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震:泌阳好人探,传播正能量的新闻老兵 赵世群 付蕊/报道
在河南泌阳,有这样一位七旬老人,他不是星探,却胜似星探,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好人探”,他就是王有震。几十年来,他不辞辛劳地穿梭在泌阳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和手中的笔,挖掘出十几位中国好人及省市级好人,让这些平凡人的不凡事迹被更多人知晓,为社会传递着温暖与正能量。然而,在挖掘正能量、传播真善美的背后,他自己的生活却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也同样需要社会的关怀与帮助。
王有震是驻马店市老记者协会泌阳分会秘书长,他与新闻事业结缘已久。早年,他从邮政部门调到马谷田镇政府,担任信访助理兼新闻通讯组组长,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新闻之路。在工作中,他始终牢记使命,一心为民,钟情新闻,奉献终生。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盛夏酷暑,他都坚持深入基层,挖掘新闻素材,弘扬主旋律,为无名英雄歌功颂德,为好人好事树碑立传。
张喜凤的故事,便是王有震众多挖掘成果中的典型。2008年6月,王有震接到两个电话,得知泌阳县喜凤米行的张喜凤收养了3个弃婴,事迹十分感人。他随即前往深入采访,张喜凤更多感人事迹也随之呈现在大众面前。原来,张喜凤不仅收养弃婴,还心怀大爱。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她和丈夫拉着5吨精米和2000多个咸鸭蛋,连夜驰援灾区;平日里,她还为贫困学生、当地敬老院捐款捐物,为复修被洪水冲垮的五里河大桥捐资5000元,并安排车辆拉石料、运钢筋、送水泥。在王有震的报道下,张喜凤的事迹被广泛传播,她也相继获评“中国好人”“感动中原十大人物”“河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
除了张喜凤,深山老师徐云玲的事迹同样经王有震报道后广为人知。徐云玲是泌阳县马庄教学点的一名代课教师,丈夫卧病在床,她却扛起了家庭和教学的双重重担。她学会了耕地、打场,教学质量却一直位居全镇第一。1993年,两间茅草屋教室成了危房,她和丈夫拿出全家7年的总工资及卖农作物的钱,共3000元,上山采石头,盖起了3间水泥瓦教室。多年来,她先后资助过108名贫穷孩子,当地学龄孩子无一失学。王有震在这个“巴掌学校”采访了两天,将其事迹以《山区执教四十载无怨无悔的徐云玲》为题写成通讯,文章相继发表在中宣部《党建》杂志、河南省《党的生活》杂志、《河南日报》等多家报刊杂志上,随后上百家网站转发,甚至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加拿大的华人报纸等转载,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上海慈善人士捐款16万元改建了学校,2009年3月,徐云玲被破格转正,2011年荣登“中国好人榜”,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
2013年7月16日上午,探亲在家的广东省某边防总队海警战士张旭,遇到有人落水,他飞身跳入湍急的流水,成功救出溺水者,自己却英勇献身。7月22日,王有震与河南日报记者一起报道了这一事迹。张旭获评“中国好人”,并获评“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河南省见义勇为青年英雄”“河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获批为烈士,被公安部追记一等功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泌阳县长途客车司机吕绍军半路救人不留名,县工信局职工吕超勇救落水者,经王有震报道后,在豫皖两省博得喝彩;马谷田镇残疾农民吴强资助多名贫困大学生读书,其事迹也经王有震挖掘报道,让更多人看到了他的爱心与担当 。
王有震不仅热衷于挖掘好人好事,还身体力行地帮助他人。多年来,为了让一些素不相识的少年儿童能够读书,为了使一位位特困生不辍学,他一直在不求回报地奔波劳碌。2006年春,马谷田镇陈增芳的女儿患上白血病,王有震捐款1000元,并及时联系民政部门为其一家4口人办了低保,还在媒体上报道了此事,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陈增芳的女儿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15万多元的捐款。之后,王有震又联系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送她到该院接受治疗,直至其康复出院复学 。
然而,王有震在传播正能量的道路上,却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命运对他并不公平,老伴的病逝让他失去了相濡以沫的伴侣,内心的悲痛还未消散,儿子的离世又如同晴天霹雳,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如今,他只能和未成年的小孙子相依为命,扛起照顾孙子的重任。
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他依然没有放弃挖掘好人好事、传播正能量的使命。多年来,他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投入到挖掘好人好事和帮助他人之中,以至于自己的生活并不宽裕。他没有舒适的住房,交通工具也只是一辆老旧的电动车,在外出采访的路上,常常要忍受风吹日晒。由于长期的劳累,他的身体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却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得到更好的医疗照顾。同时,抚养小孙子也面临着诸多经济上的压力,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费用让他捉襟见肘。
有人说他是傻子,甘当人梯,甘为别人做嫁衣;有人说他是老黄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但王有震不在乎这些评价,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传播社会正能量,让更多的好人好事被看见,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从1984年起,王有震连年被泌阳县委评选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多次荣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5 - 1988年,他连年被驻马店地委评为“驻马店地区新闻报道模范”;2009年,他荣登“中国好人榜”,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命名为“中国好人”荣誉称号 。
如今,年逾古稀的王有震依然奔波在挖掘好人好事的路上,他用脚步丈量着泌阳的每一寸土地,用相机和笔记录着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他值得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这位“好人探”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只要他还走得动、写得动,就会继续为传播正能量而努力,他是当之无愧的“好人探”,是泌阳的骄傲,更是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使者 。
