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编辑出版《叶培元家书》的过程中,多次通读了父亲的137封书信,深感其中饱含着家教家风的丰富内涵,现从6个方面予以小结提炼。
四是谦虚谨慎,厚道正直。
父亲一生为人谦虚谨慎、厚道正直,他把这种为人处事的家教家风通过书信对我们进行言传身教,使我们受益匪浅,终身受用。
1974年9月至1976年9月,我在农村知青队劳动,担任队长。父亲在1976年1月23日的书信中说:“要虚心接受别人意见,不要主观办事,不要有虚荣心,不要怕同学们批评,有问题要自己多作自我批评,越是这样,在同学中就会越有威信。”
父亲在1979年5月10日给我的书信里说:“我发现你很少总结自己的缺点,改进自己的短处。应当在生活的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短处,学习人家的长处。”
1996年4月份,我从武钢工会办公室调研科科长岗位调任武钢工会组织部副部长,这时父亲来信提醒说:“说话、表态、接待人都更应谨慎、谦虚,处理问题要有原则性。”“要搞好同志们的团结,要多征求一把手的意见,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2010年11月9日,父亲给他的警察孙辈在书信中要求:“要谦虚谨慎,对人要热情,尊重领导和一切同事。不能像有的人搞阿谀逢迎那一套,人要有骨气。”
父亲的不断提醒、不断告诫,使我们几代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取得成绩时戒骄戒躁,对人真诚厚道、不卑不亢,始终保持了初心。
五是锻炼身体,杜绝陋习。
父亲不仅对我们严格要求,同时也充满了亲情与关爱。爱护身体、注重锻炼、杜绝熬夜和不爱运动等陋习,是他在书信中常常提到的。他多次在书信里提醒或强调,要养成早起早睡的良好习惯,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要保持心情愉快,饮食要吃饱吃好,小病要早治、无病要早防。
父亲在来信中多次叮嘱:“千万不要沾染抽烟喝酒的坏习气,尤其抽烟要坚决不沾。”
他在书信中写道:“一是身体,二是本领,没有这两条,为人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都是空话。”
他还认为,“身体是占第一位的,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你本领再大也不能发挥作用。”
这种观念或许与父亲的亲身经历与感受有着极大的关系。他在沔阳县通海口10多年的农村艰苦工作中,以及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批斗与摧残,胃曾切除了三分之二,后来又感染上血吸虫病,直至40多岁时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在武汉同济医院被诊断为“肝硬化腹水”,曾下达“病危通知单”。
父亲的亲身经历和书信里提醒与告诫,使我们不断克服不健康的陋习,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六是勤劳朴实,吃苦耐劳。
勤劳朴实,吃苦耐劳,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父亲在给我的书信中,特别是我在沔阳县八潭公社金河大队知识青年队务农期间,多次谈到这些。
1975年4月12日父亲来信说:“要诚心诚意地向贫下中农学习,不仅是学习他们勤劳朴实、热爱劳动,而且还要学他们会劳动、会做事,这就要处处做有心人,观察人家怎样在做,自己就照样去学。”
那几年,我按照父亲的这些要求去做,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学会了许多农活,晚上教他们学文化、学政治,在农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担任大队团支部宣传委员,被评为县知识青年标兵,出席了荆州地区知识青年代表大会。
1978年6月6日父亲来信说:“你和少英现在都要树立这样是思想:现在是刻苦造就自己的时候,不是讲吃穿、讲享受、图舒适的时候。”
父亲认为,培育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思想对品德与人格基础极为重要。他在对我的多封书信中还提到要加强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如:“要进行些传统的艰苦朴素教育,勤劳的教育。在家学着做小事,让她懂得一粒粮食、一件衣服都是来之不易的,是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这个基础教育很重要。”
多年来,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深深扎根在我们的脑海里,落实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如几十年工作加班加点对我来说,真是家常便饭,而且毫无怨言,从不计较,如一些工作报告、经验材料、调研报告、稿件编辑常常在业余时间继续进行。许多次,围绕企业的重点工作,常常连续十天半月地加班加点,圆满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
我编家书,总结和分析《叶培元家》的丰富内涵,我深切感受到传承家教家风美德,就要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构建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体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让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叶少雄简介
叶少雄,大学本科学历,武钢高级政工师,先后在武钢热轧厂、武钢党委政策研究室、武钢有限责任公司、武钢集团工作,曾任湖北省青年自学成才协会副理事长、武钢青研会副会长、《武钢工会工作》副主编,在各级媒体发表论文、通讯、散文百万余字,主编或编辑书籍十余本,其中《叶培元家书》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坚持志愿服务宣讲家教家风。近年来,获“武汉市最美家庭”“青山楷模”“青山区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