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陕西省委在云阳
文/王宽鹏
西安事变爆发后,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936年12月25日,中共陕西省委恢复成立。同月,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电请中共中央,请求中国工农红军南下关中,进驻渭北地区。经中共中央同意,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遂于12月底进驻泾阳县云阳镇。
1937年1月下旬,中共陕西省委迁到泾阳县云阳镇,在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掩护和指导下,领导陕西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5月22日至5月27日,中共陕西省委在泾阳县云阳镇召开了全省党员代表大会,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杨尚昆等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贾拓夫作了《目前陕西党的任务与工作》的报告,提出了陕西党组织在新时期的任务是动员和领导千百万群众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为和平民主和抗战而斗争,为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而斗争。最迫切的任务是发展与巩固党的组织,加紧党员的政治教育。
“七•七”事变爆发后,7月12日,中共陕西省委发出《关于日本进攻平津与党的任务及指示》,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加紧进行抗战宣传鼓动工作和抗日人民的组织工作,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发动全民族的抗战而奋斗。8月,中共陕西省委在泾阳县云阳镇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赵伯平任班主任,省委主要领导担任教员,贾拓夫讲党的路线与方针,张德生讲党的建设,赵伯平讲农民运动,汪锋讲统一战线和游击战争,胡达明讲工人运动。
1937年9月,中共中央青年部部长冯文彬到泾阳县云阳镇,同中共陕西省委负责人贾拓夫商定,举办战时青年训练班。10月11日,第一期战时青年训练班在泾阳县于右任所办的斗口农场开学。11月,第二期迁往云阳镇开办。1938年1月,第四期迁到安吴堡开办,至1940年4月25日撤离,训练班共举办了14期。
1937年12月22日,中共陕西省委在泾阳县云阳镇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贾拓夫作《关于目前抗战形势与党的任务的报告》。报告指出:今后工作的方针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民众救亡运动的领导,广泛组织民众与武装民众,使其成为补充前方和开展游击战争的基础。会后,省委派干部到各地传达会议精神,并到党组织空白区恢复和发展组织。
1938年1月12日,中共陕西省委指示渭北各地党组织加强城市工作,利用各种方法在三原等地开展工作,领导抗日救亡活动。6月初,中共陕西省委在泾阳县云阳镇召开全体委员会议,讨论党的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等问题。会议要求提高广大群众对抗战前途及统一战线的信心,使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工厂、农村,并在发展中隐蔽自己。由于西安形势恶化,中共陕西省委将一部分干部调回云阳。7月1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十七周年大会上,八路军战士首次公演了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其中杨公愚编写的秦腔现代戏《新教子》,白一、苏一萍、曹冠群表演的话剧和舞蹈引起了轰动。次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负责人欧阳钦指示杨公愚正式筹建剧团。因剧团成立于党的生日和“七•七”抗日纪念日,故命名为“七一剧团”。中共陕西省委十分重视剧团的活动,赵伯平等亲自编写了《大上当》、《抓壮丁》、《新考试》等剧目,1940年后,剧团根据上级指示北上延安,遂更名为“西北剧团”,受西北工委领导。后奉命迁至旬邑,更名为“八一剧团”,由中共陕西省委领导。建国后,该剧团与民众剧团合并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1938年8月12日,中共陕西省委在泾阳县云阳镇召开活动分子会议,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贾拓夫作了《关于巩固团结、保卫陕西与当前迫切任务》的报告。指出中共陕西省委工作的重点是做国民党地方武装的工作和改造非法武装,随时准备开展大规模的游击战争。要求各地必须有计划地、普遍地发展党员,提高工人、妇女、军人党员的比例,强调加强党内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加强支部工作,把推动与改善支部工作当作各级领导的第一要务。1938年11月22日,中共陕西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在泾阳县云阳镇召开,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贾拓夫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了两年来陕西党的工作。12月27日,中共陕西省委学生工作委员会在泾阳县云阳镇召开扩大会议,贾拓夫、张德生、赵伯平及中央青委副书记冯文彬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1939年3月,中共陕西省委妇女工作委员会在泾阳县云阳镇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发动妇女参加抗日工作。4月3日,中共陕西省委在泾阳县云阳镇召开各地委组织部长和部分县委书记会议,提出了党的组织发展工作质与量、发展与巩固二者的并重方针,要求在统一战线中保持党的独立性,坚持马列主义路线,警惕一切反共阴谋和企图。5月5日,中共陕西省委在泾阳县云阳镇召开全体委员会议,提出党组织“以巩固为主,但并不放弃发展”的方针。1939年9月,中共陕西省委决定撤销地委一级党组织,改用特派员联系指导各县工作。11月,中共陕西省委在泾阳县云阳镇召开全体委员及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干部、特派员、县委负责人会议,学习中央《关于巩固党的决定》。12月,由于国民党顽固不断致造摩擦,陕西国统区的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共陕西省委机关从泾阳县云阳镇迁往陕甘宁边区淳耀县安社村。
中共陕西省委在泾阳县云阳镇历时三年,领导陕西各地党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抗日救亡运动,培养了一大批抗日骨干,恢复和发展了各地党组织,推动了陕西抗日形势的发展。
作者简介
王宽鹏,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陕西省洛川县人,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研究员、理事、副秘书长、网站记者、编辑,国际网络文学联盟军旅文学部编审,《洛川文学》特约作家。1981年10月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新闻报道员、干事、科长、副处长、团政委、甘肃省军区军史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等职,上校军衔。工作之余,爱好写作,笔耕不辍,有600多篇新闻稿件、论文、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被军内外报刊杂志刊登,其中有40多篇获奖。因写作成绩突出,先后5次荣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