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话小满
苏庆松
立夏披着盎然的绿意渐行渐远,时光流转中,夏天的第二个节气——小满袅袅而来,在这个“万物见长,小得盈满。”的勃发季节里,品味千百年来富有意蕴的小满谚语,饶有一番情韵。
《懶真子录》云:“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这个时令,我国部分区域的谷物正值灌浆期,籽粒渐饱满;而江南、华南地区的小满多表示降雨量的盈缺态势。在漫长的劳动实践活动中,人们逐步总结了许多与气象、农事劳作等相关的小满谚语,虽然谚语因地域、物候等因素而不尽相同,但是这些传承已久的经验积累,却在生产劳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文字生动朴实,意趣灵动。
“小麦到小满,不割自会断”“小满不满,芒种开镰”“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立夏种黍黍”“小满三日望麦黄,小满十日满地黄”“小满动三车,谷秧不出窝”等等。这些谚语,是人们经年累月躬身观察、亲自体验而悟出的智慧总结,它贴合时序的更迭变迁,天气的倏忽变幻,庄稼的生长规律,植物成熟的征兆表现等。许多谚语在民间妇孺皆知,它提醒、引导、催促人们要不违农时、留意天气、把握墒情、力争增产丰收。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广大人民根据时序轮回,调节劳作计划,适时耕作,做到农事有条有理。小满节气的谚语,有的提示人们要及时耕耘播种,加强田间管理,比如“小满节气到,快把玉米套”“麦后才把玉米播,大雨来临就够呛”“小满后,芒种前,麦田串上粮油棉”“先种后浇较牢靠,先浇再种遭鼠咬”“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等等。有的谚语让人们怀揣收获的希望,看到一片丰收景象,例如“小满见三鲜:山杏、樱桃和鲜蒜”“麦到小满日夜黄”“麦黄不喜风,有风减收成”“小满十八天,青麦也成面”“小满枇杷黄,杨梅紫来尝”等等。这类谚语也同时启示人们在农事上要未雨绸缪,把握墒情,抓住时机耕作抢收,确保庄稼颗粒归仓,五谷丰登。
小满谚语,有反映、预测近期或未来天气趋势的,例如“小满不下,黄梅雨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小满不下,犁耙高挂”“小满有雨,芒种无雨”“大雨下在小满前,农民不愁水灌田”等等。这些谚语通俗易懂,简单明了,是人们在长期劳动实践中,通过不断观察物候特征、气象相态,长期摸索出来的观念,对小满节气前后的天气走向,有一定的预示作用。比如华北地区有一谚语“热干风,风干热,三管齐下就是祸”。这个时间段从大西北东移南下的冷空气,基本不再生成,气温蹿升,熏风时常压倒北风,朔风往往呼啸而鸣,极易形成干热风,导致农作物干旱、受损、减产。这一谚语警示人们要及时进行田间灌溉,确保墒情;要加固农业设施防护力度,尽量减少损失。当然,天气变幻莫测,人们只是从劳动实践中,通过谚语预测天气的一个大致趋势,但也彰显了人们的颖悟和先见之明。
《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之小满》中写到:“油菜收割荚角子,蚜虫防治麦杆蝇。”先人早就知晓作物需防病虫害,今人的谚语中不乏防治病株的语句,“麦前不治蚜,麦后棉‘烫发’”“小满防虫患,农药备齐全”“苗蚜治不下,伏蚜积疙瘩”,这些谚语提醒人们,要及时使用有效杀虫剂进行防治。“苹果梨子早疏果,免得日后舍不得”“小满种棉花,光长柴禾架”,这两句农谚是针对林果树的管理而言的;对怡情悦性的垂钓者来说,这些谚语可铭记心中“小满时节鲫鲤肥,垂竿莫待鱼影稀”“小满钓鲶鱼,夜钓更惊喜”“小满鱼满塘,再忙莫丢桨”。还有的谚语涉及到这个时节的美食,最耐人寻味的话是:“小满吃苦菜,一年不受苦”,苦菜清凉爽口,略带涩味,这句谚语虽然朴素却蕴涵着一番哲理:“顺应自然,以苦为乐”亦是一种人生态度,我们要主动接受生活的“苦味”,方能沉淀出成长的果实,这是对“苦尽甘来”最唯美的诠释。其部分谚语暗含万物先历小满,再度“大满”的人生玄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