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律师可以求助,公正司法从何而来?”还强调“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时提到“一个案例胜过一沓文件” 。
2024年9月10日19时左右,某村一场葬礼的筹备意外引发冲突。甲在亲属家参加葬礼时,因言语不合与乙发生争执。乙率先动手殴打甲,甲随即在地上捡起一把剪刀,将乙扎成重伤二级。2024年12月20日,某市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定,甲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责令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乙经济损失人民币6万余元。判决下达后,甲不服,提起上诉。
2025年1月8日,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国家一级律师王文生,实习律师许岩松(曾任警长),以及北京冠衡(长春)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壁晗,接受甲之子(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委托,担任甲二审的辩护人。王文生律师迅速带领刑事辩护团队投入案件阅卷与研判工作,第一时间赶赴看守所会见甲。通过与甲深入细致的交流,团队逐步还原案件细节。随后,团队全面梳理案卷材料,王文生律师带领冠衡刑辩团队日夜钻研,多次修改稿件,最终形成一份专业且极具说服力的辩护意见。
与此同时,冠衡刑辩团队积极推动刑事和解,促使甲之子与被害人乙达成赔偿协议。双方成功签署刑事和解协议书,被害人出具谅解书,乙明确表示不再追究甲的刑事责任。此外,冠衡刑辩团队始终与二审法官保持有效、顺畅的沟通,强调被告人甲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和酌定从宽处罚情节,且其认罪认罚,积极赔偿被害人并获得谅解。最终,二审法院采纳了王文生律师、张壁晗律师关于原审法院量刑过重的辩护意见,撤销对甲的原判量刑部分,改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2025年5月7日13时30分,随着二审改判缓刑的终审判决生效,被羁押八个月的甲重获自由。本案作为冠衡刑辩团队的又一成功案例,法院采纳律师辩护意见,成功将四年实刑改判为缓刑,这是对刑辩律师专业能力与不懈坚持的最好回馈。冠衡刑辩团队历经艰难,终于完成委托人赋予的重任,甲已获释回归自由。冠衡刑辩团队不仅阻断了企业家及其父亲通往监狱的道路,还实现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此案的宣判,再次印证律师和当事人无需向法官、检察官行贿,也能获得公正审理;同时也表明,律师必须敬业,熟练乃至精通法律,积累丰富司法实务经验,具备缜密法律思维,掌握刑法方法论,才能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不承诺便是承诺,本案同冠衡刑辩团队代理的所有案件一样,对当事人及其家属不做任何不实承诺,实际上,不承诺就是最好的承诺。不做忽悠型、勾兑型律师,做有尊严、有良知、有风骨的君子律师,是冠衡刑辩团队始终秉持的品格与作风。
冠衡刑辩团队一体化新增一项重要内容,即刑辩律师与被告人及被告人家属在辩护思路、辩护策略等方面达成高度一致。一个刑事案件能否成功,同样需要被告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刑事辩护充满挑战与魅力。在此,感谢秉持人性化执法理念的法官、检察官,以及当地司法行政部门和社区同意对被告人进行社区矫正。
此案不仅是冠衡刑辩团队的又一成功范例,也是团队以老带新,对青年律师进行传帮带的典型。彰显出冠衡刑辩团队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以及刑事辩护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