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中的崔氏“东山草堂”
大唐天宝八载(749)左右,卢象、王维、王缙、裴迪等人,齐聚崔兴宗位于蓝峪口的山居,把杯言欢,同题唱和,分别以咏“崔处士林亭”和“青雀”为题作诗。
崔兴宗,附马崔恭礼之后,属博陵崔氏二房。王维母亲亦出于博陵崔氏,崔兴宗为其侄子,为王维表弟。故王维在蓝田辋川置别业以后,崔兴宗也置别业于蓝田,隐居山林,与王维、裴迪等相互来往。但他实际上并不甘心无所作为,他作的《青雀诗》是这样说的,"青扈绕青林,翩翾陋体一微禽。不应常在藩篱下,他日凌云谁见心。"作者以青雀自喻,希望有朝一日能展翅凌云。以后崔兴宗出仕,先后任右补阙、饶州长史等,品阶虽不算高,但终得偿"凌云"的报负。
乾元元年(758年)秋,被贬官时任华州司功参军的杜甫,也来到了崔氏山庄,并留下了《崔氏东山草堂》和《蓝田九日崔氏庄》两首诗。
杜甫之母,也出于博陵崔氏二房,与崔兴宗同祖。崔夫人之母,为义阳王李琮的女儿。而李琮之父纪王李慎,又是李渊之孙。崔夫人之父,名焉不详,其外公为舒王李元名,元名亦为李渊之子。
根据查慎球教授推算,兴宗应属于杜甫舅辈,故杜甫在华州任职以前,将家人托在兴宗处。故重阳日来此,同家人过了一个团圆节。因为战乱年间,山庄维持艰难,故杜甫来,只能剥栗食芹。
其时王维在长安,任给事中,杜甫未能与之会面。而兴宗亦未在山庄,山庄主事人应同杜甫同辈,所以杜甫诗中以"汝"称之。(兴宗未在山庄的一个证据是,钱起在蓝田任职后,曾去辋川和王维会聚唱和,但诗中从未出现过崔氏庄和兴宗字样)
山庄可能一直保留在杜甫晚年。其二弟杜观曾于蓝田迎妻,可能之前将妻安置在`蓝田崔家。对此杜甫有《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赴江陵,喜递三首》,以前读此诗,总迷惑不解。今知杜同兴宗关系,才恍然大悟。
那么,崔兴宗的别业又在何处?
王文学等蓝田王维研究学者考证 ,草堂在普化河湾口村一带,此论虽大致不差,但还有失精确。准确地说,崔氏山庄应在蓝桥清水河以东的玉山北簏。
从王维、王缙、裴迪、崔兴宗在山庄林亭所写诗以及杜甫诗看,山庄在蓝桥清水河谷口外即山岭以北的山林中。试看:
山林中:绿树重阴盖四邻(王维),林中独酌邻家酒(王缙),乔柯门里自成阴(裴迪),穷巷空林常闭关(崔兴宗)。
山岭北:悠悠独卧对前山(崔兴宗),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杜甫)。
那么,山岭以北,又在清水河东还是西呢?杜甫《崔氏东山草堂》的诗题即指明了。
与之相时应的,蓝谷以西的山岭诗人们常以西山或西峰称之。
例如,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和《梦寻西山准上人》中的西山西峰同蓝谷西的化感寺有关。《山斋独坐,喜玄上人夕至》中亦说,“前峰曙更好,斜汉欲西回西。”前峰是指谷西悟真寺所在玉润山。
从情理上说,崔兴宗隐居是为求山色幽静,而蓝谷出山以东部分为悟真寺下院,唐时此寺规模宏大,水陆活动频繁,香客众多,隐居在此,何以闭关?
故崔氏山庄必在清水河东,玉山北麓的高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