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红燕生于1977年8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烟标分会会员、鄂州市收藏家协会烟标分会理事、突出收藏家,鄂州市我爱我家房地产服务中心业主,因病于4月9日12时不幸离世,终年48岁。

余红燕女土曾任鄂州烟协秘书长,担任《吴都烟云》会刊校对十余年。热衷烟标收藏及其它收藏种类多达50余种,并对收藏的研究与展示取得较大的成绩,获得鄂州烟协收藏标兵、优秀理事等荣誉称号。为鄂州烟协的会员发展、活动组织与参与,做出了较大贡献。在患病期间,勇于与病魔抗争,坚持工作,充分体现出积极向上、勇敢坚强的乐观心态和不屈精神。生前还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和其它公益活动,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值此逝世周月之际,出此专辑,表达大家的哀思与怀念之情。
鄂州烟协
5月9日

4月9日下午2时许,讣告在鄂州烟协会员群和理事群发布后,惊悉、悼念和怀念之情纷纷通过这两个群表达出来,名单分别如下:
郭 勇、周光明(武汉)、余海港、熊安民、吕和松、王立文(黄冈)、李翠兰、王志雄、张国林、汪志华、刘红霞、周卫兵、何为国、高汉平、徐耀南、李勇伟、王治华、华哥(微名)、余素萍、石章海、周祥焱、刘 涛、桂 捷、汪年湘、淡 然、卢桂萍、赵德润、梅先进(武汉)、严国亮、周 琴、邓继权、何元文、熊 斌、姜金亮、李元国(黄冈)、高 博、戴 志(黄冈)、周峻峰、沙沛然(山东济宁)、杨浪萍、刘敬堂。
第二天,鄂州烟协和省藏协烟标分会代表到殡仪馆参加了悼念,参加人员:桂捷、张国林、何为国、王志雄、刘红霞、郭勇和司晓。
第三天,王志雄和司晓参加了追悼仪式和送至公墓安葬。

4月20日,鄂州烟协在举行的当月例会上,举行了默哀仪式,并介绍余红燕女士的突出成绩和为协会所作贡献!


这是7年前参加协会总结表彰会后的留影。

获奖授奖时场景。

交流例会上展示收获藏品的喜悦心情。

担任协会财务时热情服务场面。

这是会员吕和松将参加太原举行的华五联第十一届烟标交流大会(2018年)留影的照片,发到烟协会员群表达了怀念之情。

这是5年前的11月19日,余红燕将14年前在昆明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烟标文化节上,见到《春满鄂城》发表1973年5月24日的《人民日报》高价购回,终于联系上鄂州著名作家刘敬堂并赠送该报场景,成为藏界佳话。

武汉烟协悼念词
惊悉湖北省收藏家协会烟标分会会员、鄂州收藏家协会烟标分会理事余红燕女士因病久治不愈,不幸英年早逝。余红燕女士性格开朗,热爱生活,热衷收藏,成绩斐然。她收藏具有极大热情,收藏类别包罗万象,对烟标收藏的研究与展示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余红燕女士不幸去世,烟标收藏界痛失英才,是收藏协会的损失,我们将永远怀念她。安息吧,余红燕女士,天堂没有病痛,愿你一路走好。
武汉收藏家协会烟标专委会
2025.4.9
祭余红燕
红似流霞,燃尽人间绮梦,
燕如幻影,消散尘世音容。
烟标曾伴,往昔岁月成冢,
香陨今朝,长天悲叹永恒。
(王治华)
哀悼余红燕女士千古
绣阁烟消,花落今天春去早;
妆台香损,魂归故里梦来惊。
愿燕子一路走好!天堂永无病痛!
(张国林)
悼念 余红燕老师
噩耗惊传意黯然,鄂州痛失一英贤。
收藏雅好情倾注,教诲谆谆德永镌。
昔日音容浮眼琏,今朝缅思吐华天。
天堂此去应无憾,风范长存励后贤。
(姜金亮)
《自度曲.悼念红燕女士》
刘敬堂
2025.4.12
君在城东
我居洋澜
同在武昌不相见
天高云淡
难忘春城淘宝
书市觅得旧篇
慷慨赐予我
初识余红燕
我在北海
君居江南
水阻山隔千里遥
音讯已断
忽闻驾鹤归去
风华正英年
问天不语
三月倒春寒
备注:拙作《春满鄂城》,发表在47年前的《人民日报》上,后编选入湖北中小学语文课本,但我并未收藏,是一种遗憾。
收藏家红燕女士去昆明出差时,在地摊上发现了这份旧报纸,即高价买下,回鄂州的赠送给我。我十分感动。我无以为报,曾送她一些作品集,手稿和文史资料。
晚年(89岁)我屏居青岛,忽得文友告知:
红燕女士英年早逝,已离开人世。
我十分悲痛,连夜草拟了此文,以悼念红燕女士。
一一刘敬堂
送别余红燕
无情的癌症夺去你还年轻的生命
你酷爱收藏烟标
从南浦园到老年活动中心
曾经你的笑声
你热情身影
你与我们在一起
收藏烟标好开心
如今你离开了我们
第25届全国会就要在鄂州再启航
我们帮你整理好烟标册里的珍品
在秋天来临时
轻轻盖上金箔
我们给你留个座位
等你一个不会到来的人
愿你一路走好
天堂里与烟标为伴
余红燕你是我们烟协
永远不会忘记的朋友
可亲可敬的烟标收藏人
(何为国)
痛悼才女
一路网红
小燕子:
一路走好
天堂安息吧!
(徐耀南)
奠学生余红燕
暮春花逐凋,
余音缭绕脑。
藏界叹唏嘘,
红霞风淡去。
品良映风范,
燕翔天地间。
(桂 捷)
悼念余红燕
余晖散尽黯云低
红卷凝香忆旧题
燕羽裁春留雅韵
女杰擎帜聚同蹊
士林共仰烟霞志
仙阙忽召泪雨凄
逝水东流芳魄在
一程星月伴君栖
(赵德润)
余红燕:传奇的收藏人生
余红燕的收藏,极具传奇色彩。这从加入烟标收藏协会的那一刻起,就彰显出来。
外地藏家介绍入会
如果说是通过外地熟识的藏家介绍,倒也是正常的现象。问题是,这位外地藏家是第一次来鄂州,也并不认识余红燕。那么,怎么会成为入会介绍人的呢?
这是2005年5月中下旬的一天下午,她下班回家经过古楼街古玩店欣赏藏品后,准备离开回家时,遇到一位操外地口音的藏家手拿一个她未见过的烟盒,便凑上去欣赏起来并得知是刚从地上拾到的。店老板却对她作了搞收藏但不收藏烟盒的“误导”。于是,她赶紧向这位外地藏家交谈“纠正”。并知道他是徐州的李昌社先生,以烟标交流旅行而到鄂州,这次带来了很多烟标。便互留电话第二天来到所住旅店开开眼界。来时正遇何会长等一行会员进行烟标交流,才了解到不仅众多烟标收藏者,鄂州还有烟标收藏队伍,她的入会就为省外藏友“牵线”而成。
通过香港邮友集烟标
她在集邮票的藏友中,有个香港年逾古稀的邮友,与其联系希望将香港的烟标收集寄她,得到这位香港邮友的大力支持,因此,她对香港烟标得很快的提升。
多品种收藏不厌其多
在收藏圈里,多品种收藏是常见的“套路”,但一般在3一5种,很少超过10种。而她的种类逾50种之多,且每个种类都达相当的藏量,邮票、火花、像章、奖券、门票、酒标、书籍等就不说了,如餐巾纸袋藏量很大,疫情期间的核酸卡、各种颜色的袖章、出入证的量都很大。而水标收集也很多年了其量也不少。可以说收一种就爱一种,可谓不厌其多。
眼光独到显恒心
2006年6月,是她参加协会后第一次参加中国烟标文化节,就在这次的交流上,她发现1973年5月的《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春满鄂城》报纸,她读书时应该没这个课文了,但她知道这篇作品出自鄂州作家之手,仅管价格不菲,她觉得应该得到,说不定日后能联系这位作家。终于在14年后联系上了刘敬堂先生,了却了他没见到遗憾之情。这也成为一段传奇佳话。

集齐会刊独一人
会刊《吴都烟云》在协会内还无人做到一期不缺,就连总编、主编也有缺的几期。但她却做到一期不缺,虽有搞不到原版,但复印也要集齐,这就是她的执着成功之诀。
对于余红燕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只要想到,她就一定要做到!
(司 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