决心一定要把徐庶挖过来。刘备知道后,当然是一万个不乐意。可他除了抹眼泪,还是抹眼泪,因为他心里清楚,依当时的情况,他什么也给不了人家。徐庶走的那一天早晨,他仍然是一路相送,一路抹眼泪。你还别说,就靠着那一脸的泪水,竟然真把徐庶给感动了。于是,便推荐了比自己能耐更大的诸葛亮。这才引出一段刘备三请诸葛亮的千古佳话——“三顾茅庐”。
当然了,请诸葛亮,同样也是靠一个“情”字。因为当时,他不可能给人家解决任何问题,什么住房啊,什么职称啊,什么待遇啊,高官厚禄就更别提了。因为当时他本身就是寄人篱下,暂且住在新野那么一个小县城里。
然而,孔明先生恰恰就是冲着他那份“情”字,于建安12年(公元207年)27岁的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首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中原、从而统一全国的宏伟蓝图——《隆中对》又称《草庐对》。
曹刘两个人相比较,刘备的求才术比曹操更高明。曹操虽然财大气粗,网罗了大批人才,打开了局面,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向着他。换句话说,不都是真心拥护他。徐庶虽然来了,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进曹营,一言不发”。赤壁大战,诸葛亮、周瑜等一系列计谋,他都一清二楚,可就是不给曹操点破,成心让他倒霉。还有那个司马懿,才能与诸葛亮不相上下,他们父子合伙,最后不仅把曹家的江山都夺了过去,而且还把曹操的子孙也全部杀光了。总之,曹操虽然征服了人才,却没有征服人才的心。
刘备则不同,一个诸葛亮,不但为刘备打天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死后,更是全心全意地辅佐他的儿子。诸葛亮临死前,又精心选出姜维接班,继续为刘家赤胆忠心地辅佐。拥有这样的忠臣良相,曹操显然是望尘莫及。
刘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士为知己者死。
作者名片;柳洪昌:笔名韶年,衡水市人,当代文学集萃平台签约作家,小说主编。现为《百度人才文学院》旗下十大平台,特邀作者。
百度红网文化学者总会长:潘恩生
百度红网文化学者名誉总会长:谭均平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尧华清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和同题诗总策划:
古远安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和同题诗总策划:
王建章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和同题诗总策划:
汪书业
作者:韶年
百度驻站作家:静静的百合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路小妹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丁五木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刘世民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高原明珠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有:丁建振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胡学华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易顺天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张翠英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静静的百合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韦承喜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石胜元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黄德刚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孙福庆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尚竹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张勇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王友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尚军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田树慧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柳洪昌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凯凤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黄艳华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郭美玲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燕国军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王怀尧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徐思清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映日红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许正刘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李汝文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曾兆林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张学龙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曾修森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张满海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高洪全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梁桂亮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牛天堂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姚先辉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苑旭明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秋海棠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魏秋霞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付风霞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张振之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古婉怡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百度青春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文秀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乔力一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梁乃慧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刘辉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魏秋霞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付风霞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张振之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刘辉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江帆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红阳绿地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枫叶如血(侯玉生)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扶亮清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李汝文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海纳百川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邸忠仁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冯颖辉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林如栋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奚志刚
百度首席文化学者:张玉良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牟福香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郭功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欧国华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阿泰
百度首席文化学者:邹美良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春水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崔相亮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燕国军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李明生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丁五木
百度红网首席文化学者:悠悠
中国名人百科最美歌词家:黄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