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一则女诗人互撕的新闻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余秀华与邬霞,这两位从社会底层一路打拼上来的女文人,她们的骂战不仅让自己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也让整个社会看到了底层文学工作者不为人知的生存困境。
底层女文人的生存困境
余秀华与邬霞,她们有着相似的出身背景,都来自社会底层,生活充满艰辛。余秀华身患脑瘫,却凭借着对诗歌的热爱,在文学领域闯出一片天;邬霞当过厂妹,在流水线的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写作。然而,即便她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却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流量至上,创作初心被吞噬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严肃文学的创作空间被不断挤压。余秀华和邬霞的骂战,看似是个人恩怨的爆发,实则是流量经济对文学创作的侵蚀。余秀华深谙流量密码,她的每一次出格言行都能引发舆论的狂欢,新书销量也随之水涨船高;邬霞在这场骂战中,公众号粉丝暴涨,也尝到了流量的甜头。当文学创作沦为获取流量的工具,诗歌的精神内涵被消解,创作者的初心也被抛诸脑后。
阶层跃升艰难,认知隔阂难消
余秀华虽然凭借诗歌实现了阶层的跃升,但“脑瘫诗人”的标签却如影随形,成为她难以摆脱的枷锁。她用看似洒脱的“泼妇骂街”姿态来对抗外界的偏见,却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另一种困境。而邬霞,作为从流水线走出来的“打工女作家”,在向上攀登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她与余秀华之间的骂战,也反映出阶层跃升后的认知隔阂。余秀华以成功者的姿态否定邬霞的生存策略,却忘记了自己也曾身处底层,需要他人的支持与理解。
生存与尊严的两难抉择
邬霞在公众号发布自己和女儿的照片,这本是她记录生活、分享日常的方式,却被余秀华斥为“以色示人”。对于邬霞来说,这些照片或许是她在艰难生活中维系尊严的一种方式,她渴望通过文字和照片展现自己的生活态度。然而,在这场骂战中,她的尊严被肆意践踏,生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她的《吊带裙》原本是对底层女工生活的诗意表达,如今却被简化为“被余秀华骂哭的阿姨”这一标签,作品的价值被忽视,创作的意义也变得模糊。
底层文学工作者如何逆袭?
底层文学工作者要想冲破困境,实现人生逆袭,需要从多个方面努力。
坚守创作初心,拒绝流量诱惑
在流量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创作初心至关重要。底层文学工作者应专注于作品的质量,用真诚的文字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而不是为了追求流量而放弃自己的原则。例如,作家路遥,在艰苦的创作环境中,始终坚守对文学的热爱,创作出了《平凡的世界》这样的经典之作,为读者展现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激励着无数人。
提升文学素养,突破创作瓶颈
不断学习和提升文学素养是底层文学工作者突破困境的关键。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作品、参加写作培训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写作技巧。同时,要勇于尝试新的创作风格和题材,突破自身的局限。比如,莫言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吸收民间文化和西方文学的营养,形成了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中国文学赢得了世界声誉。
建立互助社群,共同成长进步
底层文学工作者可以建立自己的互助社群,在社群中分享创作经验、互相鼓励支持。大家可以一起探讨文学问题,共同面对创作过程中的困难。例如,一些网络文学创作团队,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写作心得,共同打磨作品,不仅提高了创作水平,还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友谊和成长。通过社群的力量,底层文学工作者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底层文学的发展。
余秀华和邬霞的骂战,为我们揭开了底层女文人真实的生存现状。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底层文学工作者唯有坚守初心、提升自我、团结互助,才能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简介:卢闯,1968年生于山东济南,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系资深媒体人、财经时政评论员及《都市头条》认证作家、认证编辑(2025年5月14日认证)。其深耕文字创作三十载,在《读者》《青年文摘》等国家级刊物发表散文、时评百余篇,出版诗词文集《卢闯诗词文集》,以幽默风趣笔触解构生活万象,擅长将时政财经热点融入通俗叙事,形成“犀利洞察与轻松表达兼具”的独特风格。曾获2022年“吴伯箫”杯全国诗文大赛金奖、2023年“风雅颂”杯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作品兼具文学性与社会价值,被读者评价为“能在柴米油盐里看见时代浪潮,于嬉笑怒骂中洞见财经逻辑”。现居济南,笔耕不辍,持续以文字记录时代温度,传递理性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