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泉城,万物勃发,生机盎然。当济南市委书记、市长率队再次南下招商的消息传来,全市上下为之振奋。这一系列密集的“顶格”招商行动,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济南高质量发展的前行之路,更向全体市民发出了“解放思想、广聚资源、共谋发展”的动员令。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节点,我们必须以思想的大解放、行动的大担当,答好招商引资这道“发展必答题”,让泉城大地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创新创造的高地。
一、招商突围:解码济南“顶格”行动背后的战略考量
透过频繁南下的招商足迹,我们看到的是济南对发展形势的深刻洞察。当前,区域竞争已进入“拼项目、拼产业、拼生态”的新阶段,招商引资不仅是稳增长的“压舱石”,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导航仪”。今年以来,从深圳到北京,从比亚迪到华为,济南招商团队的每一次“出征”,都精准锚定空天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与13条标志性产业链深度对接。这种“顶格推动”的背后,是对“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深刻认知——当主要领导带头成为“首席招商员”,传递的不仅是“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鲜明导向,更是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破局智慧。
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2024年广日股份济南数字化产业园的投产,预计实现年产2万台套电梯整机的产能;与广州工控集团的战略合作,更是将北方总部落户济南。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投资,更带来了技术、人才和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事实证明,招商引资不是简单的“招引项目”,而是通过精准对接城市战略定位,实现产业升级与城市能级的双向提升。当华为三大创新中心扎根历下,当中科宇航深化空天产业合作,济南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走出去引进“源头活水”,才能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
二、思想破冰:打破“舒适区”才能开辟“新赛道”
招商引资的比拼,本质上是思想观念的较量。长期以来,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既有“大明湖的温润”,也难免滋生“小富即安”的思维惯性。要打破这种惯性,首先需要干部群众在思想上“突围”——从“等靠要”转向“闯创干”,从“政府独唱”转向“全民合唱”,从“政策依赖”转向“生态制胜”。
解放思想,就要敢为人先。看看南方城市的招商实践:深圳以“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赢得企业青睐,杭州用“产业生态图谱”精准捕捉未来赛道。济南要想在竞争中突围,必须放下“省会城市”的优越感,以“店小二”的姿态优化营商环境,以“投行思维”策划产业布局。此次南下考察华为,双方洽谈推进区域总部建设,正是这种思维转变的生动实践——不是简单引进项目,而是构建“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生态培育”的全链条合作。
改变思路,就要全民参与。招商引资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需要企业家、市民、乡贤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在广州工控集团的合作中,既有政府的战略引导,也离不开企业前期的市场布局。这启示我们:要激活“人人都是招商环境”的意识——企业家主动牵线搭桥,市民积极宣传城市优势,乡贤助力牵线项目,让招商资源在全社会流动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发展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当每一个济南人都成为城市的“招商大使”,我们的发展势能必将不可阻挡。
三、行动赋能:让“施工图”变成“实景画”
思想的价值在于指导行动。面对招商引资的重任,全市上下必须拧成一股绳,让“规划图”变成“施工图”,让“时间表”变成“计程表”。
对干部而言,要做招商一线的“主攻手”。领导干部带头走出去,绝不是“作秀”,而是要树立“招商为要、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从刘强书记率队走访京东集团,到于海田市长与企业洽谈合作细节,这种“顶格协调”的机制,就是要破解项目落地中的“中梗阻”。广大干部要主动对标“南方经验”,学习他们“敢谈、善谈、谈成”的能力,既要懂产业政策、行业趋势,又要能算“经济账”“生态账”,成为招商领域的行家里手。
对企业而言,要做产业升级的“主力军”。招商引资不是“招外弃内”,而是“内外兼修”。本土企业要抓住机遇,主动与头部企业合作,在产业链协同中提升竞争力。比如,广日股份济南产业园的投产,不仅带来了产能提升,更将带动本地配套企业的技术升级。广大企业家应积极“走出去”,在技术合作、市场拓展中寻找新增长点,让济南成为“总部经济”“研发中心”的优选地。
对市民而言,要做城市形象的“代言人”。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济南营商环境的“微窗口”。我们既要当好“宣传员”,向外人讲好济南的历史文化、产业优势;也要当好“服务员”,用热情好客、诚实守信的城市品格,让客商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从大明湖畔的文旅名片,到高新区的科创热土,每一个济南人都应成为城市软实力的“加分项”。
四、未来已来:在开放创新中书写泉城新篇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济南正处于“走在前、开新局”的重要窗口期。当招商团队在南方城市洽谈合作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项目的签约,更是一种“开放图强”的决心——向先进地区学习理念、引进资源,用“他山之石”攻自己发展之玉。
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招商引资时不我待。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迅速行动起来:各级干部要带头走出去、请进来,在招商一线比能力、赛实绩;企业家要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在产业升级中勇当先锋;全体市民要热情参与、积极支持,为城市发展汇聚强大合力。当每一个人都成为济南发展的“建设者”而非“旁观者”,我们必将迎来更多“城市合伙人”,共同绘就“强新优富美高”的现代化强省会新画卷!
朋友们,黄河之水奔涌向前,时代浪潮催人奋进。让我们以思想解放为笔,以招商引资为墨,在泉城大地上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济南的明天,必将因你我而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卢闯,1968年生于山东济南,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系资深媒体人、财经时政评论员及《都市头条》认证作家、认证编辑(2025年5月14日认证)。其深耕文字创作三十载,在《读者》《青年文摘》等国家级刊物发表散文、时评百余篇,出版诗词文集《卢闯诗词文集》,以幽默风趣笔触解构生活万象,擅长将时政财经热点融入通俗叙事,形成“犀利洞察与轻松表达兼具”的独特风格。曾获2022年“吴伯箫”杯全国诗文大赛金奖、2023年“风雅颂”杯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作品兼具文学性与社会价值,被读者评价为“能在柴米油盐里看见时代浪潮,于嬉笑怒骂中洞见财经逻辑”。现居济南,笔耕不辍,持续以文字记录时代温度,传递理性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